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鬼片《波麗萊多利鬼屋》,中文宣傳說是「英國最邪氣鬼屋」Borley Rectory,但看了我才知這只是模糊地取材這間現世鬼屋而已,此片這間則叫作Molly Hall、只是在片中也有「英國最邪氣鬼屋」之稱、區位則設定在現世這鬼屋不遠處另一小鎮Colchester、實際取景則都在遙遠的約克夏小鎮與大宅。記得版上已有一篇「糟雷」文提醒大家別去看,不過為了《唐頓莊園》三小姐 Jessica Brown Findlay有主演這片我還是必看!而且她應該都年過三十了和片中女兒玩起躲貓貓還真像個青春活潑大姊姊,而且又在一間保守大宅裡做著叛逆事,根本 Lady Sybil 戲路重現呀!
我看過全片後,也覺得它絕不會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一來它其實嚇人不到位、鬼也不真的恐怖、危機解決得很輕易、疑雲有很多未解、甚至故事線與議題有點太多很難彼此連結、它的剪接又很跳躍常令人不知所云、往往不多解釋要觀眾自己去想像... 還好我個人就是來欣賞女主角「Lady Sybil戲路」重現的,還是以欣賞一齣時代與社會劇為主、只把神怪元素當成表現媒介而已,倒是覺得許多故事線都若有深意引發聯想、鬼影幢幢的攝影視角都設計得很有氣氛、女主角儘管穿著典雅舉止端莊但聰慧積極活力四射!倒也看得相當滿意。
https://fr.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0/09/09/42/3856461.jpg
本片故事背景:1935年英國 Colchester 附近,有個教區的牧師宅邸鬧了鬼,令牧師心生幻覺心理崩潰而殺妻再自殺!不過主管這教區的主教 Malachi聞訊前來彷彿毫不意外似地,只淡淡地叫人處理屍體煙滅痕跡,把房子空了三年等大家淡忘後,於 1938 年再請了新牧師到任住進來,也就是主角一家三口包括牧師 Linus、牧師夫人Marianne、以及背景有點複雜的女兒Adelaide。觀眾都知他們一家也將遇鬼了!但頗有黑幫味的主教 Malachi本著教會本色粉飾太平,聲稱上一任牧師夫婦已移民澳洲了... 遇事一概託言教義、粉飾太平、水波不興,就成了本片核心問題。
本片主角情結:這裡的鬼神世界觀基本遵守著「心理有鬼才會遇鬼」的原則,而這家三口人人心理都有秘密芥蒂與焦慮。牧師 Linus雖娶了妻子成為家人,但對魚水之歡甚至肢體接觸都緊張拒斥,雖然妻子以為夫妻結合生養眾多不是上帝旨意嗎?但他卻謹記「所有淫褻都是罪」而強自壓抑。Marianne雖然外貌端莊典雅,但她並非良家婦女出身,曾經未婚懷孕生了女兒寄養孤兒院、後來才得牧師相助接回女兒也嫁給牧師,儘管她期待和丈夫有進一步親密關係,但這婚姻對丈夫來說應該就是純做功德。這一切不堪過去儘管他們不多談,但女兒 Adelaide 全看在眼裡自有其焦慮。
本片時代背景:一家三口各有弱點常被鬼嚇之餘,本片還加了大時代支線與家內風波做呼應,就引入英國片最愛舊事重提的「二戰前夕」老梗了,尤其在 1938 年要談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以及默默搓湯圓把捷克蘇台德犧牲掉的「慕尼黑協定」。在此,女兒 Adelaide 對危機陷入擔憂、令心理更脆弱不在話下;媽媽 Marianne 正義感上身要出錢出力捐助西班牙內戰義勇軍,對抵抗法西斯事業不落人後;但牧師 Linus堅守教義所說「暴力都是罪惡、以暴制暴一樣是罪」而訴求一味祈禱和平眼不見為淨... 國家的綏靖、個人的眼不見為淨、教會的粉飾太平,三者於焉疊合。
https://i.ytimg.com/vi/eVziVV7JN6c/maxresdefault.jpg
本片鬼影人謀:如同許多鬼片般,善的多半是鬼惡的多半是人。這裡鬧的鬼,會騷擾媽媽 Marianne 與女兒 Adelaide 的是個可憐的受害冤魂,她身為女性遭受了性別暴力、甚至是此地發生過的更大規模宗教暴力受害人之一!她慘遭迫害失去了女兒也失去眼睛,自然很想「要一個女兒」也很愛玩「視覺」的鏡子遊戲,令同為母親的 Marianne 為救女兒必須對她產生同理心,也要強勢對抗其他迫害女性卻不願面對而粉飾太平的反派鬼魂。不過真正大反派還是活著的人,對這裡鬧鬼知之甚詳,甚至勾結納粹儼然要把鬼的遺骨當秘密武器?甚至歷任牧師住來這裏都在他的計謀中?
本片象徵手法:它作為鬼片做出鬼影幢幢的,大概一是娃娃、二是鏡子,其中娃娃與其連帶的幻覺是看別人、鏡子則是看自己,而從娃娃看人比較像是鋪陳劇情、從鏡子看自己則更多是概念表現了。這鏡子,倒不像《鬼遮眼》那種電影是會害人的鏡子,反而更像個客觀的自我映照,總是以各種方式預測自己下一刻或近未來生活的行為、令自己悚然一驚後、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下一刻會這麼做、甚至下一刻就進入了鏡中視角回視著上一刻的自己?也許可說,這是一面隨時探測你當下意向、隨時挑戰你下步行動、也隨時逼你回視剛才的鏡子?沒有健壯的心是難以承受的。
本片結局啟示:說到最後,這一切看似零碎的故事議題與鬼影幢幢,還好都有個概念上的總結。這總結仍關於鏡子、關於正視自我不逃避、關於正視歷史不粉飾、關於正視惡念不避諱、關於正視慾望不壓抑,擴大也可以引申到正視現實不鄉愿,這也就和 1938 張伯倫綏靖時代的歷史呼應了。此片若以教會觀點看,又未婚生女又享受性愛又支持戰爭的女主角 Marianne 既是最大逆不道、也是最墮落待救的迷途羔羊;但片末,人鬼最後的對決還繫於一心,唯有看這鏡子回視自己一切時、即使外界千夫所指仍大方面對無愧於心的Marianne、能耿直破解那粉飾逃避不願面對的鬼魂。
https://pbs.twimg.com/media/ExsYvDFWYAETYJ6.jpg
雖說這一切故事議題概念手法都可以彼此呼應串連在一起,但這片串得鬆散連得模糊,顯然留很多白不想說破要觀眾自己聯想,以看鬼片享受驚悚的觀影期待來說恐怕並不太體貼。不過我個人對它以「鏡子」呼應人們「面對 vs 粉飾」之辯的視覺靈感還是挺欣賞,雖然它表現的鬼影幢幢常常只是靜靜觀察引發靈感卻未必有要做恐怖... 總之我還是挺喜歡這部、看我很愛的女主角接不到大片接這種小片盡情發揮也很棒!看完查查爛番茄,影評們倒是挺青睞還有 71%呢,影評們喜歡攝影與陳設、鏡子手法的推陳出新、故事雖零碎但女主演出有整合起來... 好像還是有其看點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7CeFcr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