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到18年中國大陸的金馬獎得獎電影,
普遍深度都還不錯,
雖然無法與早期活著或霸王別姬相提並論,
但是已經是同期中國電影的清流,
例如推拿、神探亨特張、一個勺子、八月
其他像是浮城謎事、大象席地而坐也都有一定好評
18年以後的金馬獎沒有中國大陸電影參賽,
這幾年的台灣電影若是與12到18年的中國、或新加坡參賽電影競賽,
影片高度、深度相比如何?
會有這樣的提問是因為,
有台灣影評人在南巫參賽的同年評語道,
同期的台片與南巫比起來,
欠缺冷眼熱心腸的犀利與俗民志寫實下的豐富,
因此很好奇,
除了這幾年台灣電影票房的復甦外,
整體的藝術高度在電影圈內評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