[孤味] 台灣的日常
孤味的故事是台灣的日常,幾乎所有經過戰亂、經濟起飛的家庭,都會發生類似故事,同
樣以台南為背景的<俗女養成記>也有類似劇情,只是裡面不負責任的人是陳嘉玲的二叔而
非父親。家族裡面的應對關係,也非常傳統,確實是傳統台灣家庭會出現的,欲言又止、
遮遮掩掩、小孩子有耳無嘴,粉飾太平。
喜歡孤味節奏的悲喜交雜,明明是喪事,卻如喜劇讓人頻頻發笑,因為真實人生也是如此
,不會悲到底、也不可能笑到尾。劇本結構很工整,從林小姐生日的一天早晨開始(特別
喜歡陳淑芳買鰻魚那段,聽到600元眼睛瞪得老大,然後馬上喜不自禁地嘴臉地抓起一隻
龍蝦,這樣你來我往的殺價日常演技,十分生動有趣),中午突發離家失聯的丈夫過世,
然而傍晚的壽宴繼續,似乎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沒有發生。維繫人際關係的面子還是最重要
的。
幸好對台南一點都不熟,所以可以忽略劇組為了取景的地理錯誤,但近年送走家人的我,
還是對於助念居然是心經感到不解,難道從電視到電影,工作人員都是基督徒、所以沒人
能夠指出這點?助念團大概是讓我最出戲的部分。再來就是徐若瑄在沙發上急切說明劇情
的那段台詞吧,感覺功能性太強,要把所有劇情攤給觀眾知道,害怕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
。生活從來不是小蔥拌豆腐的一清二白,電影不過是生活中的片斷提煉,何必把所有事情
都說開?就算知道也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誰對家庭密史知道得更多一點,也無助於維繫
家庭完整。
孤味是部很吃個人生命經驗的電影。第一次落淚的地方,是在張鈞甯回來上香那段,陳淑
芳幾乎不敢正視她,最後拿起紅絲帶仔仔細細地為她安胎。從演員的表現可以看出來,她
對於這個被抱走的女兒心中是有多大的虧欠感,以至於只能安慰自己"她在別人家過好日
子,沒有跟著我們吃苦",但其實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卻是對自己無能的懊悔,無法把所
有的孩子留在身邊照顧長大,其實林秀英的家庭從那時起就已經殘缺不全,不管陳伯昌回
不回來都無法圓滿。
在愛情的世界裡,沒有愛的那一方才是第三者。相較於佔著元配身分的林秀英,無法被說
出口的蔡美林更讓人心疼。明明是陪伴最後時光的人,卻連踏入靈堂的資格都沒有,只能
午夜時分站在戶外癡忘無語。突然感覺丁寧好美,尤其是佛前側臉,微微揚起的嘴角,像
是木雕的菩薩低眉,慈悲憐憫,不忮不求。然而卻催動我第二次落淚,希望這佛前修行的
女子能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沒有一個人可以教別人放下,很多時候我們都像是旁觀和尚背女子過河的人,明明過完河
後,和尚已經把女子放下,而我們卻還背著她。生日當天林秀英唱了兩首歌,早上接孫女
的孤味,晚上壽宴的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其實她早已經放下那個無緣的丈夫,然而旁
人都以為她還繫掛心上。她的各種行為反應,其實不過是日常生活的面子表演,是本能的
反應罷了,無關乎放不放下。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遺忘。已經遺忘有過這個丈夫,以至於對他晚年生活伴侶等渾然不
知,也不曾在每年大天后宮的進香中相遇過。從開始到結尾的尋找,蔡小姐,並不是為了
演出八點檔的哭喊叫罵,純粹不過是想探聽關於對方晚年最後時光的消息。然而卻因為周
圍人們的誤解,拼命避免兩人相會,導致尋找持續整部電影。刀子口豆腐心,其實從開始
,林小姐就打算讓蔡小姐送自己丈夫最後一程,只是兩人始終沒有機會開口說清楚。直到
將離婚協議書燒化後,林秀英才親自到旅館接蔡美林到靈堂送陳伯昌最後一程。春天的花
蕊已經那麼紅,然而都如水月鏡花是過眼雲煙,戲也演夠了,是該謝幕下台了,再見,陳
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