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蝙蝠俠》覺得 Zoë Kravitz 演起貓女真迷人!於是也來看看她主演的 HBO Max原創電影《聲控KIMI》,很欣喜地看見史蒂芬索德柏選材日益與時俱進、功力仍然寶刀未老、而筆觸穿越時空將老派驚悚融入未來科技!說未來,也許頂多是比我們當代再往未來一點點:此片背景是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女主角 Angela 待在自己的西雅圖公寓遠距上班中,這時美國疫情趨緩已經解封了、但 Angela 面對外界仍嚴陣以待密不透風... 本就有某種創傷的她因為疫情生活變得更內向孤僻、並且在生活與心理都越來越倚賴最新智慧家電「聲控KIMI」。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Kimi-147311693-large.jpg
這種女主角拿科技產品的驚悚片,索德柏上一部是《瘋人院》,也是一個渺小個人被天上老大哥監視著、新時代的科技老大哥就是你最依賴的網路時代智慧科技產品?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否駕馭科技還要看個人、最終還是克服恐懼堅守主體才能逃出生天並伸張己心。這一回,《聲》片主角 Angela 與她的科技寶貝 KIMI 亦有這種矛盾關係:Angela很孤僻不喜與人相處更不喜出門,生活家電大小事幾乎都KIMI在辦;她很保護自己尤其重視資安,但她竟讓KIMI收集資料甚至自己就在為KIMI處理資料?因為KIMI獨門的「人性化」處理讓她可聽許多使用現場來做人因修正。
既然片名就叫KIMI、索德柏還找了親愛前妻來配音KIMI,處處都令人緊張忐忑是否全片大魔王也會是KIMI?若以科技恐怖片的角度看也許會令人有點失望,因為劇情走向並沒有那麼直爽地激情,反而 KIMI 這科技產物的使用與倫理、危機與潛力、誘惑與警醒,都在全片歷程中有更多交錯而來的現象供觀眾思索討論(而非在片中直白討論)。話說這 KIMI 的特色就是除了當個電腦語音助理外、還能夠像人一樣學習調適,而這學習調適的關鍵就是有龐大服務團隊的「人工修正」了,主角 Angela 在家接案的工作就是每天幫修正幾百個使用錯誤,大體上都是日常語言的人性眉角。
可是這也很爭議:既然語音助理與用戶的互動都會被錄音存下回饋修正、那豈不是所有日常聲景中的隱私與個資都無所遁形?而看似身負創傷小心個資閉關自守的 Angela 、又怎麼會自己投身這種侵犯隱私掌握個資的工作?當然啦,科技公司一定都有「保護客戶隱私」的重重機制,也有很多使用契約密密麻麻保障完整,但別說契約常常就是靠密密麻麻把客戶搞得暈頭轉向、就是契約清清楚楚的也一樣處處巧門、只是只有高層才看得見基層都蒙在鼓裡... 這種種當代觀眾對科技公司的懷疑本片絕對沒少拍,當你感到事有蹊蹺時寧信其有快行動自保!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2/01/28/11/32/0432890.jpg
本片當然要來一場科技企業大逃殺!雖然這些緊張劇情還要等後半片慢慢展開:Angela聽到的一個用戶錄音中,重重噪音下藏著個女子遭受家暴的苦苦哀求 (!),當一個外包需要去淌渾水多管閒事嗎?但 Angela 一直藏很緊的創傷過去聲聲催促她一往無前 #MeToo 下去!只是一路拐彎翻牆抽絲剝繭終於發現恐怖真相後、好死不死事關公司高層不計一切壓下去、給妳幾次暗示還不知好歹就將人間蒸發!當然這段逃殺劇情都基於一個巧合大絕:好死不死這家暴犯就是發明 KIMI 的公司創辦人 XD 是否可說 KIMI 這東西一方面讓他掌握用戶隱私、但也讓他私下的罪行無所遁形?
也許索德柏式科技恐怖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主題也慢慢展開,只是 KIMI 與其說是科技主題不如說只是人性主題的引子,這「人性」品質的討論仍回到主角 Angela 本身,本片前半片拍一堆毫無驚悚的 Angela 日常生活都在步步建立她的側寫:Angela自己一人在家如魚得水、有人邀她出去她總百般不願,她與住對街的帥檢察官看對眼會約來打砲、但人家約他出去逛街吃飯她又百般推拖,她閒暇會觀望對街住戶包括一位胖宅男、但這宅男對她的觀望卻令她深感不安,她平常連下樓那這個東西都怯生生避開人們、這回為了報案不得不出門宛如穿越戰區!
後半片 Angela 終於出門的室外戲,那略帶廣角的跟拍攝影充分表達「廣場恐懼」或「人群恐懼」,一開始還頗有種 COVID-19 初期歐美封城開始戴口罩還戰戰兢兢不敢接觸人的焦慮感、去年五月也很戰戰兢兢的我覺得好似曾相識,但很快我們發現路人都脫了口罩過起日常生活了、只有 Angela 一個人還戴好戴滿包得像粽子遠離人群彷彿有潔癖?很顯然 Angela 創傷焦慮下加上疫情放大的一種「拒斥」感已病入膏肓、撐著她走下去的恐怕只剩下那 #MeToo 的報案使命?而今連她唯一有在打交道的公司都鋪天蓋地要來追殺她、天地之大還有哪裡容身呢?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2/01/28/11/34/3808412.jpg
最後這場城市逃殺從街上逃到了家裡、從樓下逃到了樓上、從自家逃到了鄰家... 這屢次化險為夷後又屢次被甕中捉鱉的動作劇情又有何啟示?我想那還是一個從「拒斥」到「連結」的體悟:過去我害怕的人群素不相識卻兩肋插刀、過去我害怕的對街宅男卻人同此心獨具默契、過去討厭的裝修工人竟另開巧門可觸底反擊、過去覺得很煩的媽媽視訊竟給絕望處境重新洗牌、而這一路既是依賴又是懷疑的 KIMI 竟也成了意想不到的語音救星!本片最後的「反擊」,也許觀眾不免疑惑 Angela 本來軟弱膽小怎能突然奮起?我個人解讀:也許這一路「連結」慢慢敞開了她心扉吧?
此片在去年春天於 LA 與西雅圖拍攝,那時美國疫情已進入第二年,若說嚴重恐怕還是挺嚴重,但街上人們顯然已有許多大膽出門擁抱人群運轉社會了;雖然到了 HBO Max上架的今年二月世界議題已不同,但相信許多觀眾仍能回想疫情蔓延時的緊張忐忑:我們學會把危險關在門外、學會用遠距代替接觸、學會一人在家自得其樂、也學會接近人們就繃緊神經... 當然這種閉關自守的戒慎恐懼在疫情時有其意義,但久而久之我們是否不知不覺放任自己耽溺下去?《聲控KIMI》以科技產品光明黑暗的雙面性格為懸疑引子、真要談的倒是更大的社會人際了。推薦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7S8ru4K4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