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醉好的時光 Druk/Another Round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20-12-29 19:09:40
今年代表丹麥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醉好的時光》Druk,好像在台北金馬影展中是觀眾喜愛的寵兒?到十二月底國際影音資源終於上架了!看這部片是挺歡樂、也有不少憂愁、但整體氣氛竟如片名般有一種「醺然」,那種感覺是明明知道題材很嚴肅、主角處境很令人憂傷、甚至令人擔心主角們的家庭事業人生是否已瀕臨崩潰... 但隨著他們的對戲和鏡頭的飄移、情節的設計和舞蹈般的動作走位,就硬是令人覺得有種玩世不恭的喜感,但搞不好這種喜感反而更危險?
https://pbs.twimg.com/media/EcFXvEAXQAAIs97.jpg
此片在獎季好像已得到不少影評人圈提名?我並不清楚他們特別欣賞的點在哪裡,但我個人最欣賞的就是這種「面對憂傷卻醺然漂浮」的觀影感受,因為這感受就猶如主角們正在經歷的「酒精實驗」:這是一群五十歲左右大叔,都在一間丹麥高中任教,事業平庸家庭觸礁人生潦倒死氣沈沈,但他們引用了一個類似「英國研究」令人半信半疑的科學小道,聲稱人身體本就缺少了 0.05%的微量酒精,因此總令人怎麼都提不起勁來彷彿缺少了什麼... 那麼,何不就來在生活中隨時加點酒精、補足那 0.05%的空缺、也許你的身體才真完整能夠徹底揮灑?有了徹底揮灑才能圓滿人生?
本片四位大叔主角,以邁叔 Mads Mikkelsen 為首的四位丹麥演員演出,邁叔是其中最大牌看似是主角,但其實戲份只比別人多一點、大體上負責穿針引線、但四人面對這場「酒精實驗」的戲份與成長曲線都是一樣重要且大致同步進行的。四位主角有成家多年小孩已大的歷史老師Martin、有分手獨居的體育老師 Tommy、有太靦腆沒交女友的音樂老師 Peter、有成家不久養三個寶寶的哲學老師 Nikolaj,他們四人顯然年輕時都是一起混的哥兒們、現在紛紛進入不那麼青春的中年、但人生有啥不如意還是哥兒們酒酣耳熱傾訴相挺... 是否不一定只有晚上酒酣耳熱、白天也可以?
https://fr.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02/27/17/10/0624643.jpg
他們煞有其事以科學精神探索人生的「酒精實驗」於焉展開!但當然告訴自己「我們不是酒鬼」而是很有紀律的,還設下了一堆實驗規則更隨時紀錄成果,導演 Thomas Vinterberg還煞有其事地給本片所有計時計量與打字全部插入黑幕白字、彷彿整部片就是一本實驗小論文似地、要看四位大叔「達到 0.05%、超出 0.05%、無限放大」三個階段各會有什麼效果... 說穿了,潛意識裡應該就是找機會開喝啦 XD 不然根本停在他們引用理論的 0.05%也就夠了。也真的,第一階段的 0.05%並沒有改變生活任何事、只是改變了心情,每天上班家庭都仍狗屁倒灶、只是學會了放鬆笑看。
第二階段處處令人眼睛一亮:從 Martin 嘗試升到 0.08%-0.1% 看有何效果、結果還真把自己身心解放脫胎換骨!他本是照本宣科的歷史老師、竟變成風趣幽默循循善誘打開學生求知慾的百變老師!來點小酒真能通體舒暢輕盈無畏上什麼課都到位!這 0.01%左右的效應在其他三人身上,成果大致正向但不太一樣:教哲學的 Nikolaj很羨慕這成果自己馬上來試,結果自己很嗨學生卻嗨不起來;帶足球的 Tommy喝酒帶隊果然有士氣、看著一位受霸凌的畏縮小孩也想著幫他提振起來;教音樂的 Peter帶合唱達到和諧新共鳴,但看一位自卑學生畏懼考試,也蠢蠢欲動欲分享撇步...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20/09/03/16/50/4744090.jpg
這從荒唐慢慢變瘋癲、從瘋癲慢慢變瘋狂的「酒精實驗」,我個人在學生時代也是經歷過的:上台報告前來點小酒、論文口試前來點小酒、只要控制在沒有酒氣的狀況下都如有神助!後來留學發現也有外國同學也這麼做、這習慣漸漸帶到出去面試也這麼做,才赫然發現人人都在看只是以前當學生無傷大雅、真出去面試一下就黑了 XD 喝酒助興解放身心加強表現,這種事看來畢竟還是學生做得大人做不得。看本片這間高中,也是幾位中年老師看片頭少年學生「環湖飲酒賽」看得很羨慕才動念的。(丹麥法定飲酒年齡從 16 歲開始,僅限商店購買低濃度酒類,高中生是可喝的)
但少年與中年的差異,一來是肩負的社會期待不同、使少年飲酒與犯錯可被原諒、而且跌倒重新站起有機會挽回,二來是身體上的控制能力也不同、使得少年就算玩這種「環湖飲酒賽」喝到掛甚至天天喝都能快速恢復、體內有酒精時要駕馭身體也更有辦法。但中年人,在身體上已難以駕馭酒精而容易犯錯、在社會期待上已無犯錯的空間、犯完錯可未必有「第二次機會」挽回的權利。於是本片第三階段一次「狂飲」實驗後,不可逆轉的惡果紛紛降臨:Tommy 在校失態被停職黯然自殺了、Nikolaj 喝掛尿床被趕出家門了、Martin則被妻子離婚就算痛心疾首嚴格戒酒也再難挽回。
https://fr.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09/03/16/50/4797131.jpg
不過末段又給第四位老師 Peter這線一個回馬槍、為「飲酒解放身心」做點平反:有問題的不是酒精、有問題的是失控,失控的肇始恐怕出於你使用酒精的態度、到底是想面對自己還是逃避自己。片末,兩段看似與「酒精實驗」不相關的插曲,也許若有似無地點出了編導對酒精使用的立場:(1) Martin妻子對他的指控,與有酒沒酒都無關,而是「你總是不在場」,不願面對失敗的家庭去努力修補,反而都逃避到哥兒們懷抱裡;(2) Peter 以酒精輔導學生考試,而學生酒意下談起哲學異常清明:「必須接受失敗面對失敗、才能愛人也愛自己;誰是失敗的例子?我就是一個。」
也許關鍵從來不是酒精、而是人生遭遇困厄時「面對或逃避」?「酒精」不過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逃避工具甚至逃避文化罷了?此片對酒的描述有兩面、中間亦有其光譜,一面是許多高壓歷史人物如邱吉爾柯林頓梅克爾薩科齊等的飲酒、這樣的飲酒真有其正向作用可度過難關,片中這些中年大叔們也許短暫享受過那通體舒暢什麼都做對的快感、但真正「透過酒精面對自己」的倒是片末那位自卑學生了;而在下層,本片也有各種彷彿老布魯哲爾中世紀鄉民繪畫的酒館狂飲、甚至當代學生畢業更上層樓的狂飲大遊行、邁叔在這歡慶時刻也不負眾望來場酣暢淋漓的醉拳與醉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IYjtJ5Qn8
是呀,喝酒就要喝對場合、要喝得有意識、要靠酒精面對自我、而非耽溺酒精被它駕馭呀,片末邁叔飾演的 Martin ,在沈潛戒酒找回自己後重拾酒瓶的一舞,似乎象徵他終於與酒精和解達成了圓滿... 然而 Thomas Vinterberg在這看似成長完成終得圓滿的最後一鏡之最後一秒,竟又給了一個任人兩面解讀的回馬槍,也真令我看著片尾字幕五味雜陳了。不知有看過的觀眾們,看到最後這一幕又是做何感想呢?看這片在金馬好像很受歡迎,但我還沒聽到院線會上的消息... 總之它議題嚴肅、形式活潑、觀影竟有種醺然感,是挺特別的經驗!我看得很雀躍、但看完是挺沈重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8Jmz_srDg
作者: HIDExYOSHIKI (Xiang)   2020-12-29 20:53:00
丹麥版同學麥娜絲,只是台灣是叼牌泡沫紅茶,丹麥是喝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