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文
防
雷
資
訊
頁
~*-*~*-*~*-*~*-*~*-*~*-*~*-*~*-*~*-*~*-*~*-*~*-*~
《南巫》:帶著政治暗喻的大馬鄉野奇譚
網頁版(Medium):https://reurl.cc/dVALek
本以為《南巫》只是一部描繪馬來西亞鄉野民俗的電影,就如同它在台灣的宣傳詞:藝術
版的《戲說台灣》。看完後,才發現其內涵遠遠不止於此。
《南巫》的確是在講述一則發生於泰、馬邊境吉打州的鄉野奇譚,而且還是取材自導演張
吉安童年所親身見證的父親中邪事件。劇情並不複雜,以男主角阿昌無意間與鄰里發生糾
紛後,卻不明原因的身體開始每況愈下,並且表現出宛如被下降頭的徵兆,妻子則焦急的
求助各方作為故事主軸。這樣的題材,如果要拍成恐怖驚悚片,其實並不困難,完全有許
多緊繃、恐懼的場面可塑造。
然而,導演自始就不打算如此。他既有由小見大的社會民情刻畫,例如藉由市場中客人對
於泰國蝦的偏愛與吉打蝦的嫌棄,呈現馬來西亞邊界民眾崇外和對於本土的自我輕賤心態
,更刻意花了不少篇幅去展示當地多元的民俗與祭儀。
觀者大概都會承認,暹羅人祭神與招魂的皮影戲和祭典音樂、稻田中的神舞、山神示現詠
唱南管曲,是全片最迷人的部分。
於此之外,導演也處處於電影中的背景與情節安置馬來西亞的政治訊息和隱喻。平心而論
,電影裡的主要角色都很圖像化,可以看出導演既是想演繹地方民俗,也是想藉此呈現一
則政治寓言。
而作為劇情關鍵,阿昌家門口那尊面向其大門,很像在監看著他一家動態的「拿督公」─
─馬來西亞一帶特有的祖靈與地神崇拜──可以說是這則寓言的核心暗喻。
如果有細心觀影,應會發現,電影鏡頭曾不只一次帶到「拿督公」手持馬來短劍的造像。
對於二戰後馬來西亞的政治符碼而言,馬來短劍,既是長期威權主宰馬來西亞政壇的巫統
黨之標記,也是「馬來至上」這類種族主義政治主張的象徵。1987年──這恰好也是電影
設定的故事時空──巫統青年團代團長納吉,在面對華校抗議當局的不合理措施時,即主
張「以華人的血來洗馬來劍」,而馬來西亞種族主義政客長久以來,也總喜歡在集會上,
朝天持舉馬來短劍。導演特別讓鏡頭在這樣的造像上停留──其他的神尊造像則沒有這樣
的待遇──彷彿在藉由「拿督公」象徵「馬來至上」的政治意識形態。
假使這樣的詮釋無誤,電影開端,正式進入劇情的第一幕中,被視為「拿督公」顯化的那
條蛇,引發了文化信仰不同的兩個家庭的糾紛,其實就是在隱隱揭示,馬來西亞社會的許
多種族政治的紛爭,往往是出於「馬來至上」意識形態的挑弄。
而電影中段,「拿督公」的乩身質問阿昌的妻子為什麼不信「拿督公」,甚至厲聲斥責:
「妳住馬來西亞,不懂馬來語嗎?」也宛如呼應著,抱持此一信條的巫統當局對於馬來西
亞華人「忠誠」問題的長久質疑。甚至阿昌究竟為何中邪,是「拿督公」宣稱的:「得罪
了來自福建泉州的山神婆婆珂娘」還是如同珂娘所化身的少女澄清的:「珂娘就是被巫術
害死的,不可能再去傷害別人」、「只有巫師才會害人」也彷彿隱喻著馬來當局與華人社
群兩方,針對馬來西亞社會種族紛爭的不同說法和相互指責。
電影最後,阿昌的妻子在馬來巫師與珂娘的分別協助下,破除了降頭,並將「拿督公」的
神像沉入海中,阿昌也因此慢慢從大病中痊癒康復。這似乎暗示著,馬來人與華人應協力
攜手徹底根除長久壟罩於馬來西亞的種族政治,也婉轉傳達了導演對於馬來西亞種族問題
之解方的看法與期待。
當然,電影中還有很多政治與社會資訊,作為一位對於馬來西亞所知有限的觀眾,我並不
能全盤解讀。不過,對於生活在馬來西亞的人們來說,觀賞這樣一部以當地真實民俗景象
為外衣,政治環境隱喻為內核,「很大馬」的電影,除了能從寫實的民間鄉野景況描繪與
鄉音呈現,感到無比親切外,相信應該能從中擷取到更為豐饒的寓意,並因此獲得更多層
次的觀影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