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牛年春節檔期 中國電影轉折點?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2-15 23:36:38
新聞網址:https://is.gd/grETTv
2021年2月15日19:58 高鋒
香港—
今年春節,中國大陸繼續被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不過電影市場卻欣欣向榮。大年初一春節
檔票房打破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受到疫情影響,好萊塢大片罕有的缺席春節檔。上映
的國產電影也進一步走向商業化。有業內人士更形容,牛年春節檔期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影
的分水嶺。
在「就地過年」的氛圍下,電影院成為不少中國老百姓新春期間尋求娛樂的首選。以北京
為例,各影城入口都安排了措施,為觀眾檢測體溫。大廳內也持續提示民眾觀影期間全程
佩戴口罩。
台灣電影基金會董事長朱延平向美國之音表示,「就地過年」對牛年春節檔的票房有很大
幫助。
朱延平說:「因為大家在家裡,沒有回到老家,時間很多,去的地方很有限,跟家人團聚
的時間也不多,所以這個時候看場電影是很不錯的選擇,我認為票房不會受到影響,甚至
會更好一點。」
「燈塔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牛年大年初一中國電影票房超過17億元人民幣,刷新全球單
日票房紀錄,也打破2019年大年初一創下的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觀影人次超過3450萬。
其中,電影「唐人街探案3」賣座鼎盛,目前總票房已超過10億;「你好,李煥英」、「
刺殺小說家」等票房緊隨其後,其他春節檔電影還包括《侍神令》 、《人潮洶湧》、《
熊出沒·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涵蓋推理、玄幻、劇情、喜劇、動畫以及
愛情等多個類別。
在中國,不少電影尤其是大製作,往往是在政府部門指導下,為了弘揚國家主流意識而製
作,也就是所謂的「主旋律電影」。兩年前,被視為「主旋律電影」的國產科幻電影「流
浪地球」累積票房高達46億元人民幣,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春節檔電影。
不過,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片子似乎走的是純商業路線。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香港影業協會
理事長洪祖星也注意到這現象。
洪祖星說:「國內這幾年的電影進步相當大,百花齊放,什麼電影都有了。現在質量提高
了很多,不需要把某部影片突出出來去吸引人家到戲院去看,雖然沒有一部特別突出的片
子,但生意仍然相當紅相當好。」
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中國電影春節檔票房超過58億元人民幣,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台灣
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翁煌德相信,今年春節檔票房會創新高。
翁煌德:「各個類型還蠻齊全的,你要看喜劇,你要看動畫,古裝奇幻,各個方面都有選
擇,對票房來講是蠻大的刺激。因為大家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過年,電影院受到刺激。我對
於票房還是蠻看好的。如果過年之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封城,或者疫情有進一步危害,今
年春節總票房有可能創下歷史新高,60億70億都是可以預見的。」
他說,中國一二線城市是春節電影票房突破口。
翁煌德:「今年的話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應該會有好的表現,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應該會再創
過往的紀錄,三四線城市票房下滑是可以預見的。往年的話,一二線城市的工作者,譬如
說在北京工作的人,他們就可能回到老家,大量人口遷徙一定會讓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有所
增加。如果人群都留在一二線城市沒有返鄉的話,那我覺得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會提升也是
意料之中。」
談到「主旋律電影」似乎在牛年春節檔期銷聲匿跡,翁煌德有這樣的看法。
翁煌德:「中國(現在)的『主旋律電影』已經跟以前的『主旋律電影』不一樣了。你甚
至不太看得出來它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其實他是『主旋律』
,就像去年的『主旋律』代表之作『我和我的祖國』,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它不再是用
那種很八股的方式去歌功頌德,它是用小人物的故事去包裝,帶我們回到過去那個年代,
甚至如果你的意識形態跟中共不一樣,都可以被那些人物的情感所打動。」
他說,隨著中國電影邁向商業化,「主旋律」與「非主旋律電影」的界線越來越難以區分。
翁煌德:「現在的『主旋律』其實是安插包裝在你覺得不是『主旋律』的電影之中。我還
沒有看到這些春節檔的電影,但是這些電影裡面是否有暗藏的『主旋律』信息,我們也不
曉得。現在中國官方也知道一直逼大家去看那種很明確,很露骨的歌功頌德電影,大家不
愛看了,所以在做『主旋律』電影的淨化,把它暗藏在這些電影的題材當中,讓你表面上
看不出來,看完才知道。未來的中國電影製作要怎樣在一般的類型片當中,去放入它們的
意識形態,而不讓大家有明顯的感受,我覺得這是現在中國電影的一個趨勢。」
表面上,「主旋律電影」缺席牛年春節檔,但翁煌德估計,這是經過有關方面精心安排的。
翁煌德說:「可能這與官方的政策有關。今年春節檔期非常多不同類型的電影,百花齊放
,讓我覺得現在中國電影想要展示的是我們現在電影的多元性,我們商業電影一字排開有
多樣化的可能,但如果今天突然冒出一部『主旋律電影』,那就會很明確的是官方政治有
數字壓力的,一定要推它的票房的『主旋律』電影,那其實會壓制到其他類型電影的空間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檔期沒有安排一個很明確的『主旋律電影』是很聰明的策略。」
翁煌德向美國之音表示,牛年春節檔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的分水嶺。他說:「往年我
們看到春節票房都還是會有一些好萊塢電影的基本盤,但是今年的狀況是,因為疫情關係
很多好萊塢電影都延檔了它們上映的計劃了,所以導致今年的春節檔期主要的、比較熱門
、大家覺得會有好表現的都是中國的國產電影,全部靠國產電影的情況下,還創下前所未
有的春節總票房紀錄的話,將對好萊塢釋出很明確的信息:其實中國市場根本就不需要好
萊塢電影,也可以創下好表現的紀錄。現在這個春節檔對於中國電影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
轉折點,最後的成績會決定未來中國電影,甚至未來的好萊塢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政策。今
年的春節市場就會決定了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翁煌德還說,近年中國電影市場急速發展,就連好萊塢也希望分一杯羹。他說:「轉折點
是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中國電影也開始有具有一定國際水準的特效大片,自己的國
產作品開始有好的表現,甚至能夠與好萊塢電影並駕齊驅,反而我們看到有很多美國電影
,它們本身在好萊塢很難獲得好的表現,所以它們就寄望能夠在中國市場有所回收。最有
代表性的應該是『變形金剛第四集』,這部作品直接是中美合作。中國方面有投資,也有
中國國企的資金,也帶動了很多好萊塢電影,『如果我們想拍大的製作,如果要賣座的話
就要迎合中國市場』。」
在迎合中國市場的同時,融入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元素與日俱增。
翁煌德說:「Tom Cruise(湯姆·克魯斯)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
ck);(中國譯名:《壯志凌雲:獨行俠》)就把中華民國的國旗給去除掉,改成中國的
國旗。我覺得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入圍金球獎最佳動畫片的(東方)夢工廠作品『飛奔去月
球』(Over the Moon)。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以嫦娥為主角,故事也以
中國為主,但我看的時候就發現裡面有很多很多中國的影響在裡面,譬如裡面有提到什麼
上海的磁浮列車技術,有點中國大外宣的感覺。它明明是一個美國的電影製作,但裡面有
很多中國的信息。」
翁煌德預料,好萊塢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在疫情結束後的一兩年內會變得明朗。
他說:「如果中國之後比較不需要仰賴好萊塢的電影,等於好萊塢電影也可能發現,我們
很難在中國找到足夠的資金,以往這些非常大的製作是否也會比較難在中國找到資金,也
有一個說法是,好萊塢電影大製作的作品會降低很多?我覺得是有這個可能性。好萊塢電
影是不是之後還要亦步亦趨的依照中國的政策來做審核或者調整?也許之後這些爭議事件
就不會如以往這麼多。」
從數字上來說,去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超過204億元人民幣(約相等於31.5億美元),超
越美國的2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票倉」。綜合中國大陸的分析,首要原因是中國對於
疫情有效管控。去年7月復工後,中國大陸的電影院快速復蘇,國產電影票房佔比為八成
四,比上一年的六成二有大幅增長。
翁煌德說:「2020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居然是一部中國片『八佰』。這完全是因為疫
情造成的。這不是常態的現象。我覺得這只不過是疫情的關係,但疫情的陰霾結束之後,
美國還是會重登第一的寶座,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
然而,主旋律的「八佰」等少數電影一枝獨秀掩蓋不了疫情下中國電影面對的困境。去年
204 億元的總票房只有2019年的三成左右。五年前正式掛牌上市的「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
司」,去年也首次出現虧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