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文,好像從以前到現在都點出差不多的問題。
劇本、導演、資金、題材、演員,看起來就是國片什麼都缺,沒有一樣是好的。
但如果把世界所有電影放進來一起比較,其實會發現這些問題都是世界共通性的,跟是不是
國片沒有那麼大的關係。也就是說,這些問題都是問題,但也都不是台灣電影獨有的問題。
根據台北票房觀測站的數據,2022年的國片票房前10名,破億的一部(想見你是年底上片,
所以2022年還沒破億),7000萬以上的一部,其他的自己再去查,不重要。
不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們應該都是賠錢貨,台灣製作電影的成本,再少也得要3000萬
,但基本都需要5000萬左右,票房數扣除掉戲院拆帳,幾乎又少一半,再去細算一下,拍一
部電影得賠多少錢。這還是去年的前10名,去年含修復版電影,大約有70部國片,當然這只
是2022年的數字,其他年份我懶得查,一定有某幾年表現會好一點,但我相信大部分電影都
是賠錢的狀態。
投資電影就是一場賭博,但面對國片這樣輸大於贏的市場,你願意賭嗎?
因為國片爛票房才不好?因為沒有好的票房支撐,所以沒辦法支撐好的國片?這又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但誰是雞誰是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告訴你,投資電影就要做好賠錢的
準備,不想賠就不要投,這是國片資金來源的死胡同。
這也是國片題材重複的根源,今天我投資咒賺錢了,有類似的片應該也能賺錢,我可以投,
因為這樣的心態,讓製作公司開始拿著相似的案子去找錢,絕對比創作一個全新題材來找錢
容易的多,等到開始賠錢了,看看哪個題材賺錢再做重複的事,於是死循環就產生了。
所以追根究底,國片的問題不在沒有資金可以拍片,而是不知道怎麼讓電影賺錢?賺錢的可
能性越低,投資的意願就越低,才會導致沒有資金拍好電影的問題。
就賺錢的方向去思考,行銷宣傳也會是影響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為演算法的影
響,現在的行銷方向越來越針對性,分眾市場成為顯學,但台灣影視在這一塊似乎還沒有跟
上時代,就拿懸疑、驚悚、恐怖等等類型來說,市場已經很清楚告訴你會接受的受眾是哪一
塊,但偏偏就貪心的還想吃掉外面的那一塊,導致最後花了更多的行銷成本卻連原本該吃掉
的那一塊都沒吃到,賠錢是應該。
就創作層面而言也是,你應該針對受眾做更加深入的角色及劇情刻劃,但卻為了主要受眾外
的觀眾而去調整,譬如讓原本應該極度變態的殺人魔有了溫暖的心或是悲哀的過去。這樣不
上不下的內容讓主要受眾和次要受眾都不是受眾,賠錢是應該。
不過台灣也有行銷做得相當完美的電影,其中一例就是返校,針對台灣人最愛討論的議題,
政治,綠到不行的宣傳手法,創造了成功的宣傳典範,不過流麻溝想再複製一次就跌了個跤
,畢竟政治就是這樣千變萬化,不過死忠的還是很死忠啦,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特別舉這例沒有在嘲笑綠的意思,只是這更容易去點明受眾問題,該給綠看的電影就不要客
氣的用極綠的方式宣傳,相反藍也是,不要期望一個綠綠的電影也會有藍的喜歡與支持,難
道他會投民進黨?
說到這,也必須點一下國片的另一個囧境,台灣最熱的議題是政治,照理來說政治鬥爭,權
力壓迫類型的電影應該蓬勃發展,每當看到韓片韓劇內對高層權力的醜惡描述時都覺得無奈
,在台灣要做一部這樣的戲,除了國內勢力的顧慮,還得考慮境外勢力的壓迫,就算寫了一
個很屌的抨擊美中對台壓迫的故事,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誰願意導?誰願意演?然後就沒有然
後了...
講到這也差不多了,台灣的影視產業問題很多,但也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問題,最重還是能不
能賺錢,這個問題牽涉到的層面太多,也不是討論討論就能找到方法解決的,就算禁止所有
外片,只放國片,結果也可能只是電影院多數倒閉這樣的結果而已。
總之希望台灣有能力的創作者能寫出更多好故事,拍出更多好電影。
熱愛國片的觀眾也不要再老是情勒要大家支持國片,支持好電影才對,真的垃圾的片就讓它
進垃圾場吧,希望未來垃圾片能越來越少,不要浪費投資人的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