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放牛班快樂頌 Faubourg 36 (2008 法國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5-29 00:01:17
上週看完《活屍大軍》,除了品味查克想說的故事外,也欣賞他慧眼獨具的魅力選角,其中有大銀幕好久不見的「郊狼」Nora Arnezeder!記得在 2008 年時看過她演《放牛班快樂頌》驚為天人、她年方 19 還靠復古唱腔提名了一個奧斯卡最佳歌曲,不過後來拍過幾部法國片後好像就專心前進好萊塢演些小配角、而今也已三十多歲了終於又在查克片找到末日生存新戲路... 於是事隔 13 年我要來複習《放牛班快樂頌》!話說這台譯片名當年就令我臉上三條線:它的製編導與主角是另一部法國音樂片《放牛班的春天》班底就取了這名,不過法文片名 "Faubourg 36"另有意思。
https://fr.web.img5.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56478.jpg
Faubourg 字源 foris le bourg「在城之外」,是巴黎中世紀城牆外的「城郊」聚落,是被圍牆擋在外面沒有市民權的底層人們互助合作自力更生之所在,在市民菁英聚集的巴黎右岸城牆外有很多個,至今也有很多冠著 "faubourg" 的巴黎區名留存至今。這些「城外人」在 18 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出人出力居功闕偉、到了 19 世紀中奧斯曼計劃被一個個納入大巴黎都市更新,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成為巴黎北郊工業帶與勞工社區、它們與市中心的邊緣則成為不登大雅但充滿活力的娛樂聲色場所,至今我們熟知的「紅磨坊」就是當年其中一間、也是今天碩果僅存的幾間之一。
片名 "Faubourg 36"談的就是這些北郊勞工娛樂地景的 1936 年,那年夏天法國左派「人民陣線」第一次有了總理 Leon Blum、開始摩拳擦掌引領社會改革、也對付虎視眈眈愛國排猶的法西斯政黨、在短短的 1936-1937彷彿曾經要讓酣暢一回的努力改革開花結果了?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曇花一現的美好夢想、也知道接下來不久法國就陷入那件歐洲大災難百廢待舉撐到了 1945 慢慢重建... 只可惜,1860s-1930s 巴黎北郊盛極一時的表演藝術場所"Music Hall",到了重建完成的 1950s已然過氣而一間間倒閉,讓以 Music Hall 為舞台的本片充滿鄉愁色彩。
記得當年看完這片,翻翻台灣影評不外也都是說「膾炙人口」「復古懷舊」「充滿鄉愁」,看英語世界的影評也不外如此,當年我只是個愛看表演愛聽歌的年輕觀眾也大體覺得如此... 不過工作久了年歲長了如今再來看、倒覺得它其實鄉愁的只是表演形式和音樂旋律、但人物故事與歌曲訊息處處都很基進呢!當然一個發生在 1936 的故事以今天的角度來看怎麼都只能像是懷舊的,但其實本片小人物們在 1930s那個法蘭西第三共和已日復一日過了半世紀的時刻裡,都要從身邊日常最關心的人事物開始捲起袖管去努力、並將對這社會的世界觀與行動取向徹底翻轉!
https://fr.web.img3.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48557.jpg
本片序曲:一個劇場人犯下兇殺,為什麼?原來為了 1935 年底關閉、1936-1937 剛好隨著「人民陣線」上台而由勞工重新營運繁華一時的 Music Hall「香頌國」Chansonia。劇場本由小資產文化精英老闆 Dorfeuil 經營、但黑道地主壓迫討債使他於新年夜自殺,劇場於是黯然倒閉、老實主角 Pigoil 等勞工失業流離,他那劇場紅牌女藝人妻子 Viviane也在這最黑暗時期離他而去、嫁了殷實商人為妻還帶走了手風琴兒子Jojo... 這位妻子是勞工的一面鏡子:我們會離開沒落的事物、自己爬向更好的地方、拋下我的同志們、甚至從此關起理想事業嗎?
主角一 Pigoil 是後台領班,很聽資本主義勤奮工作的老好人,相信我們努力就有成果,但終歸失落:不但我們勞工努力經營的劇院沒落關門了、連我們勞工中較脫俗出世的妻子都帶孩子離開嫁了個商人,還讓本來學音樂的孩子Jojo不再學音樂、彷彿放棄北郊勞工社區的表演藝術徹底擁抱資本商人才有好生活... 妻子是「離開」的人,那 Pigoil 自己呢?他雖然不拋棄身邊人也不放棄表演藝術、但顯然也嚮往著一種中產味的「海濱度假」,心想著我在底層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圓個勞工家庭夢想「一起去海邊」?本片就有一首看似歡樂的「海邊之歌」聲聲警示著。
主角二 Milou是後台工會領袖,很挺共產主義到處抗爭的年輕人,1935就鼓動舞台Crew罷工、1936人民陣線上台後又組織工會鼓動紡織廠罷工,他聲稱曾加入法國紅軍一面搞革命一面釣美眉、更享受與極右側翼蒙面流氓街頭鬥毆... 他與老領班 Pigoil 同為底層勞工、卻是左派叛逆份子與右派老實好人的極端對比,他總想著「我早說過黑道地主資本家會毀了我們」而鼓動勞工革命抗爭,但自己卻從未捲起袖管打造出屬於勞工的事業果實。是否,到了 1936 夏天這一場有人發起集結大家的「重啟劇場」運動、能讓他將滿身的左派反抗活力拿來做點建設事?
主角三「松鼠」Jacky Jacquet 是門口傳單工,是三主角中最渾噩卻也最單純的一個,當 Pigoil & Milou 兩位左右派主角還在自怨自憐瞻前顧後路線爭辯吵成一團時、他早已搬了板凳架了舞台在廢棄劇場裡演起了詼諧諷刺模仿秀!可說本片主軸的「重啟劇場」與「勞工經營」等理想都是由他開啟的!但他就是個鄉民,有其限制有其耽溺也有其渾噩:他會點模仿能娛樂勞工、就自以為能登台成為紅牌演員,他發現他的勞工娛樂中產大眾不買帳、就懷才不遇地渴望有地方發揮,而這時代最傳統保守能吃他笑點又有錢養他的觀眾群、竟是黑幫老闆的極右派政黨集會?
https://fr.web.img4.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48558.jpg
他們 1936 年六月初次「勞工經營重啟劇場」的實驗很淒慘,畢竟他們只是很有限的勞工,不論是努力工作的右派、前衛戰鬥的左派、會模仿的勞工娛樂家,大家要讓這宛如人民陣線勞工治國的「勞工劇場」能夠生存、就必須打破這自己窠臼更上一層樓!空降下來引領他們更上一層的,是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生代女伶 Douce,她有可憐的藝人母親、有文化精英的指揮歐爸、卻跟著母親流離工業城 Lille過了勞工階級的一生... Douce 歌舞才氣出世脫俗看似天仙下凡、其實只是告訴主角們「即使勞工仍要文化進化」,而一無所有的勞工能沐浴中產砸錢的文化養成嗎?
當然可以!Douce 那視若父親的指揮歐爸 Max,過去本是「香頌國」指揮兼藝術總監,但經過一場舊日階級誤會的失落後就一蹶不振、關在自己家裡 20 年只聽廣播成了神秘的「收音機歐爸」、待找到下代文化希望化身的 Douce後才找回新生!他能帶勞工主角們找到的文化新生,是要勞工藝術家們走出「模仿」別人的窠臼、而回頭找到自己原本的聲音大聲唱出,與其努力去演自己演不起來的上流劇目、還不如把北郊勞工人生編成劇目親身演出更膾炙人口!本片在 Max領導眾人展現「勞工本色」的藝術革新上,拍得是有點理想化地水到渠成,對主角卻是當頭棒喝。
當頭棒喝要主角們審視的,是無人能迴避的大反派Galapiat!他既是吃人不吐骨的劇場地主、也是巴黎地下娛樂教主、更是黑道老大動員很多打手與混混、更與極右派政客前台後台同氣連枝、當他們民族主義「反猶」認知作戰的蒙面側翼 XD 但表面上很文明溫柔、內裡很威權恐怖的是:每個主角幾乎都逃避不了與他的關係,不論是 Pigoil 把他當事業主、Milou 把他當工廠主、Jacky 把他當衣食父母、還是 Douce把他當包養富商... 都面臨「逢迎臣服 vs 獨立自由」的考驗,正如所有勞工面對出錢養他們應該被感謝的資本家,能否在屈居其下之餘堅守獨立意識?
https://fr.web.img6.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79037.jpg
正如資本家總有各種文明面孔分化勞工,反派 Galapiat 也有各種方法收買人心分化團結、威脅利誘遂行掌控、打擊信心瓦解意志、再自我妝點成「人見人愛的國王」"Le Bien-Aimé" 哄騙勞工效忠;而本片勞工主角們的挑戰,就在一次次能否堅守「勞工本位」的意志:老指揮家 Max要對勞工藝術堅持希望耐心孕育、模仿藝人 Jacky要肯定自己勞工出身才能發自己藝術之聲、左派小弟 Milou要停止好高騖遠捲起袖管才能打造勞工事業、新生代女伶 Douce不能只顧自己往外上爬而要與大家站在一起向上提升... 最後要徹底改變勞工心態的,還是心結最深的主角 Pigoil :
Pigoil 也許自命很認真踏實捲起袖管、一切照著資本主義遊戲規則老實來、我們努力做出成果賺到了錢就可以向黑道地主買下劇場做自己主人、我個人賺到了錢可以養家了就能回去找前妻要回兒子 Jojo 的監護權;相對地,他心裡卻仍然服膺資本主義的強勝弱敗邏輯,覺得自己若沒成功就沒資格要回兒子、劇場若沒成功就沒資格做自己主人、我們生意沒起色就不能要求有前途的同伴留下,因此他之前會對妻子離去摸摸鼻子、會對兒子被帶走仍覺得是自己錯、當紅牌新星 Douce有更好前途時會鼓勵她「自己高飛別管我們」... 但這絕望的「隨人顧性命」世界觀必須打破!
打破,就從 Douce回來和的弱弱的大家站在一起開始、繼之以從同儕們幫他去找回兒子,讓他看見其實我們勞工的世界觀並不建立在「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而建立在「你我一體團結向上」!可以說,到這個勞工團結一體的 solidarity 建立起來時,本片正派好人們的奮鬥故事就已臻圓滿。而在這 solidarity 的基礎上能不能將我們的事業在有生之年開花結果,看來已經是次要的問題:成功不必在我、也可以在我身邊的別人,這點片末一場犧牲與一場挺身而出都印證了這點;甚至成功不必在我們這一代,接下來縱有十年的巴黎文化黑暗期,勞工精神的香火將亦跨世代流傳。
https://fr.web.img6.acsta.net/medias/nmedia/18/65/14/20/18978972.jpg
記得 2008 年一刷時我還不太能聽懂法文,大致憑字幕知道劇情之外,對這「香頌國」裡馬不停蹄的香頌歌曲就只是心花怒放地欣賞懷舊風情而已,很快就被唱最多首歌的 Nora Arnezeder 給圈粉!不過二刷放入階級意識去細細品味那歌詞時,竟慢慢發現本片在作曲家 Reinhardt Wagner 膾炙人口的懷舊旋律之外,其實旋律越是懷舊甜膩時歌詞訊息越是驚悚!彷彿在提醒著沈溺在小勞工小夢想中的主角們、不要沈溺小情懷更不要傻傻留在舒適圈、這一切美好表象很有可能都是資方的迷幻藥陷阱!好幾首歌都可看出端倪:
第一首 "Loin de Paname" 唱出了遊子對巴黎的愛與淚、走過千山萬水仍心繫巴黎一定要回家。在此,談的不是外省人對巴黎大都繁華的艷羨、而是巴黎北郊勞工對「大巴黎城郊」Paname這原鄉的眷戀,尤其放在本片有點好出路的人(尤其女人)都要「離開」的命運下、這首唱出對原鄉對社群對同道不願離去的潛意識!雖然尚未明確意識到這關於階級的團結互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G_XSvg8u0
第二首 "Un Recommencement",滿懷希望充滿朝氣地唱一場「重新出發」,我們也許各自離開時都輕飄飄地不知何所適,但當我們重新相遇時那「出發」的生命之重都將泉湧上來;我們可能嚮往著在天堂共舞、但也有可能我們只是攜手共赴地獄?這首歌唱在本片人人重新攜手集結回來之時,一片歌舞昇平前景大好的時代,就算意識正沈溺在成功的喜悅中,潛意識仍要將毀滅放在心上做好準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azas-xqKk
第三首 "Attachez-moi" 「綁住我」,以 1930s的漂亮洋娃娃被綁縛被調教之準情色手法撩撥觀眾心,但歌詞配動作放在 2008 簡直預言 2016 才展開的表演藝術產業 #MeToo 意識!不論是可人的年輕女伶、還是老實的男性勞工們,總是自命和供我衣食付我薪水的資方有種「羈絆」,平常看似有好生活有得翻身應該感謝資方,但其實說不定你只是被資方收買「綁縛」了獨立心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HGYhvx2co
第四首 "Partir pour la mer" 「出發向海灘」,唯一一支四位主角同台的載歌載舞大合唱!唱我們日復一日工作、然後週末一窩蜂擠向海灘、覺得有了工資有了假日也有了鐵路、我們就可以用一場媲美過去上流與中產的美好假期得到療癒、卻渾然不覺經過這場週末「再生產」就忘卻了那生產關係極度扭曲的日常。這首雖看似純歡樂,但我覺得是全片頭尾呼應的最重要一首:主角 Pigoil 片頭的傻傻夢想就是離開辛苦的 faubourg 到海灘去、片末倒是由他兒子替他「到了黃河心就死」、片尾他則安餘守護北郊一生再也不嚮往遠方的海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1KAjylPJA
第五首 "Enterrée sous le Bal"「埋葬在舞會下」,唱著許多人想念著能葬在「拉雪瑟神父墓園」的榮華一生,但「我寧可倒在我男人面前、被車撞或染病都好」,也不想要華麗天堂當我的國度。本片在此已進入尾聲,各種誘惑與懷疑都已煙消雲散、女主角 Douce在大老闆與小情郎之間的心之所向也已清楚、所有曾離去曾分裂的人們都已站在一起,縱使這只是曇花一現馬上要毀滅,我們也將心滿意足坦然接受這毀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f2KQ4wJv8
第六首 "Le Môme Jojo"小喬之歌,也是貫串頭尾傳遞勞工集體希望之歌:雖然我們現在能提供的不多,我們眼前的努力都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泡影一場,但只要有個細心交棒傳承文藝香火的兒子小喬,勞工們的夢想就算經過長年寒冬甚至死的死散的散,總有一天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新點起香火傳頌下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LMbKGPeRU
看這片,如果很關注主角們的個人故事,也許會覺得片末的處理太過倉促缺乏收尾,尤其我們看了整片深深愛上的新生代玉女 Douce到倒數兩場戲已成了配角、她與革命小男友的戀情也沒圓滿的下文?實在令人覺得心裡還梗著好多未解之結。但如果關注「勞工的覺醒成長」,我想本片還是緊跟這個主軸去踏實走完成長最後一程的:勞工要有反抗的意識、要有動手的踏實、要有文化的進化、要有獨立的自覺、要以共生代替自利、要以團結互助代替各憑本事、最後甚至要以「成功不必在我」的跨代傳承取代眼前對美好結局的執著!
事隔 13 年再看本片,除對其音樂歌舞更加醉心、對它的巴黎北郊勞工文化更有認識與聯想、對它「歌舞說故事」的藝術表現更有體悟、對它「勞工自主絕不出賣自我」的獨立意識更呼應時事而心有戚戚外,最心花怒放的還是看到當年新星 Nora Arnezeder 的戀愛感 13 年不變!翻翻她近年片單,有演過動物美劇《困獸之地》、有演過音樂美劇《叢林中的莫札特》、但好像進軍好萊塢的表現空間一直很有限... 這次查克史奈德《活屍大軍》慧眼識英雌給她當「郊狼」、給她開發的「戰鬥女郎」新戲路真令人心動!推薦喜歡郊狼的觀眾看看這部她出道的《放牛班快樂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rzVYWBXI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