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最後一幕,停在吳慷仁飾演的律師和施名帥飾演的醫師身上,一黑
一白並肩而行,背影閃耀著希望。象徵真相即使被媒體渲染、民眾隨之起舞,原貌早已面
目全非,但仍得透過法案推動與專業治療交互進行,才能避免憾事再發生。
如今,林君陽導演再次將鏡頭鎖定醫病關係,不過不是思覺失調症、而是 20 年前的 SAR
S 事件,以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藍本,拍出電影《疫起》。
字面看來,「疫起」可解讀為疫情爆發,同時也是「一起」的諧音,實際上也是如此:以
戲劇化的方式梳理議題、再以溫暖信念收束,如果你看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對本片必
然會有更清晰的想像。
/
以《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為台劇注入渾厚能量與嶄新視野的林君陽導演,以引人入
勝的敘事功力為劇迷津津樂道。無差別殺人事件引爆的媒體亂象、或大時代下的茶商興衰
,他都證明只要給他足夠篇幅,就能透過數名主角帶出多條故事線,以穩健的步調和精緻
的質感,交織出故事更多元的面向。
《疫起》同樣有類似的人物配置:主治醫師夏正(王柏傑 飾)與護理師安泰河(曾敬驊
飾)站在資深與青澀的兩端,呈現現實與理想拉扯的職場樣貌;為了搶獨家拒絕出院的記
者金有中(薛仕凌 飾)與夏正亦敵亦友的,實習醫師李心妍(項婕如 飾)則是安泰河的
女友,兩人有一致的價值觀和理想。這兩組人馬面對不同病患、歷經不等恐慌,在病毒籠
罩下輻射出各自的人際網絡。
王柏傑與薛仕凌展現非典型的盟友關係,有點像《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吳慷仁與施名帥,
直男垃圾話掛嘴邊、因為立場不同偶有摩擦,但身處風暴核心的身不由己也只有彼此能懂
,兩位演員的默契讓這份相惜更具說服力。
特別想讚揚薛仕凌,縱使金有中的角色戲份不算多,偷渡攝影機在醫院穿梭的行徑也頗惱
人,但他就是能用角色細節討喜補足劇本留白,油條世故的說話方式和席地而坐的趕稿身
影,還有得知自己可能染疫的緊繃顫抖,都是脫胎換骨的銀幕形象(完全不見一絲《茶金
》文貴的書生氣息)。不得不佩服林君陽,總是能將演員狀態調整到一致,並激發出具有
亮點的演出。
/
演員表現恰如其分,技術層面也無可挑剔。攝影出身的林君陽和攝影包軒鳴的運鏡靈活,
搭配盧律銘以鋼琴和大提琴為主的配樂,讓大量室內戲充滿壓迫感卻不難入口,更在最後
一顆鏡頭成功帶出曙光意象。視效鏡頭和特殊道具擬真程度極高,展現國片令人驚豔的手
術畫面,幾乎篤定入圍本屆金馬獎。
本片的生離死別不計其數,渲染力強烈的橋段少不了,但在激情之餘,角色成長才是讓觀
眾認同故事的要素。夏正跟安泰河是當然的雙主角,前者從想盡辦法撤出到自願留下問診
,王柏傑內斂的心境轉折讓人眼睛一亮,只是角色的種種選擇,比如交班後不情願接受醫
院召回、或放棄撤出無懼風險,其實都能看出夏正儘管職業倦怠,但絕對是把公事放在私
人之前,故事前段關於他「自私」的指責與想營造的反差也就無法凸顯。
安泰河曾遭逢家庭劇變,「連同家人的份一起努力」作為行醫的背景合乎情理,保持樂觀
、懷抱崇高理想,讓這個角色始終散發聖光,親身踏進禁地般的B棟到沒能拯救患者,的
確是對初生之犢一連串的震撼教育,但他成為無國界醫師的信念,也未曾因此有一絲絲動
搖。
前面提到,只要給林君陽導演足夠篇幅,他就能給你一個好故事。但電影不比電視劇,所
有起承轉合都得在兩小時內完成,觀看過後沈澱細想,私以為本片最大的問題,在於人物
與設定(角色還來不及讓觀眾好好認識就被丟上戰場,後續也沒有明顯的成長曲線)多是
為了口號和情緒服務,醫院才是真正的主角,限縮成以療癒為號召的小品,可惜了這個題
材的潛力。
/
「把我們叫英雄真的太沈重了。我們只是人,我們願意當有戰備的鬥士、可以去幫助病人
,而不是當英雄。」
雖然往事已遠,但網路還是能找到許多關於和平醫院的影像整理,曾經歷事件的和平醫院
精神科主任李慧玟這麼說。
《疫起》發生的事件很多、對恐慌的加溫也讓人共感。只是這幾年切身經歷疫情的你我,
很難不把目光穿透劇情刻畫的溫情與確幸,去思考背後躲著的那些被誓約、責任感、病患
期許和資源匱乏壓得喘不過氣的醫護人員,當他們孤軍奮戰的時候,又有誰來跟他們站在
一起?
更多影評推薦,歡迎按讚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p/CrYfYEovPhH/?igshid=YmMyMTA2M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