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應該算是微微雷(吧)
卡在不快樂關係裡的人應該會有共鳴,關於《史賓賽》這部電影。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史賓賽》是後來電影發行的名字,但在拍攝過程中,媒體一直以《黛妃Diana》稱之。
黛安娜王妃是電影主人翁被世人熟知的稱謂;這個稱謂中也清楚地表現她的價值被如何識
別:這位美麗的女性是王子的另一半。而最後敲定的片名,是黛安娜原本的姓氏;這個眾
人陌生的姓氏,象徵著我們對黛安娜王妃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童話般的王室儀式、美麗
的公主與她的華服,而不是這個女子原生的模樣。
最後將黛安娜自己的姓氏還給以她為題的電影,我覺得挺好。想起自己、想起身邊那麼多
的女生,誰不是踏入婚姻後,就失去自己的身份呢?妳成為了誰的太太、誰的媽媽,幼稚
園老師或任何試圖銷售親子用品給妳的人,都喊妳一聲某某馬麻。
於是妳的名字、妳原本的樣子,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
嫁入皇室的黛安娜,與我們一樣面對另一半與孩子的課題,卻多了在鎂光燈注目下的限制
與壓力。電影一開始那個浮躁不安的婦人,下車進餐廳想問路時的姿態造作而彆扭;因為
大家都在竊竊私語「那是黛安娜耶」,因為王妃應該要優雅大方、嘴角維持完美的微笑弧
度,王妃應該要舉止得宜,王妃怎麼可以看起來這麼狼狽?
但在這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當中,我們看到的,就是最狼狽的王妃樣貌:焦慮的、自言自
語的、神經質的、厭食而無法自抑地吐出所有食物的、半夜又走入廚房抓起蛋糕塞嘴裡暴
食的。
她生病了,但她的身份不允許她生病。每一場餐會、每一次露面,都有綁著標示牌的禮服
等待她換上。她明明已經獲知那串丈夫送給她做為聖誕禮物的珍珠項鍊,其實小三也有一
串。在幻想中無數次扯斷、恨不能嚼碎的珍珠項鍊,終究也只能順服地戴在頸上,宴會中
優雅接受旁人讚美。
皇室裡的所有人,平靜疏離地看著瀕臨失態邊緣的黛安娜;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先生與第三
者的關係早就檯面化,卻沒有人伸出援手。
皇室成員們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在重要的聖誕節中愉快談笑、舉止得宜。或許更多的,是
希望黛安娜收起傷心、收起「不恰當」的舉止。假裝也好吧,這是聖誕節呢,女王在場呢
,有什麼事情不能節日後再處理嗎?
電影拍攝的,就是最煎熬的這三天。而這三天不過是先前那十來年的點點滴滴、聚沙成塔
,累積成把一個人徹底壓垮的傷心絕望。
查爾斯王子在電影中對黛安娜說:「重點是妳要有兩面,一面是真正的妳,另一面是他們
鏡頭下的妳。」說的時候表情淡漠無波瀾,彷彿這不是什麼大事。
自幼在皇家長大的他,或許早就習慣將感情藏起、不顯露真正感受吧?但黛安娜不是這樣
的人,她情感豐沛、情緒起伏大,會笑會哭會憤怒;她終究假裝不了完美的公主娃娃。
事實上,查爾斯王子何嘗不是感情被阻撓的受害者呢?這段婚姻中的第三者,是查爾斯年
少時深深愛慕、早在婚前就存在、卻不受王室接受的卡蜜兒。黛安娜嫁進去的時候或許一
無所知吧,但這段婚姻,最後成為讓所有人都不開心的根源。
加害者或受害者,糾葛纏繞得太深,已經難以釐清。
我們看見黛安娜反覆陷入自己的恍惚中,想逃離或抵抗的力道一天天加深;最後終於在晚
宴中奪門而出,衝向自己從小長大、如今已荒廢的宅第。流著眼淚踩上腐朽的台階,童年
的回憶與今日的遭遇不斷交錯,想起少女時代騎著腳踏車迎風的自己、穿牛仔褲大步跑著
的自己,穿著絕美婚紗期待童話婚禮的自己......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她停止忍耐、不再妥協,結束婚姻,用自己的方式過餘下的
人生。
電影中的三天,黛安娜神經質的癲狂行為,讓我想起見過的、無數流著眼淚的臉。可能是
卡在不幸福婚姻中的、或者是沒有勇氣離開舒適圈的,也可能是在父母的情緒勒索中不快
樂卻無法抵抗的。
我們總是希望用不傷人的方式求一個和平,委屈到最後的最後,才發現被壓扁到連哭都不
敢發出聲音的,是自己。
如果你也處於一段不快樂的關係中,不管是感情、親情或是工作,我希望能用電影中,服
裝師好友寫給戴安娜的一段話,送給你:
「愛妳的,不是只有我。」
你可以好好哭,或吃掉一大袋洋芋片,然後睡一整個下午。什麼都好,只要記得對自己好
;不要只是忍耐,要多想想,想想如何從自己不喜歡的現狀走出來,變成喜歡的你自己。
留好重新來過的力氣,把你的人生,重新調整成你要的樣子。
只要開始,就不算太晚。
希望我的朋友們,都不再花時間在忍耐上頭。
祝福我們,都能過好自在舒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