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藉由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起點與延伸,並不去追究殺人犯「真正的原因」與事後的救贖
,而是利用導演擅長的多線敘事,並將多為主(配)角,利用同樣角色不同隨機事件導致不
同結局,每個人像是在六道之間的輪迴。
因為是趁吃早餐的時間分段看,也像是在看電視劇一樣沒有一氣呵成的電影緊湊感,雖然
也會隨著劇中情緒波動,覺得配樂過於飽滿之外,反倒是很理性在看待這樣的多線編劇概
念,轉化成電影殺人犯與被殺者的一念之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帶有點佛教與道家的概
念。
唯一說是假佛教,假客觀的部分,創作者還是起心動念,偷偷地為了弱勢者發聲這件情,
也許是自己覺得這部片帶有點「溫情」的部分,應該都有聽說過「天地不仁,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吧,再加上電影背景的世界太小,Ex:以A為視角,B成為路人,反之。雖然目
的是為了讓觀眾藉由角色的移情作用發現某種客觀性,但過多的連結就是有點戲劇性太過
刻意的假客觀(哪那麼多路人的相互感應)。
也許這只是某種台灣受到中國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某種「佛系思考」,關注的還是基於人跟
人之間的關係,去探討不同情境下,角色立場與情緒的轉變,而並非是在時間性中萬物齊
平的生與滅 。
自己也在想著,所謂的光就電影的景框是否能呈現真正的客觀性這件事情(有別於某些歐
陸電影的冷血),正如同《看見台灣》那樣看似客觀感的視角,其實都有選擇性的問題(
而且非常主觀),腦中想到也許可能的話,就像是把google map拉到最遠,地球一顆在那
邊這樣。
忽然想到《該死的阿修羅》的溫情,也許是自己注意到電影中有文化使命感的創作者某種
自以為不菁英(平民化)的菁英角度作祟,那種畸情的狀態讓我想到,中國那類社會資本
主義式,兩種疊加一起的「文化宣傳」氣氛。內部的佛系視角,但外部的儒家文化,在《
該死的阿修羅》中變成了看似「尊重每個人,社會每個階級」的教育感,於是看到莫子儀
被打,都覺得那只是在邁向幸福的儀式。
講到這裡就會懷念起,別傻了,那種自以為的佛系感只是創作者自作多情的冷水,世界照
常繼續;也會想到,何不就像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坦承:我就是文化法西斯!咬我阿
(ex:《傑克蓋的房子》),那種在厭世的時候察覺到自己也會有的法西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