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412541
在上週金馬奇幻影展就先看完了本週才正式上映的《疫起》,在入場之前可說是滿心期待
,但實際上在看完之後卻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作品。導演林君陽確實很懂得如何牽
動、甚至是煽動觀眾情緒,加上極為優秀的配樂加乘,還有絲毫不輸給八點檔的劇情張力
,都讓《疫起》有機會把觀眾看得滿是激動與澎湃,畢竟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相信是很
多人都曾經歷過的2003年SARS疫情,如同2021年導演阮鳳儀的《美國女孩》勾起了不少七
、八年級生的共同回憶,《疫起》同樣能讓相似年紀的觀眾與之產生不小的共鳴,因此當
電影最後邊聽著蘇打綠重新錄製的新版《是我的海》邊看著銀幕裡象徵希望與明天到來的
太陽升起時,廳內傳來不少低聲啜泣的聲音一點都不意外。只是對我來說,《疫起》實在
是太像一齣濃縮成兩小時的八點檔,明明是放在這個題材相當合理的橋段安排,卻被拍得
很有八點檔的味道,本以爲泰河與欣妍兩人屋頂上隔空傳情還配雨景已經夠尷尬了,結果
電影還收在夏正得知染疫後打電話給女兒說完像是訣別的話之後坐在A棟走廊的地板上,
抬頭見到對面B棟走廊上同樣染疫的泰河,看著看著然後彼此相視一笑,說有多尷尬就有
多尷尬。
然而《疫起》最大的問題或許還不是在於它有多像八點檔,而是那給的過頭到讓人招架不
住的滿滿善意。不以整個長達近一年的SARS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為劇情,反而將重點
放在當年備受爭議的和平醫院封院事件,都讓人有著《疫起》不會是部如《本日公休》那
樣單純的職人電影的預期心理,當然其中頌揚醫護人員偉大與感謝醫護人員辛勞的感覺多
少都有,但既然選擇一段如此格外重要、別具意義的歷史事件為改編,觀眾自然會特別好
奇,導演究竟想要透過這樣一個故事傳達什麼?是帶有宣教意味的「救人就是醫護人員天
職」這樣的理想灌輸?是想藉著像是主角夏正還有帶頭罷工護理師受到他人影響、打動,
進而改變自己原先只想到自己、只顧自己的自私想法與行為,來去做出所謂的犧牲與奉獻
來弘揚人性光輝?又或者是真的就是很簡單的,要讓觀眾享受這些自私與無私的對立與衝
突、人性考驗與拉扯而成的充滿張力的劇情故事?以上這些都能在《疫起》中看見,不論
想從何種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也都可以、也都成立,只是回到剛剛的問題,若導演林君陽本
意真是上述這些,那麼選擇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改編的意義還能存在嗎?
當然上述提到的這些可看性確實都是在眾人被困在封閉的醫院裡頭才會顯得出其張力,不
過我的意思是既然打算出安全牌,那觀眾何不回頭再看一次《白色巨塔》?要論醫療體系
、職場環境、醫護人員心境、內部權力鬥爭等的探討與描寫都更全面與詳盡,雖然拿集數
多篇幅自然長的電視劇來比有點不公平,但就感覺上《疫起》好像是從《白色巨塔》中擷
取出的一個單元,讓人想要關注的重點自然就會放在別的地方。例如就我自己來看,與其
看到導演林君陽花費近乎一半的篇幅放在必要性沒那麼高的愛情劇碼上頭,更想看到的是
他對這起備受爭議的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的看法。當年台北市政府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與擴
散下令封鎖和平醫院,將近千名的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全數強制禁閉在醫院中,在沒有
任何配套措施之下的這項決定造成巨大恐慌,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更嚴厲表示「醫護人員
如有抗爭,視同敵前抗命。」,其中也有名醫師抗命回醫院接受隔離,最後是在政府揚言
出動警力追捕才會到醫院隔離,而在封院隔離結束之後這名醫生更被政府以相關法規記過
革職、停業三個月還有罰款24萬元。
這場被稱為921大地震後的另一場世紀災難的封院事件,最終造成了57人感染、7人死亡;
院內民眾97人感染、24人死亡,其中1人自殺。這樣的情況在《疫情》算是有小規模的呈
現,其中包含一名患者在病房內上吊自殺,我想多少都有參考並保留這些事實,而在封院
時期不時上演的有人試圖闖關隔離、醫護人員拉布條在窗邊抗議或者張貼求救訊息等的亦
都有成為劇情的一部分,而正當以爲一切就要預備一觸即發時,導演林君陽很可惜的就讓
這些全都轉瞬即滅。他寧可給更多在推動劇情顯然沒什麼實質幫助、只是為了增加無謂狗
血的泰河和欣妍談情說愛的時間,也不願讓更多人有發聲的機會,那些什麼抗議、罷工、
求救甚至就連那場患者自殺,基本上都是過場用的曇花一現,就是要讓觀眾知道「當時有
發生這些事」,可是「那然後呢?」,如同那位被迫聽令的醫師,後來費時多年時間在與
台北市政打訴訟官司,為的就是為自己遭到犧牲的名聲與職業生涯平反,他試著與市政提
出自己的條件,僅要求市長召開記者會道歉、賠償所有SARS受害者,質疑政府靠權威在防
疫不尊重專業,豈料最後卻換來台北地檢署以公共危險罪起訴。
「職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的在這裡。」
醫護人員在這場戰役裡既是英雄也是犧牲者,當他們被民眾、被媒體甚至是政府貼上英雄
標籤,感謝著他們勇敢站在第一線抗疫成功的同時,有誰還記得他們根本也是因此役傷痕
累累的平凡人?以剛剛提到的抗命遭到追殺的醫師為例,無疑遭到權力威壓不得不妥協,
即使後來他還是成了民眾眼中的抗疫英雄,可在民眾看不到的地方,他成了打敗戰的落跑
醫師,他的人生從這場戰役之後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被權力逼著去到醫院當起抗疫英雄,
這在活下來的他、或者其他有同樣感受與遭遇的醫護人員耳裡聽來想必格外諷刺。明明這
起這起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就有很多東西能夠探討,不用刻意的去設計相信也能自帶張力,
無奈的是導演林君陽不只沒能針對封院事件有更多層面的深究,還將這起事件說的庸俗保
守,讓電影成為了如我說的就是個《白色巨塔》裡的單一事件,絲毫沒有屬於改編自和平
醫院封院事件的獨特性。
更為遺憾的是,《疫起》未能充分發揮題材就算,在整個編排上也是教人失望。導演林君
陽過度放大了人性的本善、太去刻意強調醫護人員的救人天職,連泰河的自願支援危險的
B棟這項舉動都有無國界醫師精神在支撐,從頭看到尾其實都讓人覺得,電影帶給人的感
覺有種「不幫忙救人」、「背棄醫護人員應有信念」就不配當醫護人員的情緒勒索,那這
樣又與以權力逼迫就範的市政府有何兩樣?欣妍那場在走廊上叫著所有罷工的同事出來面
對工作的戲,在這樣沒有明確誰對誰錯的情況之下,不就變成了某種惡意?就我認為的是
在這樣可以說是充滿壓力、與恐懼相伴的環境裡頭,想法的對立、權力的對立、身份的對
立、立場的對立...,這些不同的對立能彼此制衡、抗衡然後達到一種平衡,本來自然就
會有其一定的可看性,但導演林君陽卻削弱了一方的力道,除了僅花也許不到十分鐘的幾
幕時間就把醫院裡頭的人們面對恐懼的掙扎、不想死的求生言行給打發掉,後頭顯然與其
主打的理念不合的反對者、如罷工勢力亦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就轉念成功,如此失衡的安排
對我來說是讓人出戲的。
基本上《疫起》的劇情就是這樣,很標準化的公式寫法,好看與否就是個人解讀,畢竟最
前面也說了,綜合來看的話《疫起》確實有能讓觀眾感動、內心即便沒有澎湃也可能會激
出小漣漪的能力,只不過是期待值上的差別而已。回到演員的表現上看,飾演夏正的王柏
傑和飾演記者的薛仕凌兩人礙於故事線的編寫沒能有太多發揮,我認為就是中規中矩,沒
有太大問題但就也是差不多這樣,雖然兩人、尤其是後者算是讓夏正轉念的關鍵,但描寫
不夠導致他所說的一番話與夏正的轉念都不具足夠的說服力,而另一條故事線、也就是泰
河和欣妍這條,兩人同樣演技在線,無奈就是把兩人角色寫得過於矯情,加上戲份真的沒
必要這麼多,實在讓人沒辦法對他們有愛。另外,提到角色戲份與描寫另一個可惜的,就
是謝盈萱飾演的夏正學姐與飾演計程車司機的張永正,理解兩個角色都是劇情必要,一個
是醫院能參與會議的高層,一個則是代表著老百姓,即是一個很棒的對立安排,但前者戲
份少到失去功用性,對外沒有和市政府的對話、對內也沒有任何作為;後者相反的戲份多
到搶鏡,和泰河同屬聖光代表,和小妹妹的戲同樣使人煩躁。
坦白說,《疫起》故事前大概二十分鐘、也就是宣佈封院的前後很好,面對未知的恐懼蔓
延整個院內,從醫護人員到患者、家屬都是人心惶惶,感覺上就是有什麼大事要發生的前
兆,將A棟與B棟間的走廊封閉時更把那股恐懼與絕望感推至一個高點,不過就也這樣子了
,後面看到小女孩能從A棟跑到B棟找她護理師母親就傻了,整個前面的鋪陳就是煞有其事
,結果隨著時間拉長才發現就是做做樣子。前面提到的配樂優秀歸優秀,但用太多、用太
滿,再加上偶爾幾顆慢動作畫面,整個就俗掉了。簡而言之,《疫起》我是失望的,只有
片尾蘇打綠重新錄製的《是我的海》我會想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