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如題
我是一個從小玩芭比長大的男生
對於要提起這件事
我都會忍不住有點羞愧不好意思說
在我經歷青春期的路上
常常接受大家有意無意的評價
男生應該做什麼玩什麼
當時總覺得自己不符合大眾評價
很受傷
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
我選擇壓抑隱藏一部分的自己
漸漸長成大部分人比較能接受的男生樣
但長大後的我
只要聽到跟芭比相關的話題
背脊總是冷汗直流
有時候
真不想承認喜歡芭比的我曾經存在過
不過
既然這次要分享芭比的觀後感
我就如榮格所說
大方擁抱我的陰影
拆掉我一部分的面具吧!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
阿尼瑪/阿尼姆斯是常常被提及的「原型」
阿尼瑪如同男性心中理想女性的形象
反之
阿尼姆斯則是女性心中理想男性的形象
這些男性女性的集體潛意識概念
會不斷影響我們對自我的認知
這也是之所以
芭比這樣如此完美的象徵
勾起女生想要拿來當玩具的興致
甚至勾起男性對女性渴求的慾望
也更可能大大勾起人內在對自己長大後
有無限可能的想像
Barbieland 在電影中
就如同潛意識或彼得潘的neverland 一樣
在這個世界充滿各種可能
「她」可以是醫生是總統甚至是物理學家
而且快樂永遠不停歇
芭比的舞池就像我們沈溺的人生
(可能是酒、毒品、酒肉朋友、金錢或網路遊戲)
當你開始追究生命意義時
(如同正在度過青春期的孩子)
Barbieland的地基就會被一點一點地被動搖
而意識就像被強壓的大蛇
悄悄的一件件爬上你心頭
準備翻天覆地
你變得不再完美
有口臭 有橘皮 無法墊起腳尖(?)
電影裡最可愛的橋段是
運用各種不同塑料佈景、交通工具和
千變萬化的芭比造型
象徵離開潛意識
進而穿出洞口來到意識
也就是現實世界
這一切真的超級榮格
來到現實世界的芭比
一度要被美泰兒(玩具公司)抓回盒子裡
(因為電影設定玩具不該出現在現實世界)
美泰兒告訴他只要回到盒子裡
你就會變回原樣
原本很想要回到Barbieland時那樣完美的芭比
為什麼要逃呢?
我想那是
因為他體驗到現實和意識的價值
他想要付諸行動並自我實現
這不就是度過青春期的我們
當我們選擇不再當永恆少年
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努力要擺脫束縛的樣子
這些意義
讓她願意承擔變老或變成一個完整的人的風險
如同他在涼亭座位和一位老人的相視而笑
那時候的他
建構了自己的決心
而美泰兒公司也可以說
是男性社會下
最大的集體潛意識核心
想要約束芭比內在世界要衝出現實的危機
故事另一個有趣地方在於
厲害的導演
在電影裡將男性女性的地位不斷置換
當男性地位過於崇高時是什麼狀態
而女性地位高高在上時
又是什麼感覺
讓觀眾時時刻刻能帶入自身並感同身受
Barbie跟ken
常常會有核對對方感受的橋段
於此更貼近現實社會中男性跟女性被各種框架框住
而產生那股有苦難言的悲憤
其中
Ken身為男性感到難過想哭
卻要藉故離開躲避群眾目光而上樓
讓我印象深刻
此例就是如此
其實這部電影看下來
我覺得導演的目的並不是要彰顯女權主義
或是要打壓父權主義
他更像在說性別是平等的
每個人心中
都有自己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只要你能欣賞自己的價值
我們也更可以尊重他人的不同
身為人
我們本來就都有
女性化的特質和男性化的特質
不管你是男生女生
這些都是同時存在我們體內
無論陰或陽 男或女 阿尼瑪或阿尼姆斯
哪一方我們都必須花時間去消化
並且好好整合
如同身為一個男性的我
我確實喜歡芭比
我有很多情感細膩
我很容易看書看電影而被感動到痛哭流涕
但同時我也會有man的時刻
如扛下責任
或冷靜思考並運用邏輯下判斷
或搬重物我會出手(?)
我願意擁抱我的男性面和女性面
這就是我!
如同Ken打破框架對男性的期待
最後意識到的自己Ken is me
進而Ken變成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如同Barbie 最後留在現實
並且去看了婦產科
這都代表著整合
並且成長蛻變的進化(前後呼應)
從石器時代(玩嬰兒娃娃)進化成完整的女性!
(意思應該是他有生殖器官)
最後
「人類只有一種結局,但理想永存。」
對!我們都會死!
但如果
你有好好努力活過這一生
那些美好的厲害的意識
就會變成集體的潛意識
變成故事永遠留傳下來
電影最後告訴我們
「身為母親的我們必須站在原地,讓我們的女兒回頭看看她們已經走多遠了。」
身為人
有一天
我們也都會站在我們該站的位子
讓後面的人知道自己走的多遠
所以
我們再
一起去「努力」地冒險吧(拭淚)
電影很好看啦
大家一定要去看!
我自己有認真經營IG:lailaite
有喜歡我分享的內容也歡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