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麥娜絲》不敢面對敏感議題 流於社會淺層現象
2021年03月3日 15:03
● 作者/潘俊隆
以戲謔式手法 演繹嚴肅社會現象
台灣電影正陷入了一種迴圈。一種淺層的社會現象挖掘,而非深層人性探索的迴圈。
網路上有人提到:為何台灣電影拍不出類似美國電影《幸福綠皮書》這種同樣低成本,但
卻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鳴的經典好片呢?
事實上,《幸福綠皮書》這部片在劇本寫作上的成就,高於電影本身。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呢?故事主角的司機,他的身份其實是黑手黨,平日靠圍事及當保鏢過活。正因為他的黑
道背景(而且是美國人人喪膽的黑手黨),才能橫行美國南北各州,保護黑人音樂家。
但是,一個厲害的編劇卻有辦法把一個黑道人物寫成有個性但卻沒有失去人性本善,而又
因為透過黑人音樂家的指導,從一位粗人成為一個有文采的好男人。
就是這麼簡單而有力的編劇。
https://i.imgur.com/DhXBSuR.jpg
▲《幸福綠皮書》奪下奧斯卡2019年最佳影片。(圖/《幸福綠皮書》劇照)
要探討美國與台灣電影差異前,我們必須從美國歷史文化來說起。美國一開始為英國殖民
地,後來經歷過獨立戰爭以及南北戰爭,這當中有黑白種族歧視的問題、有黑手黨橫行美
國的不堪過去、有越戰的傷痛,還有強權時期的美蘇冷戰等。
而台灣也不遑多讓,我們有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悲歌、有抗日英勇事蹟、有閩粵械鬥的爭
奪、有228的歷史傷痛、有本省外省的族群認同問題,更有統獨兩派的認同障礙等。
美國電影大量從這些歷史中找到素材,大膽的觸碰各項敏感議題,深層挖掘這些敏感議題
內可以發揮的人性衝突及醜陋真相。而台灣電影除了少數抗日電影外,你可曾看過有電影
探索閩粵械鬥的起源及和解方式;可曾有人面對諸多敏感議題,探索真正的正反價值,如
228,及外省本省族群問題的抽絲剝繭以及客觀省思等?我的答案是:沒有!
台灣沒有電影人有這個勇氣,膽敢正面迎擊這些可能面臨被任一方抨擊或抵制的敏感議題
。
https://i.imgur.com/24JdhWj.jpg
▲ 《同學麥娜絲》闡述四個同學發生的故事。(圖/甲上提供)
不敢面對的結果,就是去挖掘淺層的社會現象,然後再加以戲謔性的消遣一番。電影《同
學麥娜絲》,就是這一類電影。我承認這部片的導演有小聰明,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創造
了另類且多樣性的電影呈現方式。
況且,沒有人規定電影一定得照標準的三幕式,然後有圓滿結局。只要娛樂目的達到、觀
眾看得開心,覺得值得花錢看即可。
這是部沒有結局的電影,而且過程中存在太多的莫名奇妙又不合理的情節。
電影講述分別發生在四個同學身上的故事所組合而成。劇情簡單,甚至也可以說是落入了
俗套。以全知觀點,分別演繹四個人物所面臨的處境。
https://i.imgur.com/TWaCFiv.jpg
▲ 罐頭(納豆 飾,左)。(圖/《同學麥娜絲》劇照,甲上提供)
飾演「罐頭」的演員納豆,從頭到尾沒有笑容,愁眉苦臉到底。只因為他是個懷春的單身
宅男,由於沉迷A片又長期失業,只能成天靠性幻想來滿足自己的性慾,片中竟然還有日
本AV界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