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台灣人恐成「沒有國家的人」?《五月的35日》關注難民議題-234930800.html
https://i.imgur.com/2fvPa37.jpg
電影《五月的35日》由兒童演員朱利斯衛考夫主演。(圖/鴻聯)
記者潘鈺楨/台北報導
近年來在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等國際戰事的影響下,難民人數不斷攀升,促使社會更加關注地緣政治、戰爭難民等相關議題。電影《五月的35日》以孩童的純真視角切入,深入探討兒童難民主題,片商舉辦映後講座,邀請鴻鴻導演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楊貴智共同對談,一同從電影出發,淺談國內外轉型正義與難民現況,期望透過電影喚起觀眾對此議題的關注。
電影《五月的35日》改編自魯迪格柏特萊姆(Rüdiger Bertram)的同名小說《Der Pfad》(英譯:The Path),與德國移民麗莎菲特科所出版的回憶錄《逃離庇里牛斯山脈》,融合了德國諷刺童書《5月35日》的奇幻懸疑元素,闡述1940年至1941年間,猶太難民為了逃避納粹迫害,不得不冒險從法國南部穿越庇里牛斯山,逃至西班牙的真實故事,並透過孩童的純真視角,直面戰爭下的兒童難民議題。
https://i.imgur.com/2ShLJPI.jpg
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楊貴智,從法律角度剖析電影《五月的35日》,探討台灣難民現況。(圖/鴻聯)
導演、詩人鴻鴻在對談中分享道,5月35日許多人第一聯想到的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即將在今年12月1日正式開跑的人權藝術生活節中,有一個影像劇場恰好也名為《5月35日》,是一齣由香港導演李鎮洲策畫的舞台劇,闡述一對老夫婦,多年前因六四而失去了摯愛的兒子,在生命的晚年終於勇敢走上街頭,衝撞威權。兩部作品雖然是不同的歷史背景,卻同樣著墨在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價值──和平與自由,而電影《五月的35日》不僅淺白易懂,更隱含著要將自由與和平的價值可貴傳遞給後代的重要訊息。
總統大選在即,國人最在乎的議題之一不外乎兩岸動向。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楊貴智也在對談中提到,由於台灣並不受世界所有國家的法律認可,因此若真的在海外發生危險,有可能會成為「沒有國家的人」,無法被直接遣返回台或受到台灣政府的保護。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並守護現在所擁有的自由。電影將於12月1日在台上映。
https://youtu.be/kDEDc1B54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