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在影片仍在亞馬遜 prime video 免費區的最後一天,看了趙婷 2017 年的作品《The Rid
er》。
諸多素人演員以自己本來的姓名或前名,帶著自己在電影開始前的狀態(半職業歌手與他
的吉他、自閉症、肢體障礙、氣切、萎縮的手腳、刺青、疤痕)進入這部電影,有時在畫
面邊緣忍不住偷覷那將他們轉變為影像的鏡頭,半真實地演出一群在騎牛或馴馬競賽中得
到不可逆身體傷害的青年,與他們的停滯。
美國白人男性似乎常在三十歲前便會有魚尾紋。電影中,這群嘻笑時便在眼角透露初老徵
兆的大男孩們,有時只是東奔西走群聚分散著混日子,與馬隻相處時卻又忽然像是薩滿巫
師:說話、說出願望與祝福、說出命令、禱告,在倖存者錯覺中,持存自己已經信以為真
能與馬隻心靈交會的魔力。
攝影非常傑出。雖然一直到片末仍不能習慣新科技(?)帶來的清晰攝像,但幾幕自然光
源中的手持鏡頭,恰到好處地使觀者緊張,且意識到電影的介入。特別是在主角帶著傷後
隨時可能發作的癲癇初次試圖馴馬時,鏡頭從環形木柵欄的某個縫隙伸入場地,上下晃動
,在圓形的某個切點上固著;畫面中,準馴馬與美國大男孩在四濺的土塊中都看起來很脆
弱,隨時可能將自身摔出,摔斷肢體,又互相在一個繃緊的圓裡相依存。不久之後,他們
離開這個圓形,在主角的各種呼叱下,在草原上走了一小段路,微微奔馳,然後再踏著碎
步慢慢返回,成為一匹接受騎乘的馬。
幾個在言談中轉換畫面,以舊化光影效果示現過去競賽片斷的手法略顯老套,不如腦傷後
堪能維持生活的主角挨近癱瘓的好友,在好友喉部氣切口的咻咻呼吸聲裡一起觀看平板電
腦上紀錄著昔日競賽的短片,兩人的表情與無表情被平板電腦照亮的畫面之幽微。之後他
們互相以平庸的話語將言說轉變為聲音,在找不到恰當話語時,以最無意義的話語為自身
聲音的形式,在聲音中互相接觸:「頭抬高,對,看我:不要放棄夢想。你可以的!」
不論是畫內音或畫外音,配樂不能說非常優異,只是傾瀉著美西雜音的各種變體:酒吧的
碰杯聲、酒吧角落的賭博機台、競賽場上的呼喊聲、拍賣馬匹時彷彿基督徒聖靈附體顛狂
說方言的競價聲、副駕座前收納處必備的鄉村歌曲光碟。但馴馬時多端地在暴力與憐愛間
變化著的呼叱與口哨聲自為一種準音樂,而且這些準平庸的聲響對於這部電影而言,或許
比請人專門寫作一首以主題與主題變奏揭示角色經驗且或張或弛調控觀眾精神張力的專業
配樂更好。
電影結束於父與子在更大的陷落結構中的弱弱相殘與意圖自殘;沒有完成弒父,沒有真地
自殺,也沒有和解,只是陷落並在某個不可折返點後繼續延續著:「牠是動物,所以在牠
受傷無法奔跑後,我們必須殺了牠;為免牠受苦。我是人,在受傷後繼續活著。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