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鍾孟宏為什麼能一部接一部?

作者: octobird (遺憾)   2021-10-20 04:25:35
※ 引述《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之銘言:
: 這幾年台灣過半電影(甚至電視劇)
: 幾乎都是吃輔導金拍片
: 商業資金來源就是來自中國影視平台
: 雖然近年也有了Netflix但畢竟稀有
: https://ibb.co/wgSWr7n
: 這幾年輔導金通常在500-1500萬之間
: 雖然不是一次給到位
: 不少電影公司都是專案開始是
: 才開始設立公司籌備電影
: 用這些錢走完整個流程
: 薪水該領的依然照領
: 如果影片真的虧太多就清算解散
: 像澎恰恰不斷借地下錢莊來搞營運還是挺蠢
: 雖抵押賣房的導演不是沒有
: 但這幾年輔導金循環才更像常態
有些人說政府沒給錢也酸,有給錢也酸
又罵說酸民意見一堆
這類說法時常看到,但我頗不以為然
政府給輔導金,讓導演有錢拍片,這我沒意見
甚至政府要用更多名目給錢我也沒意見
但是如果造成影視產業圈都在比賽寫企劃申請書,讓評審過目,贏得政府補助
整個流程變成製作公司對給錢的政府品味負責
而不是正式發片後對買票觀眾喜好負責
那我想就有問題了
這也是為何網路上常看到觀眾或網友都在抱怨輔導金國片
如果靠政府輔導金或各種名目補助就能讓製作公司不至於虧損倒閉
那劇本企畫主題偏向評審喜歡的口味就好
市場偏好如何就放到一邊去
至於評審偏好能否反映現下觀眾之喜好,甚至跟市場脫節,那不重要
民間企業投資好歹還要考慮產品是否能吸引觀眾消費
但是政府編列的預算,就算搞出蚊子館這類無效投資,幾乎不痛不癢,還連年發生
所以這就衍伸出了拍不拍商業片的爭論
與其說什麼某某導演的電影太過商業化,
或不屑商業化這類空泛的議題
還不如問台灣觀眾到底喜歡什麼種類的類型電影
輔導金制度到底支持了多少類型電影的開發
而這類類型電影是否成功到足以讓其他製作公司爭相投入
有些人會反駁說台灣並不是沒有類型片,像是校園愛情電影很紅呀
連韓國人都很喜愛,甚至說韓國人拍不出來之類的
但事實是韓國類型電影裡,投資拍攝愛情片的非常多
但實際賺錢卻很困難
例如下面2018年的文章
受邀來台開講座的韓國編劇就直接整理08年到17年的韓影成功率
https://tinyurl.com/y4w2v6l8
2018/08/17
編劇深度解密講座│申東益:韓國電影現況與電影成功的「三行法則」
https://i.imgur.com/0qZN2KG.jpg
10年來,韓國愛情片拍了311部,佔所有製作數比例超過3成,成功率卻只有0.3%
文章提到:
「韓國平均一部電影製作費是60億韓元,
至少要有180萬觀影人次才能回本,
但韓國的浪漫愛情片市場大約是200萬觀影人次,
在這樣的情況下,
製作公司開始對於投入時間與成本拍攝浪漫愛情片感到卻步。」
但你看台灣從2008年至今,各種類型片仍然在起步開發階段
只有愛情片是票房最穩定,最有機會破億回本的電影類型
所以根本不是台灣人很會拍愛情片
反而是愛情片是台灣人極少數成功開發的電影類型中
在台灣票房表現上最亮眼的
因為韓國這幾年減少了不賺錢的浪漫愛情片拍攝
當地發行商用更低的成本引進台灣愛情片
自然變成台灣愛情片在韓國當地引發話題的機率變高了
就算當地票房賣個幾千萬台幣而已,發行商還是沒虧呀
我不是在故意貶低國片多爛之類的
而是各種電影類型開發跟其他後繼製作公司跟風製作同類型的程度
其實也多少反映影視圈有多麼看重市場反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幾年前春節檔期流行播映的賀歲片啦
有的票房很好,但類型定位不明,
就只是想爭取極少上戲院的人買票,闔家觀賞
所以輔導金電影要擺脫被大家酸的處境
我看要回頭檢視輔導金到底開發/支撐了多少種類型電影的誕生
而這些類型電影在票房斬獲跟觀眾喜愛程度高低
又能強化輔導金政策的權威性
至於有些人要主張輔導金是給藝術片或冷門題材用的
我看小眾觀眾群體就每天看其他版友持續公幹輔導金制度毀滅國片吧^__^
唯有透過各種手段證明輔導金政策跟評審制度
可以確保製作公司拍片是向市場負責,
而不是向政府、評審品味負責
輔導金才能避免它三不五時被觀眾抓起來公幹祭旗吧?
其他名目的政府補貼、特別預算或基金也一樣.....
作者: fantasiacooo (TimePudding)   2021-10-20 19:04:00
拿蔡明亮舉例的,蔡的電影很少賠錢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