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陰性描繪

作者: shengchiu303 (Sheng)   2021-11-11 21:44:44
先聲明,以下純屬個人看法,腦補成分是一定有的,不喜勿入
https://i.imgur.com/mLykHYu.jpg
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科幻冒險電影《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
k,1993)改編自科幻驚悚小說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撰寫的同名小說。電影上
映後,獲得了現象級的廣大好評,此後更拍攝了數部續集以及漫畫、動畫影集等衍生作品

許多博物館亦在電影的影響之下,將館內的恐龍模型製作成 《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形
象,例如台中科博館的展區內,電動恐龍的造型和電影中非常相似,這些電動恐龍還會不
時轉頭、眨眼,發出吼叫,營造出電影中嚇 人的感覺。
https://i.imgur.com/k39KqeM.jpg
藉由將恐龍這種早已滅絕的生物賦予殘暴、危險、嚇人的形象,以這樣的恐懼敘事讓人們
對恐龍保有敬畏之心,也讓展廳內關於恐龍研究的解說和科學語言產生權威性,將戲劇化
的敘事和科學語言交織在一起。足見《侏羅紀公園》 呈現的恐龍形象,以及片中的科學
家角色提及的恐龍習性特徵, 結合了真實世界的科學論述灌輸到了閱聽者,乃至普羅大
眾心中。
https://i.imgur.com/NRuyOto.jpg
在麥可克萊頓的同名原著小說中,背後隱藏著作者自身對當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擔憂,克萊
頓的立足點並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類使用科學技術的動機 和其背後的政治性。
在《觀看的實踐》一書中, 提及在許多人眼中,科學是一門獨立的社會領域,認為它不
會受到社會的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所影響,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的觀看並不會在這些社
會脈絡以外獨立發生。過去幾十年以來,學者對於科學所做的研究顯示,科學知識依然是
建構在社會、政治以及文化意義上,而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和其結果可以獲得獎勵, 也是
具有政治性的。
故我認為科技本身是客觀的,但是不同的人抱持著迥異的動機,操作著特定的科學技術,
可能就會讓這項技術導向不一樣的層面。科學研究的社會背景、資助科學家研究的掌權者
之意識型態,抑或科學家的任何一個念頭, 都足以影響科技帶來的是人類福祉的增進或
浩劫。
https://i.imgur.com/fBJwYPi.jpg
一、 科技發展的隱憂
《侏羅紀公園》對許多人而言是一部經典之作,而這部作品之所以讓人津津樂道,除了劃
時代的新穎視覺效果外,其背後則是以基因複製生物的倫理議題作 為探討主題,以此諷
刺、抨擊人類對於科技的自負。
先以原著來說,在小說家克萊頓的筆下,侏羅紀公園的存在只是資本主義與科技暴力之下
的商業產物,以基因工程製造恐龍純粹是為了牟利,園長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更是
個利益至上的資產階級,他過於輕視科技發展背後那可能帶有的毀滅性,總是認為電 腦
和安全系統萬無一失,這樣過於自負的性格最終導致整個主題樂園的運作在各種細微的差
錯下產生蝴蝶效應,最後邁向毀滅,造成一場無法收拾的災難。
https://i.imgur.com/ZRWxJaJ.jpg
至於電影版本,由於導演史匹柏個人創作風格的緣故,對於約翰哈蒙德一角 的個性經過
改編變得溫柔敦厚許多,就像是一個懷抱夢想的慈祥長者,侏羅紀公 園的創立動機相較
於原著小說也相對單純,哈蒙德只是希望可以讓所有人都得以 看見他的科學團隊成功複
製出活生生恐龍的奇蹟。雖然他仍是握有資本及話語權的資產階級,但是在這裡,比起資
本家,以不切實際、不懂風險評估的夢想家形容之或許更為貼切。也因為這樣的改編,原
著小說中時時刻刻帶給人們的資本主義險惡氛圍被淡化了不少。
雖然如此,電影文本仍針對人類對科技力量的輕視進行批判,例如哈蒙德帶領主角一行人
參觀研究室時,儘管一開始看見恐龍難掩興奮之情,但經過細思後古生物學家艾倫葛蘭(A
lan Grant)及數學家伊恩馬康姆 (Ian Malcolm)皆對於哈蒙德其下團隊操縱基因工程的行
為表達質疑,後者更是斬釘截鐵的說哈蒙德一定會搞砸一切,而後續恐龍逃脫的發展也證
明了馬康姆的推論。
https://i.imgur.com/olW51kU.jpg
而我認為劇中部份角色對侏羅紀公園抱持悲觀態度也不是沒有道理,侏羅紀公園複製恐龍
的構想看似天馬行空,但事實上,其文本背後拋出的問題也緊抓著科技演進的方向,而現
今科學界就相當重視基因工程的發展。
科技可以是解決人們面臨的難題,使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的手段,可是在資本主義體系中,
商人、主流媒體、科學權威者......等各面向的利益參雜下,誕生了各種純粹是利益導向
的科學技術。 在現今消費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始比較誰的商品最前衛
、最能賺得大把鈔票。
https://i.imgur.com/8WxwU5I.jpg
電影中,除了擁有複製恐龍技術的企業「國際遺傳公司」外,還有與之敵對的「古柏蒂諾
生技公司」,後者收買了侏羅紀公園內部的電腦工程師丹尼斯乃德瑞(Dennis Nedry),企
圖利用他來竊取恐龍胚胎和複製恐龍的技術, 只是這項行動最終並未成功。若是丹尼斯
成功將複製恐龍的技術賣給了其他企業, 成為普及的技術,發展出貓狗大小的寵物型恐
龍、各具規模的恐龍主題樂園,屆時人們看見恐龍,勢必就跟看見動物園裡的大象一樣稀
鬆平常。
當消費者不再對一般恐龍感到新鮮,商人們又會開始想出各種瘋狂的噱頭,如讓各種恐龍
成為表演動物,在競技場中互相殘殺,或是繼續創造更大的混種恐龍,而這些技術最終
勢必也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失去控制。在電影第四集《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2015)就出現了將具有高智商的迅猛龍經過訓練作為軍事用途的劇情。
https://i.imgur.com/r1zVwKQ.jpg
電影第三集《侏羅紀公園 3》故事提到「侏羅紀公園」事件發生後,由於恐龍重現於世,
對挖掘並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學界造成衝擊,首集的古生物學家葛蘭面臨研究經費匱乏的困
境,因此得巡迴各地演講籌措金錢,而演講過程中也有不少學生對於傳統古生物學界提出
質疑,並對親自到被恐龍佔領的海島研究躍躍欲試。
對此,葛蘭則主張侏羅紀公園內的恐龍並不是「真正的」 恐龍,而是經過基因遺傳技術
合成而來的怪物,「真正的」恐龍早就已經滅絕了。 這項宣稱是因為電影中哈蒙德旗下
的國際遺傳公司所採集到的恐龍基因樣本不完整,所以必須混入兩棲類、鳥類、爬蟲類等
生物的基因來修補之,此背景下複製出來的恐龍就會和實際上的模樣有落差,所以葛蘭才
認為那些生物是「基因合成的巨獸」。
https://i.imgur.com/llyd7BI.jpg
成功複製出恐龍的遺傳學家亨利吳(Henry Wu)博士在第四集中也向時任老闆賽門瑪斯拉(S
imon Masrani)強調,真正的恐龍根本不是長得如他們所複製出來的樣子。這段台詞一方
面再次向觀眾解釋了為何電影裡出現的恐龍與實際上的考古文獻有所落差;一方面也再次
重申了「研究透過基因工程再造的恐龍,其成果是否真能取代研究從上古時期保存至今的
化石」這個命題。在系列電影的發展中,就可看出劇中故事發展的背景脈絡,從首集的主
題「人類到底該不該這麼做?」到第四集的主題「人類究竟要玩到什麼程度?」。
從以上的初步整理,或能看出《侏羅紀公園》文本隨著時間推移,其續集的主題往往都緊
扣著人類對於基因工程的美好想像以及其中的風險,又與資本主義、 商業利益、大眾風
潮、主流媒體交織。故事的最後,人們也被這波科學發展的浪潮推著進入全新且未知的局
面,是喜是憂,給了人們想像的空間。
https://i.imgur.com/580qRmg.jpg
二、 女性角色的塑造(雌性恐龍/女人)
1.雌性恐龍
首部《侏羅紀公園》故事中,遺傳學家吳博士以自傲的語氣,對著在實驗室參觀的葛蘭博
士等人說明他們是如何確保園區內的恐龍不會自行繁殖:他們改變了恐龍的基因、控制牠
們的染色體。他接著表示脊椎動物的胚胎天生就是雌性的, 在特定發育階段只要一個額
外的荷爾蒙,就會使胚胎變成雄性,而科學家介入了這個過程,不讓該階段發生。因此吳
博士宣稱園區內的恐龍在他們的控制之下全都是雌性,不會自行繁衍下一代,這讓園方可
以有效控管恐龍的數量。
以上這段發言建構出一種「男性/雄性缺席就不能延續下一代,女性也因此一無是處」的
語境。對此,馬康姆不以為意,他認為任何生命都是不可控的,儘管科學家信誓旦旦的說
可以控制牠們,生命還是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finds a way.)。後來葛蘭更在 帶領兩
名孩童逃難的過程中,發現野外居然有已孵化的恐龍蛋。間接暗示就算沒有男人,女人還
是可以靠自身力量找到出路。
https://i.imgur.com/SkOnGOZ.jpg
劇情的發展直接印證了馬康姆的預言:這些雌性恐龍在天災與人為的肇因下逃出圍籬並攻
擊人類。我認為這隱喻了人們害怕不受控的女性將可能會吞噬握有權力的男人、對被女性
統治感到恐懼,深怕女性掌權會造成一場動搖結構的「災難」。例如電影中段暴龍出閘時
,德高望重的律師吉納羅(Gennaro)感受到生命的威脅,因此果斷拋下和他同車的兩名孩
童,躲到隱密、象徵著安全感的廁所中,最後仍被「雌性的」暴龍破門而入並吞噬。
「優勢地位的男性」和「從桎梏中解放的女性」之間緊張的關係藉由電影中男律師被母暴
龍吞下肚的橋段不言而喻。而工程師丹尼斯在驅車逃離園區時,發生意外導致汽車拋錨,
讓他遇上了雙脊龍。面對體型比自己小的恐龍,丹尼斯以戲謔、高高在上的語氣嘲笑牠,
表示再不滾開就要開車輾死牠,瞧不起這隻雌性肉食恐龍的下場,就是在車裡被咬死。我
覺得這背後帶有男人過度輕忽眼中的弱者,就會被反將一軍的惡趣味。
https://i.imgur.com/cxGcKY2.jpg
另外在電影後段,哈蒙德雇用的保全主管勞柏馬爾杜(Robert Muldoon)在叢林中與迅猛龍
對峙,正當他瞄準了前方的一隻迅猛龍、準備開槍時,另一隻迅猛龍突然從他旁邊的草叢
中現身,此刻他說了一句:「聰明的女孩。(Clever girl.)」後就被撲倒在地撕咬。在此
橋段,該角色被襲擊前特別強調了「聰明的女孩」,試圖隱喻有智慧的、聰明的女性同時
也伴隨著危險性。
馬爾杜在人物設定上是一名頂尖的菁英獵人,在前往侏羅紀公園任職前曾在肯亞獵捕過無
數野生動物,這名勇猛善戰、頗具聲望的白人男性,最終卻在未察覺的情況下被「聰明的
女孩」伏擊死亡,此意象暗示了握有權力的白人男性對比自己聰明的女性感到憂心,因為
其身分地位很可能冷不勝防的被奪取,這裡的恐懼包括了「對聰明女性的恐懼」, 以及
「優勢地位可能不保的恐懼」,而這些恐懼甚至直逼「失去性命」的恐懼。
https://i.imgur.com/4lpHiYD.jpg
細數上述《侏羅紀公園》中被恐龍殺害且有畫面直接呈現的角色:律師吉納羅、電腦工程
師丹尼斯、保全主管馬爾杜,前兩人都高傲的將恐龍視為「資產」, 意圖藉由剝削牠們
來謀取利益;後者則舉著步槍,只要恐龍逃脫或做出「逾矩」 的行為,便會開槍擊殺牠
們,這是確保自身不會受到危險的控管手段。
我認為這不單是表面上對於動物權利的指涉,在現實社會中,往往亦有掌權的男性將女性
視為資產來控管的情況,對女性的要求只有做好份內事,不必太聰明,只要女性的表現比
男人更聰明、更優秀,男人會因此感受到其權力與地位受到威脅,進而採取手段壓制她們
,以消除自身畏懼。侏羅紀公園的失控,雌性恐龍大舉解放, 奔逃的人類害怕被吃,亦
害怕解放的女性取代其地位,這即是傳統男性霸權畏懼失去權力、失去掌控力的具象化象
徵。
https://i.imgur.com/zPmqvci.jpg
2.人類女性
《侏羅紀公園》第一集主要有兩位女性角色:古植物學家愛莉賽特勒(Ellie Sattler)以
及哈蒙德的外孫女莉絲墨菲(Lex Murphy)。愛莉在電影的開頭便跟隨著葛蘭一起在蒙大拿
的考古現場勘驗恐龍化石,從兩人的互動中,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有著某種情愫,可是劇本
塑造上並沒有讓她落入好萊塢傳統女性角色只負責展現美貌與身材,一邊尖叫、一邊等待
英雄救美的公式和窠臼。
在故事裡,遊覽園區的過程進行到一半,一行人遇上了生病的三角龍,現場的飼育人員不
知道發病原因為何,而愛莉憑藉自身專業,在仔細端詳恐龍排泄物和周遭環境後便推斷牠
是誤食有毒植物而染病,二話不說就留在現場幫忙照護恐龍。在葛蘭一行人遭到暴龍攻擊
後,哈蒙德派出馬爾杜開車到園區內搜救,這時愛莉也自告奮勇願意同行。
https://i.imgur.com/9Ukh65m.jpg
而後,為了恢復被丹尼斯刻意關閉的電圍籬,愛莉自願穿越危險的叢林, 前往機房開啟
電力。在她表明由她來做這件事時,哈蒙德就以支支吾吾的口氣說:「可是我是......而
妳是......」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是男人,而妳是女人,危險的工作應該讓我來」,愛莉
則回答:「等我們逃出這裡後再來討論性別的問題」。
愛莉作為電影的女性主角,劇情並無刻意強調她外在的美貌,而是以她作為學者的專業和
堅毅勇敢的性格,讓觀眾打從心底欣賞這名角色,而不是讓她以對事件毫無幫助的姿態參
與整個故事。
https://i.imgur.com/7hUr6DI.jpg
另一名女性角色莉絲是個青少年,相較於其他人, 她對恐龍並不特別有興趣,但劇本賦
予她精通電腦的人物設定,使得她在電影的 危機關頭得以順利破解園區系統,拯救大家

對比另一名精通電腦的男性自動化工程師丹尼斯,他的個性懶惰、貪婪,完全是一副會惹
出麻煩的「怪胎」模樣, 電影選擇以負面的形象來再現這位男性工程師,而同樣擅長電
腦的莉絲卻能在關 鍵時刻大展長才,也許帶著反轉人們對「女孩只會惹麻煩」的刻板印
象。
https://i.imgur.com/XDSSIw0.jpg
小結
從以上《侏羅紀公園》中關於女性角色—恐龍與女人—的塑造,可以發現電影將雌性恐龍
再現為傳統父權結構對於「失去控制、解放的女性」的懼怕,他們深怕失去控制的雌性恐
龍對自身生命造成威脅,裏層也象徵掌權男人害怕被解放女人取代地位的恐懼。
而人類女性角色方面,電影並無將她們描述成傳統好萊塢電影中只要賣弄姿色和等待被英
雄拯救的附屬品,而是讓她們運用各自所擅長的事物,在危機之中發揮自身的力量:愛莉
重新開啟園區的電圍籬、莉絲破解系統, 恢復整個園區的供電,才讓哈蒙德得以向外界
求救。這兩個動作在眾人逃脫侏羅紀公園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https://i.imgur.com/cBZP6aA.jpg
總體而言,雖然《侏羅紀公園》以雌性、 兇猛的恐龍作為人們恐懼的符號,但在電影中
,被恐龍吃掉的都是具有一定聲望, 抑或輕視恐龍的男性:將恐龍當作資產的律師吉納
羅、把恐龍當作女孩般挑釁的工程師丹尼斯,以及試圖射殺逃脫恐龍的保全主管馬爾杜,
其中有著「追求名利、 欲鞏固權力的男性」和「自牢籠中解放的女性」之間對峙的態勢
;而片中的兩位人類女性也被描繪成對故事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的關鍵人物,因此我認為《
侏羅紀公園》可以說是一部具有女性意識,並且批判傳統父權的電影。
https://i.imgur.com/77t4jVF.jpg
3.科學家的形象
古生物學家艾倫葛蘭、古植物學家愛莉賽特勒、數學家伊恩馬康姆,以及遺傳學家亨利吳
,是《侏羅紀公園》中主要的四位科學家角色。
艾倫是電影的第一主角,他是一個討厭小孩、愛恐龍成癡,對電腦一竅不通, 且離不開
蒙大拿的學者。某天哈蒙德乘著直升機大陣仗的來到化石挖掘現場,邀請他和愛莉到侏羅
紀公園參觀,並且為公園的安全性背書。
一開始,艾倫看見活生生的、在草原上漫遊的腕龍時目瞪口呆,他的興奮和雀躍溢於言表
,直到前往實驗室參觀時,他沉澱後才語重心長的對哈蒙德表示:「突然將相差幾千萬年
的 恐龍與人類送作堆,還能期待什麼?」對哈蒙德和其科學團隊的舉動語帶保留, 甚至
不苟同。在遊程中,討厭小孩的他還被哈蒙德的兩個外孫「纏身」,災難發生後得擔起責
任,帶著孩子們穿越園區到中控室和其他人會合。在冒險過程中, 他沿路教導了孩子們
關於恐龍的知識,也扮演著父親的角色。他的心逐漸被孩子們融化,直到結尾搭上救援直
升機,兩個孩子靠在他的肩上睡著,在黃昏中,他抬起頭與愛莉相視而笑。
https://i.imgur.com/MEHJUjy.jpg
一般而言,好萊塢的主流科幻或動作電影,主角往往具有強壯、身手高超的英雄特質,然
而《侏羅紀公園》的主角卻是由艾倫這樣的身材平均、身手不特別矯健,只有專業知識的
學者型人物擔綱,他既是對恐龍懷抱熱情 的科學家,也對人類操弄科技的行為保有一定
的理性,他能明辨侏羅紀公園的誕生是一個錯誤,但也對公園內的恐龍保有敬意,在角色
設定上有反轉好萊塢電影 中,科學家角色通常是配角之既定套路的企圖。
前一節提到的愛莉賽特勒,做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電影賦予她富有愛心、較人性化的人格
特質,她是艾倫的靈魂伴侶,她能憑藉自身學科專業發現恐龍染病的問題所在,亦能在解
決事件時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而非麻煩的製造者。
https://i.imgur.com/JgFpVau.jpg
第三位主角是數學家伊恩馬康姆,他穿著成套的黑衣、帶著墨鏡,一頭烏黑捲髮,被形塑
成怪博士的他喜歡喃喃自語、長篇大論。他堅信著「混沌理論」: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
初始條件下的微小變化就足以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因此他自始自終都對
侏羅紀公園抱持極其悲觀的態度,並一口咬定哈蒙德一定會闖出大禍。
果不其然,侏羅紀公園在人為的疏失和自動化系統的疏漏下徹底失控,使恐龍闖出圍欄。
《侏羅紀公園》對於伊恩這個怪博士形象的科學家,選擇以「預言者」的身分參與事件,
而不是事件的始作俑者。
https://i.imgur.com/G5Fr4ib.jpg
至於主導侏羅紀公園的恐龍重生計畫的科學家,是由哈蒙德聘請的亞裔遺傳學家亨利吳。
故事中的他年輕優秀,是該領域中的菁英,認為基因遺傳工程是一門美麗的藝術,而他在
進行「創作」時並沒有考慮到背後的倫理問題,以及究竟該不該這麼做,他所追求的僅是
扮演上帝操弄生命的快感。
在第四集《侏羅紀世界》中甚至玩得更過火,創造出混合多種恐龍基因的巨大兇猛怪獸。
這和《科幻電影奇航》書裡所說的瘋狂科學家特質—喜歡培育怪物,且是刻意為之的—是
一樣的。亨利在首部電影的戲份並不多,卻是造成後續災難主要肇因之一。
https://i.imgur.com/38gEE3L.jpg
《侏羅紀公園》中的科學家涵蓋了「對研究領域懷抱熱情,保有理性」、「富有愛心,心
地善良」、「外型怪異,卻總是以嚴謹的邏輯和犀利的言論推論出事態發展」,以及「扮
演上帝、控制生命」等多種形象,顯現這部電影除了對女性角色的描寫有別於傳統套路外
,對於主角特質、科學家的描寫也有反轉觀眾既定印象的野心。
結語
從以上來看,《侏羅紀公園》文本中含有對資本主義社會下,人類肆意操弄、 也過度仰
賴科學技術的批判,而科學家的作為也很容易受到主流社會意識形態、 大眾喜好(受到
媒體再現影響而想看更大更嚇人的恐龍),和投資他們研究的資產階級的影響,這都是具
有政治性與文化意義的。
https://i.imgur.com/u2H6hK7.jpg
在另一方面,電影亦對「掌權者/男性」—「雌性恐龍/女性」之間的緊張關係有了深刻的
描繪,以可怕的雌性吃人恐龍作為解放女人的象徵,顯露掌權男性對於擁有自主意識之女
性的恐慌, 同時暗示男人就算處心積慮地想控制住女人,女人們還是會找到出路,奔向
自由 (Life finds a way.)。
https://i.imgur.com/E6HhjWG.jpg
而關於科學家形象的塑造,主要的三位科學家角色艾倫、愛莉和伊恩也不同於主流好萊塢
科幻片的樣板,他們不僅能以自身的專業能力解決問題,也不僅止於擔任陪襯主角的綠葉
—他們自己就足以擔起電影的主角,不必有渾身肌肉的動作英雄就可靠自己逃出生天。此
三個面向的編排和其隱含意義, 使我認為 1993 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是一部對科技
急遽發展保有警戒和反思之心、具有女性主體意識,而且不落入傳統角色模板的科幻電影
作者: mengskhitler (首領八奇)   2021-11-11 23:25:00
並不是很同意你對Muldoon的解讀。電影中的角色淡化許多,但小說裡他可是少數倖存下來的人。Muldoon不單是獵人,更是擁有豐富經驗的動物園管理人員。他代表著對整個侏儸紀公園的不信任──Malcom是理論面,Muldoon是實務面。他認為生物極端危險,而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對牠們的了解實在太少,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安全。電影中省略這些描述,但Muldoon最終因不夠了解這些生物的能耐而喪命,也算是勉勉強強接上一點原作。是說電影初始版結局還是Muldoon射殺迅猛龍救了大家,這如果套進性別解讀...就不太對了吧?XD
作者: JoelEmbiid21 (gg)   2021-11-12 02:11:00
sjw又來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