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母親節幽會 Mothering Sunday (2021 英國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22-07-26 11:12:08
六月上架國內串流平台的 2021 英國片《母親節幽會》,有在《王者之聲》演過英國國王的 Colin Firth、有在《王冠》演過英國女王的 Olivia Colman、以及在《王冠》演過英國王子又在別片很擅長演床戲的Josh O'Connell,可說是眾星雲集粉絲必追!還有它的編劇 Alice Birch是《正常人》和《聊天記錄》的編劇,那日常生活對話的細膩幽微亦值得期待。不過導演和主角就令人忐忑了:法國導演Eva Husson,此前兩片有談少年性派對的《性愛幫》Bang Gang (2015)、有談反ISIS娘子軍的《太陽之女》Les filles du soleil (2018) ,光看她題材選擇就每每令人不安。
然後海報上置中的,是拍攝時才 22 歲國際知名度尚不高的澳洲女演員 Odessa Young ,居然後面一眾大牌都只是背景,每人發揮一兩場戲都為她抬轎?不過令我欣慰地,幾位大牌的綠葉戲份紮實有感鋪墊出了世界觀與時代情懷,而她也證明演技紮實眼神深邃是明日新星!不過慢慢看下去,以英國時代劇的標準來看此片越來越情色 XD 她脫得越來越徹底、甚至到中後段全裸演戲越來越自然、一人獨享整個英國大宅從沙龍書房到梯廳廚房彷彿一禎禎古典裸女畫!這很顯然是法國導演 Eva Husson 離經叛道的手筆,不過慢慢我們會知道裸體是女性的自由、同時也是孤兒的失根。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Mothering_Sunday-908678516-large.jpg
關於女性裸體主題,我猜本片靈感取自片末出現的英國古典畫《閱讀少女》"The Reading Girl" (1886) by Theodore Rousseau,當然男畫家 male gaze是爭議了點,但導演 Eva Husson顯然抓準這點要拍出屬於她的female gaze:主角 Jane Fairchild 是個 1920s英國上流大宅的女僕,但一點小民忠於領主的封建意識都沒有,反而工作就是工作自食其力如魚得水著!於是她在大宅慢慢學會窺視與觀察:擁有家族傳統的英國貴族、生活如此繁華知識如此淵博,而我這無根小民穿梭來去了解你們、借閱書籍企及你們、登堂入室接近你們、最後裸身徜徉你們大宅宛如我就是你們!
不過這並非邪惡女僕興風作浪取代主人的故事,而意在談論人生在世的存在感問題:在英國這充滿階級差異的地方「存在感」有截然不同的對比、在一戰過後階級壁壘逐漸打破的 1920s這對比更開始交相參照!這對比,首先當然是家大業大世居封地的英國貴族、對比於工業革命以來城鄉流離到處打工的勞工,本片片名的 "Mothering Day"就是英國的「省親節」一年一度給勞工僕傭們回去探視母親的。而以主角 Jane Fairchild 來說又更極端:她是 1900 左右出生的孤兒自小孤兒院長大(才取了這名字),說負面是無根長大從不懂親情與愛,但說正面是毫無包袱的完全自由!
https://arthive.net/res/media/img/oy1000/work/f50/[email protected]
而 1920s這年代就是「包袱 vs 自由」對比最強的年代:這是英美「咆哮二零」法國「瘋狂二零」德奧「黃金二零」邊緣解放多元文化百花齊放的年代,但也是一次世界大戰死很多人毀很多國的療傷年代,可以說傳統屬於下層者如婦女勞工與異族在此時開始嚐到一點自由的滋味、但傳統屬於上層者如英國貴族正眼看自己世代經營數百年的的世界崩解中!不說別的,就說功利的貴族「繼承權」問題,一次世界大戰初次將極大量英國平民與貴族放在一起送去當了炮灰犧牲了、甚至以騎士精神響應徵召的貴族子弟死亡率還比平民高,瞬間一堆城堡莊園就此沒了繼承人遲早要充公!
本片在女僕主角 Jane Fairchild 服務的、由 Colin Firth & Olivia Colman聯合飾演的「Niven 家族」之外,還有附近兩個「Hobday 家族」與「Sheringham 家族」,三家在一戰前 1910s各有好多小孩熱熱鬧鬧常一起出去野餐戲水、但一戰後一堆男孩為國捐軀到 1920s陷入長期創傷死寂。在此視角主要是女僕 Jane 的觀察視角、Colin Firth 飾演的 Godfrey總是她浮光掠影好奇觀察的老爺,這老爺總是莫名恍神眼神呆滯望向遠方、突然被提醒或驚醒又打起紳士歡笑帶動氣氛,相較之下 Olivia Colman飾演的夫人 Clarrie就一路愁眉不展、幸有老公不離不棄一直cheer up。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11/18/11/45/5832343.jpg
更廣大的外圍,這三個家庭只剩幾個老人老朋友,Niven 家兒子死光了兩人已無繼承希望反而豁達些,倒是 Hobday 家留下了一個女兒 Emma 如今已亭亭玉立、Sheringham家也留了一個幼子 Paul 如今是大學生攻讀法律中,幾家家長在強顏歡笑的 move on生活中總是老淚縱橫面帶欣慰地看著他們倆長大、甚至憂傷的心理總企盼兩人能共結連理辦一場婚禮、給絕望的鄉村帶來色彩與希望!締結婚約辦婚禮,在此根本無關愛情的喜悅,而純粹是為「療傷」的沖喜,甚至 Emma 這婚約早在一戰期間就已締結來安定憂鬱人心了、只是原本許配給 Paul 的哥哥但哥哥戰死就轉移給他。
只是在老人欣慰眼光下殷切企盼的這場親事,Emma & Paul 又怎麼看待?本片跟著女僕眼光的鏡頭處處告訴觀眾,他們既對這命運與義務不願又不耐、但為了英國紳士淑女維繫歌舞升平的義務又不得不配合演出、甚至這一演出就要演滿一輩子!貴族傳承的世界裡總是為人的責任大於為己的愛情,往往婚姻是相忍為國的公事、反而偷情才真屬於私領域的愛情 XD 於是 Jack O'Connell 飾演的少爺 Paul 真能敞開自我做自己的愛情領域,當然就遠離貴族圈子找上女僕領域的 Jane !「少爺與女僕」也許造成這時代許多醜聞與孤兒,但也許這才是僵固社會僅存的自由與人情空間。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11/18/11/45/5790223.jpg
於是在這貴族社會行禮如儀、少爺女僕私下偷情的背景下,本片《母親節幽會》故事展開了:1924 年 3 月 30 日的英國 Mothering Day「省親節」這天,此第三個貴族家庭一如往常又要把握佳節出去野餐聚會了,這次更要開香檳慶祝三家長輩搓合多時的 Paul 少爺與 Emma 小姐終於將在 11 天後結婚!當然仁慈的主人也給家裡僕傭們放一天假還打賞盤纏回家看母親。而孤兒院長大沒有母親的女主角 Jane 竟接到神秘電話:是跟她已偷情幾年如今快要結婚的 Paul 少爺打來,趁今天長輩們去野餐僕傭們都回家的機會來家裡偷情、我將結婚但今天帶妳把握機會當一天女主人!
然後就是數不清的床戲 XD 打完砲後抽菸聊天繼續演裸戲、不但裸體讀書裸體看畫裸體談文論藝、甚至連「先穿上衣再穿褲子」都成了女僕眼下的貴族情色梗、最後全裸女僕徜徉大宅當一天女主人看到觀眾都害羞!當然啦,這天畢竟三家貴族是在外面野餐聚會的,少爺 Paul 只是託言「我在讀書」要遲到一陣子把握時間來偷情,也只能遲到一下下就得開車趕過去啦... 誰知這一開車就出了問題,三家貴族本來殷切企盼的「沖喜」反成了新一樁憾事,已連遭巨變的他們再次陷入「面上維繫太平、內心壓抑崩潰」的宿命循環... 倒是從沒體驗過「親情」的 Jane 又該如何面對?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11/15/12/11/0328931.jpg
前半片只以回憶眼光略略提點、後半片才慢慢增加戲份告訴觀眾:這與其說是一個發生在 1924 年省親節當下的偷情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從多年後回憶 1924 年那天的腦內故事,而導演的鏡頭語言也充滿「意識流」手法讓 Jane 透過很多場景事件文字物件就能觸發聯想、在許多不同年代不同心境下來回跳躍思考、有 1924 年那天也有 1924 年前的相遇相識更有未來好幾個不同的人生新階段!可以說前半片儘管劇情當下是濃情蜜意、但回憶視角模糊迷茫隔了一層紗,尤其配上神似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的印象派配樂、處處告訴我們當年的 Jane 不識悲喜只是矇矇懂懂。
電影從沒演出只有回述的,是 Jane 成長的「孤兒院」時光,看來這經歷也不怎麼戲劇化、並沒遇到什麼教會虐待或霸凌創傷,就只是在虔誠的修女規矩的孩子們周遭平平順順過上來、人長大了進入職場當女僕算是初嚐自由也初體驗人間,這樣的她對「工作」沒有怨懟只是自食其力、對「階級」沒有憤懣只是靜靜旁觀、對「世道」沒有意見只是汲取新知、對「人情」沒有經驗只帶著新鮮感雀躍嘗試。她唯一接觸過的「人情」,大概就是孤兒院修女的不悲不喜、以及英國貴族的雲淡風輕,儘管知道貴族行禮如儀壓抑感情、但當愛人逝去輪到自己面對時才初次體會那不知所措。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1/07/08/15/04/4984980.jpg
在此相較於 Colin Firth飾演的老爺,拉她一起以挺直腰桿維繫太平來轉移悲傷,Olivia Colman 飾演的夫人 Clarrie倒是打開天窗說亮話戳破那行禮如儀的表象:「妳真是個幸運兒」,因為 "You have nothing, nothing to lose and nothing to get, nothing at all" 反而未來人生在妳眼前任妳擷取每一天都是色彩!但這沒有家庭就沒有包袱、也就沒有悲傷的失根人生,卻總令 Jane 在人情面前不知感情的重量、在悲傷面前不知失落的重擊、在愛情面前更不知偷情的承擔,因而在這少爺苦心經營她卻只是自由擷取的最後一天「偷情」中,自由自在說了她想說的話 (!)。
這話從後半片 Jane 年歲漸長的「作家人生」回顧看來,看似是她初次發揮文采即興創作抒發多年的人生觀察,也許可以視為她對日後哲學家情人所說的文學人生三個關鍵時刻之一?也許可以這麼說,但恐怕不是著眼在「文采」的發揮、而更像在於「人生」的體悟:對女僕 Jane 來說,這個本來陽光綠草人文生活任君擷取的彩色世界,文學當然是看到什麼就歌詠什麼、人情當然是愛誰就去跟誰在一起呀;卻不知,對有親情包袱數十年長大的非孤兒來說、尤其對身負家族數百年包袱的英國貴族來說,表象與真實往往在一線之間苦心經營著平衡,而這天也許正是她戳破了平衡?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1/11/18/11/46/3571780.jpg
到底是否真有什麼平衡?如果有又是不是她戳破了那平衡?如果真是她的責任她又是怎麼戳破了那平衡?這許多謎團都隨著那年 Mothering Day「省親節」這天的莫名悲劇凍結在那裡,不但情人莫名逝去再也問不出個所以然,甚至自己與他相知相惜這一遭的點點滴滴、也被英式粉飾太平瞬間清除不留下丁點足跡。雖然表面上看來,這段舊日戀情逝去就逝去了,長大的 Jane 還不是雲淡風輕過上另一段人生愛上終身的心靈伴侶?但這種年少的尤其是初戀的「未解之結」,正因其永恆的無解而冰封心底,成為一生秘密連至親之人也不可說,甚至已成記憶禁宮連自己都難以接近。
如果以一般愛情片的標準看,後半片真與 Jane 過這一生的黑人哲學家 Donald 還真是可憐:相識時問情人「寫作生涯三個關鍵時刻」就有一個是秘密、與情人共度一生都到臨死了仍是個秘密、臨終懇求揭曉秘密竟仍不可得被矇混過去?難道我們相伴一生仍未能成為「知己」嗎?話說情人就是「知己」這個概念在本片是由少爺 Paul 與 Jane 偷情初期對她提出的,懵懵懂懂的 Jane 似乎也學了下來把 Paul 當個知己無話不說,誰知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時她文采大開滔滔不絕揭露事物的一切真實?而眼見 Paul 神態的神秘轉變,是否這「揭露」反而跨越紅線改變了一切?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1/07/08/15/04/4999020.jpg
電影並沒對這點拍得很清楚,別說對觀眾來說很隱晦甚至對主角 Jane 自己來說都一生難解,因此就本片有拍的部分來說到底故事意旨是什麼?那恐怕都還有賴不同觀眾的自由解讀。而我個人的解讀,認為本片一來在談從「閱讀」到「寫作」為一張白紙的個人點通情感疏離情思的啟蒙過程、二來有點殘酷卻又超然地告訴我們這過程最終仍是腦內活動僅屬於自己一人:人即使再心靈契合能當「知己」都仍只是獨立個體、彼此心底永遠有塊角落封存他的記憶他的真心甚至他的真相,只是如能認清這事實反能以獨立個體之姿相依相持、不可知的真心與不可考的真相就交給寫作吧。
相較於前半片的 Paul 令女主角魂牽夢縈一生難解,後半片這位 Donald 雖陪伴女主角一生卻不太有男主角格 XD 只是仍由他點通全片最後成長啟示:"You can summon memory, you can describe it, claim it, reword it, and reimagine it forme. And for you." 的確綜觀這中老年作家 Jane Fairchild 穿越古今跳躍思考回視人生的《母親節幽會》整片,許多內容並非 Jane 親見而發生在別處,都靠她琢磨其他蛛絲馬跡後自行「腦補」出來,但替她組織人生建立認知那又何妨?甚至片末臨到老來,頭尾呼應驀地想起個戀人絮語,隨年歲漸長閱歷漸廣都還能有全新體悟!
https://i.imgur.com/QI4tAEZ.jpg
至於這片末體悟和全片的愛情遺憾有啥關係?恐怕也沒啥關係 XD 畢竟這年少愛情也並非本片真正想談的,一個孑然一身無喜無悲的孤兒主角 Jane Fairchild ,她如何先透過少女時代自由奔放大膽嘗試登堂入室體驗人生、再透過一生閱讀寫作回頭爬梳理解建立認知、這獨立心靈臻至圓滿的腦內旅程,也許才是本片重點。而導演 Eva Husson 的意識流攝影、歌手 Morgan Kibby 的印象派配樂、以及主演 Odessa Young 裸體為王的大器自信,就是支撐本片引用古典繪畫《閱讀少女》主題的理想形式。推薦欣賞,祈禱和平,如果戰爭是時代必然,那就閱讀書寫學習自處面對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f6GtNvMC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