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etflix終於上映了這部最近台灣號稱最可怕的鬼片。我是個又愛看又怕鬼片
的人,聽到這種評價,就決定一定要看一下。看完有點小失望,因為其實論可怕度
好像不及幾年前台灣的《屍憶》或國外的《厲陰宅》,也不及最近同樣是偽紀錄片
類型的《薩滿》。但我覺得這部片對於宗教與信仰的刻畫,以及貫穿整部片的母女
主題,以及這部恐怖片最後一幕大黑佛母恐怖的真面目,讓我聯想到我讀麗茲格林
的《海王星 - 生命是一場追尋救贖的旅程》這本書。
所以這篇文想討論一下大黑佛母的真面目
還有電影裡面很多心理學象徵的意義
雷文防雷資訊頁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部電影最大BOSS「大黑佛母」,是一個充滿惡意與恐懼的女神,被陳家人封在
地道當中,每年要透過獻祭兒童的頭髮、牙齒和血肉來餵養。在陳家莊和地道裡
,處處都是嬰兒形狀的人偶,看起來好像都是獻祭這個女神的替代品。而最終女
主角透過攝影機拍攝了大黑佛母的真面目,是一個像水晶洞的黑洞,每個人看過
了這個黑洞,都會自殺而亡,包括想把這個惡意傳播出去,想解開女兒身上魔咒
的女主角本人。我認為在這部電影當中,他散播的恐懼不是只是大黑佛母最後那
個密集恐懼症的臉,他其實勾動的是人最原始關於「洞」集體的恐懼。
整部劇中,感覺像是為了承襲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將所有的視角都從主角第一
人稱的「攝影機孔洞」看出去,而因為觀眾對這個孔洞視角有限,在無法看見全
貌的狀態下,會對於能看見以外的未知有許多聯想,這是第一種「孔洞」的恐懼
;在劇中,中邪的人身上、臉上出現各種密集的洞或黑點,也勾動著我們對於身
體有「黑洞」或「不全」的恐懼感;另外,陳家莊禁忌的「山洞」,除了破鬼特
攻隊探險後的恐懼,以及洞門被打破後,整個山村集體中邪,好像這個山洞當中
有著無止盡的黑暗和恐懼,這是第三種「洞」的恐懼。最後一個恐懼,就是最後
一幕佛母的臉,宛若長滿牙齒陰道的臉。
麗茲格林在描寫海王星「水」的意象時,提到了水是萬物的起源,就如同羊水和
乳水,也是人的起源,她也考究了各個文化當中「水神(多半是母神)」幾乎都
同時具有「母性創造」與「毀滅性」的雙重性。這種雙重性則來自於人類第一個
創傷:從飄忽無我、與母親共生的羊水世界,無意願地從產道中,被迫地拉來這
個世界。這個過程中,既是人的「生」,卻也是人從伊甸天堂墜落的「死」。而
那個黑暗的產道,除了心理象徵意義上的黑洞恐懼以外,從產道出來的過程,物
理上經歷的窒息和盲目,以及與母體分離的撕裂感,也是母神創造生命以外,破
壞與死亡的力量。
繞了一圈,其實也是在說在這部電影裡「洞」的恐怖意象。對比起《媽的多重宇
宙》,我覺得這部也可以說是她的暗黑姐妹作。《媽的多重宇宙》的黑色貝果也
同樣是孔洞,同樣也是象徵虛無與毀滅之處,但《媽》傳達的是積極的和解;那
《咒》的佛母,同樣也是象徵虛無與毀滅,她所呈現的卻是復仇與真正的毀滅。
(我之前有寫關於《媽的》的聯想https://www.instagram.com/p/CcuLFOAPE98/)
而從產道、母神的雙重性,似乎也看到佛洛依德談的「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
兩者交纏在一起的複雜,以及它們最原始的來源。許多的照顧者在面對自己的嬰
兒時,除了帶給嬰兒生命、養分、愛,其實許多時候都在潛意識底下,存有著希
望嬰兒死掉的願望。這個願望有時來自於撫養嬰兒所帶來的失去自由、來自對另
一半的埋怨或說不出的怨恨、來自社會對照顧者的期望與壓力等等,這些喘不過
氣的,都會形成說不出的毀滅力量。但這兩股力量卻也矛盾地缺一不可,我們既
需要生之本能的膨脹,也需要死之本能的收縮。因此壓抑關於死與破壞的願望,
往往才會真正為他人帶來不幸。就像被埋藏在地道裡不見天日的大黑佛母,當我
們不願正視內在的黑暗與陰影,這些感受就會反撲。
也許這也是恐怖片存在的意義。恐怖片乘載的是人類極致黑暗與毀滅的能量,召
喚和讓人直視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