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rkle (心口如一)
2023-07-23 06:19:05《奧本海默》心得分享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在這部電影前,我知道愛因斯坦因為那兩顆原子彈所受的折磨。但我不認識奧本海默(以下簡稱奧比)這位鼎鼎大名的原子彈之父。「你要為你的研究付出代價,等他們覺得折磨夠你了,就會請你吃乳酪和鮭魚,頒給你一枚勳章。但我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他們的形象。」電影的最後,愛因斯坦這麼對奧比說。
科學精神本是建構於質疑之上,因此科學家們通常是勇於直言並且表達意見的人,然而當時的美國忌憚於蘇聯,因此可以看到有一種一九八四人人自危的味道。人性間的猜忌,讓原本的曼哈頓計劃增添了一堵高牆,然而奧比用在他的沙漠建造新市鎮的方法,找來八十年前最頂尖的科學家,用這四千人的頂尖大腦以及二十億美元、戰爭中分秒必爭的三年時光、三世紀的物理學研究,為這世界投下前所未有的兩顆震撼彈。奧比希望從此人們因為敬畏人類自我毀滅的力量而止戰,然而事實上美國政府卻希望進一步發明氫彈。奧比的反對與狂妄,則為他帶來了新的折磨與災難。
先說回製造兩個原子彈,可以看到在大家歡慶美國投下兩顆王牌於日本後,所有的研究人員興奮的踏著腳,掌聲如雷貫耳。奧比在台上致詞時,卻產生了於原子彈現場的幻覺。我很好奇世界上有誰承受得住殺死數十萬人的壓力?又有誰可以承擔起一手建立地獄的撒旦之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若沒有那兩顆原子彈,世界大戰會怎麼結束,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若沒有投下原子彈,便要侵佔日本全島才可以結束這場戰爭。日本人寧死不屈的精神讓他們成了歷史上唯一接受過原子彈爆炸的民族,這很殘酷,但誰也不能證明奧比也許真的阻止了更嚴重的傷亡不是嗎?
於是世界大戰的勝利激發了美國人的腎上腺素,奧比成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成了美國人的英雄。即使奧比認為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總統卻跟他說:「日本人不會記得製造原子彈的人,只會記得投放原子彈的人,那個人是我。」,又跟他的手下說:「不要讓那個愛哭鬼回來了。」美國政府徹底演繹了何謂過河拆橋。
站著說話不腰疼,戰爭前後一直有人反對投放原子彈,隨著一張張戰後照片出現於投影片上,奧比我罪惡感越發激烈,他的立場很特殊,他不像其他美國軍人或者軍眷曾經於二戰中失去家人,如果這樣他可以很輕易的怨恨日本人,然而他卻是這場戰爭中實際上殺了最多人的「戰將」,因此他有明顯的創傷後症候群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奧比的最終敵人斯特勞斯(以下簡稱白髮老人)出現了,找一群委員會成員開始批鬥他。而這就起因於一場奧比支持出口同位素的意見,白髮老人覺得這是一場公開羞辱。「無罪定論」不適用,「民眾意見」不適用,「公平正義」不適用。這時英雄成了狗熊,一群人拿出奧比的「傳記」從每句話與每個行為咄咄逼人的要他證明自己不是俄國間諜,要證明自己不是什麼,是最痛苦的時候。科學家面對法律/政府的脆弱性正式出現,這才是政府對科學家的真正態度,當你反對我,就可以藉由科學家不擅長人性攻防與辯論技巧,用鋪天蓋地的抹黑改寫你的自我認知,《一九八四》ꨊ滿u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種邪惡思想再說席捲而來,即使奧比的太太一直惱怒奧比為何不反擊,但是在審判台上也只能帶著顫抖的為奧比辯護。
誰能證明自己的道德完美無瑕?你我都是複雜的人類,不是虛構作品中的任一角色,我們都擁有動物的獸性,因此會有任何邪惡的想法也不足為奇,只要沒做都稱不上犯罪,而我們可能真的證明自己的道德無暇嗎?此時的奧比不僅承受數十萬人命之重,還要承受國安委員會的無情拷問。曾說的每句話的動機、曾做過的每個行為的動機,每個曾經被冤枉的人,都理解解釋這些有多困難。
幸好有義憤填膺的科學家揭穿了白髮老人的真面目,甘迺迪這位未來總統也為白髮老人的入閣投下了反對票,奧比終於結束了這種酷刑。愛因斯坦對奧比說:「如果我是你,發現這個國家是選擇用這種方式對待為他們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我會選擇離開,所以我也沒回去德國了。」奧比說:「可是我愛這個國家。」
奧比終於得到了勳章,國家表揚了他的貢獻,曾經與他共事過的科學家們帶著笑容與他握手祝賀,患難之真情,奧比夫人最後不屑跟氫彈狂熱者握手,是我也不願意。故事結束了,我們都要從奧比的慘痛經驗中,謹慎提防小心眼的人。
#奧本海默
#諾蘭
#電影心得
#112/7/22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