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版
https://thebalticnations2013.blogspot.com/2022/01/2019-parasite.html
拖了好久,終於找到時間看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故事情節懸疑緊湊,每個鏡頭、片段、
對話都精心設計與安排,名不虛傳。而就像一杯美酒,好的藝術品除了本身的美感,更重
要的是品嘗過後那股後勁。寄生上流是一部後勁非常強的電影,讓我們在關注完情節之後
,想到的是更多導演可能沒有明說,卻逼著我們思考的部分。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電影中最有名的台詞之一是金媽媽說的「不是『雖然有錢,卻很善良。』,而是『因為有
錢,所以善良。』」。善良,究竟是一種道德,還是一種奢侈品?有錢如比爾蓋茲,捐出
上億助貧也許眼睛都不會眨一下。他是個大善人,他幫助了也許我們一輩子也幫助不完的
人,但這就代表比爾蓋茲比我們都善良嗎?善良,可以用絕對值衡量嗎?「善良,是一種
比例」也許可以詮釋金媽媽想表達的概念。如果今天一個流浪漢,將自己僅剩的一分錢分
給一個急需回家卻掉了錢包的焦急路人,他這種捨己為人的善良,即使只幫助了一位路人
,已經令人欽佩了。
相對善良,在電影中出現的還有各種邪惡。金家欺騙社長夫人的邪惡、陷害前司機與前管
家的邪惡、最後動了殺機的邪惡,還有整個「寄生」概念的邪惡。可這就代表這些人是壞
人?有沒有可能,他們也是因為沒錢,所以作惡?當基本需求如吃飽喝足都是個問題的時
候,又有多少人有大愛能夠兼善天下?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集中營的生還者,多多少
少都帶有一種愧疚感。因為能夠生還的人,多數都是那種比較奸巧、比較願意配合施暴者
、比較自私而不願意用自身資源幫助他人、在他人受到迫害時傾向選擇沉默。那些高風亮
節的、那些溫暖敦厚的、那些願意伸出援手的,通常都最先招致施暴者的不滿而提早離開
。這些生還者如果從沒進過集中營,如果一直在太平盛世,也許一輩子都不用做壞人。好
比金家人,即使沒有像朴家有錢,如果社會有足夠的資源支持這樣的家庭,也許根本用不
著他們去行騙,甚至壓迫更底層的前管家。如果可以,金家何嘗不想幫助前管家?下雨的
那天,金媽媽還是為管家開了門。她大可不必這麼做,可以說她帶著集中營生存者的愧疚
,但也許也是一種善良。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弱弱相殘?又是什麼讓他們都變成了壞人?
法官與警察為這個故事寫下了結局。在現代法治社會裡,金家為他們的欺騙與暴力行為付
出了代價。然而,看似無辜的受害者朴家,真的如此無辜嗎?有沒有可能,他們也是這個
暴力行為的起因?貧富差距,是電影中連貫的主題,但不同於其他故事,導演沒有煽情的
利用貧富差距做悲情的控訴,而是透過金家的視角,在層層遞進的劇情中,一次比一次更
深刻感受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下大雨的那夜,金家流離失所,而朴家卻還開心
的在讓兒子在家裡院子露營。朴家多次有意無意的提起金家的窮酸味,到最後朴社長直接
嫌棄的捏起鼻子引爆一切,完美詮釋了「貧富差距」為社會造成的代價。貧窮是一種無論
你如何衣冠楚楚都無法掩蓋的「味道」,而對於這種「味道」的壓迫,正是造成許多社會
問題的根源。善良與邪惡,做好事與做壞事,也許從來都不是一種道德感,而是一種生活
環境造成的幸與不幸。能夠善良,是幸運的。而每個犯罪事件背後所謂的邪惡,不只是受
害者的不幸,有時候也是加害者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