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AI時代

作者: jygiant0330 (小禎)   2023-09-17 10:21:45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AI發展日新月異,也是現在各大工商業爭相投入的產業,而人類也越發擔心距離自己被取
代的那天是否越來越近。紀錄片《AI時代》忠實呈現中東石油國、亞洲與歐洲不同的工作
困境,並介紹無條件基本收入UBI(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帶觀眾想像未來工
作的可能模式。
AI時代來臨,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以銳利的視覺與敏銳的幽默來審視21世紀的工作
現象。在不久的將來或幾十年內工作因技術而消失,或者AI、 ChatGPT已超越人的所有能
力。
其實電影並不全然在講AI,而是「工作」,以及英文片名所指「工作之後」或「未來工作
」。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從家庭代工與家庭工廠轉為「上班族」模式,自此就被工作「
綁架」。一直到工業2.0,也就是所謂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不少工作已經在這波革新
中消失,但同時也帶動很多過去不曾存在的工作崛起,工人階級開始受到重視,中產階級
也開始出現。工業3.0則是電腦普及的科技革命,無法順應潮流轉而學習並使用電腦的勞
工,必然遭到淘汰,但許多新工作的可能性也在此時出現。如今,我們正在經歷工業4.0
,也就是各種新興科技的突破與融合,其中當然也包括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AI。
1997年,IBM開發的超級電腦深藍,打敗當時的世界西洋棋棋王:俄羅斯的卡斯帕洛夫。
深藍這台電腦能夠計算到接下來的12手棋,而最強的人腦也只能計算到10手而已。電腦打
敗人腦的消息一出,引起世界上不少人的恐慌,擔心我們在科幻電影與科幻小說當中看到
,被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統治的世界就要來臨。不過,另一派人說,那只是科學實驗而已,
AI發展可以幫助人類,而且那是由於西洋棋太簡單,如果是圍棋的話,就絕對不會被打敗
。當時的人認為100年內AI都無法打敗圍棋,但不到20年,AlphaGo就跌破大家眼鏡。
現在,甚至發展出一般人付費與否都能使用的ChatGPT與Midjourney等軟體,但是,世界
上的多數人並不需要擔心自己被AI取代。就像當年電腦推出一樣,AI不會取代「人類」,
只會取代「不知道如何使用它、與之共存的人類」。《AI時代》裡提到的工作消失危機,
很多其實都是自動化的延伸,那些工作早在工業2.0之後就該有有朝一日會消失的準備,
該思考的反而是21世紀的人類,應當如何應用AI幫助自己執行各種有明確規則的無聊差事

作為紀錄片,《AI時代》還算有平衡報導,其所呈現的亞洲,正是過勞工作與加班文化。
的確,在亞洲四小龍時代,這些國家就是靠著努力勤奮與刻苦耐勞才爬到今日的經濟成就
,但這種「社畜」心態在國家已然富裕之後如果不改變,結果就是人民過勞,幸福指數低
落,自殺率高漲等惡性循環。片中提及南韓從2018年開始實施「強制關電腦計畫」,7成
的公務員反對,許多上班族或許也會將工作帶回家去做,但至少由政府從上至下實施,效
果會大大優於讓想法已經向前走的員工,礙於職場倫理不敢頂撞上司而逼自己加班。
至於歐洲的問題,則是根本還不用到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在相對工作風氣比較屬於輕鬆取
向的國家,例如:歐豬五國。雖說深陷歐債也不是這些國家的人民所樂見,但這個侮辱性
字眼也是其來有自,位於南歐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臘與義大利,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就
是度假與慵懶的氣氛。觀光業的確也是這幾個國家的重要經濟來源,但如同電影當中所說
,不少該地區的年輕人因為不需擔心買房與未來生活的著落,直接奉行玩樂主義,躺平當
啃老族。
台灣人比較少接觸到的肯定是中東石油國的狀況,即便大家想像這些國家的人真的是「錢
淹腳目」,出入都是高級跑車代步,但對於這些國家的人仍舊需要工作這件事,一定所知
甚少。電影舉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科威特為例,粗暴地展示什麼叫做「國家養人民
」,只需要一個人做的公職,會聘請10到20人來擔任,導致大家閒閒沒事做,真的是「坐
」領高薪。可是,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杜拜會取代科威特成為新的中東商業之都。過去幾年
,由於內部政治鬥爭與疫情衝擊,科威特陷入預算赤字的財政危機。
姑且不論導演拍攝此紀錄片時的科威特是否已經開始走下波,但正如片中所訪問的一位科
威特人所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白拿錢」,讓生活漫無目的。又或者,既然能夠如此
隨意發送薪水,怎麼不如連必須到公司去坐八小時這種表面的程序都取消呢?而這才是《
AI時代》這部紀錄片真正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也就是「無條件基本收入」。
馬斯克其實根本不該列為本片的「演員」,畢竟只有擷取他一句話,而且還不是針對這部
紀錄片的專訪,是他過去在公開場合的發言。不管怎樣,馬斯克與他前陣子宣戰的祖克伯
,都是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名人企業家。UBI的重點在於全民都可以定時領取定額
的金錢,反對者不願意不事生產的人也能跟自己一樣領取定額的金錢,但他們沒有想到的
是,倘若他們的工作沒有消失,無條件基本收入只是給他們一筆「額外」的金錢,但對於
工作被AI或自動化取代的人來說,這將會是天降甘霖。
不過,UBI並不是社會福利的一種,紀錄片當中也有提到,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真的能夠將
大部分重複性的制式工作交給機器,那人類就能將相同的時間拿去發展需要「創意」這種
AI無法取代的事物上。近期AI高速發展,就有網友提出「我希望電腦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
,結果電腦現在在打電動、畫畫、下棋、寫作。」的確,這些內容可能也需要創意,但是
AI並非憑空生成,而是建構在人類過去所累積的智慧財產。如果因為AI發展,人類就停止
創作,那未來的「內容」產業將會只是舊東西的排列組合。
當然,無所事事的人得以更加合理化自己不工作這件事,但無論實施UBI與否,這些人都
會存在,實際上受惠的會是必須汲汲營營為了生活,甚至或許會由於需要一份微薄的薪水
只得接受剝削的待遇。如果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處於糟糕勞動環境、認真工作的勞工就
能獲得喘息,經濟能力更好一點的人則能脫離工作的束縛。可是,UBI目前畢竟還只是個
理想的政治討論,其所需要考量的配套還太多,社會觀感也是原因之一,而如何盡力降低
實施後不事生產的人口也需要考慮,所以,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實施。不過,透過《AI時
代》這類的紀錄片,可以讓更多人思考工作的本質與生而為人的價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