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年少日記

作者: littleclass (回歸平靜的思緒)   2023-12-15 22:10:29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先說為什麼只給了普推,主要是因為電影的劇情圍繞父親對於孩子偏激的教育方式、母親
因為經濟貢獻度不佳,在家中沒有話語權而無法保護孩子,偏向台灣上一代的情形,甚至
感覺電影劇情是一個獨立個案,如果面對同樣的教育體制,但換個不同觀念的父母,也許
這部電影的結局會不同,甚至被改寫。
且在我個人體驗的新世代,父母教育觀念和做法已經改變很多(自己覺得),加上雙薪家庭
和女性地位提升,母親話語權甚至和父親旗鼓相當。所以整個共鳴度不若《老狐狸》和
《小曉》那麼高。後兩部是即便跨到不同世紀與時代,依舊能引起共感的內容。
《老狐狸》探討的人性、價值觀或同理心也好,小至家族、校園、職場到社會,在面對利
益衝突時的善惡拉扯都適用,而《小曉》套到不同的特殊生,學生和家長面臨的校園到社
會困境,基本上也說得通(撇除劇情中母親外遇的情節)。
《年少日記》在欣賞過程中,有在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子的感覺,但因為故事
太聚焦在偏激教育思想的父親種下的因,所以格局上並沒有《你的孩子》一劇在討論教育
、成績、升學等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議題。
有傑和有俊是兩兄弟,有傑雖然是哥哥,但是學習能力和在校表現不如弟弟有俊,父親卻
用同樣的標準來檢視兩兄弟的表現,並認為成就是逼出來的,只要狠狠打罵就能讓孩子成
功,也常常對有傑施以言語暴力,在幼小的心靈上刻下傷痕,也讓有傑最常向父親說的就
是「對不起」,甚至最後父親表達打你都浪費我力氣的言語,形同對一個孩子放棄。而放
棄,是很傷人的。
尤其在支撐有傑「我們都會長大,並成為想要的大人,加油!」信念的漫畫家跳樓輕生,
以及真心疼愛他的鋼琴老師被父親辭退,都讓有傑的心靈支柱一根根垮掉,並出現許多重
度憂鬱症的病癥。
但因為母親自身難保,把脾氣發在大兒子身上,並忽略有傑釋放的求救訊號,加上弟弟有
俊沒有給予哥哥適時的支持,甚至在哥哥被老師懲處時,小小的加入同班同學們嘲笑的行
列,都讓有傑墜落我一點都不重要,這個世界沒有我也無所謂的深淵,從而在自家頂樓往
下跳結束年僅10歲的青春。
劇情的後續發展自然是有俊自責小時候自己的沉默是種暴力幫兇,加上母親因為大兒子自
殺承受不住離開家,讓有俊走向自責頹廢,並與父親關係疏離,就此成為叛逆的小孩,也
不再為了迎合父親期待而努力,反而努力成為哥哥小時候立志長大後想成為的老師一職。
但是成為老師的有俊因為對哥哥的愧疚,以及對父親的心結始終沒有打開,影響了自己
的婚姻,也沒有成為哥哥想要成為能夠傾聽別人、關心學生的好老師。直到父親病危,知
道父親對於哥哥的死相當自責,甚至不斷聆聽當年為了逼迫哥哥練琴錄下如同檢視的錄音
帶,反覆聆聽很多年的方式思念著有傑,才終於解開有俊的心結,並留下自己的聯絡電話
給畢業學生們,歡迎他們有想要傾訴卻找不到人說話時,可以打給他,彌補當年未能向哥
哥伸出援手的遺憾。
其實鄭中基演的角色感覺出來是承襲上一代父親的教育方式,他內心並不認同,但卻依舊
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所以當大兒子跳樓自殺後,才會自責萬分,痛苦不已。不過這一
段並沒有被傳遞出來。
【最後感想】
1.關於教育:對孩子當因材施教,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在台灣依舊,不過
目前整個社會也漸漸朝多元發展,書念得高不代表未來的人生成就滿滿,即便台灣的家長
依舊擠破頭搶盡教育資源的風氣未變。而家中若有兩個以上小孩,資質不同很常見,父母
會特別對某一個孩子疼愛也難免,不過我看到的身邊朋友,都在能力範圍內做到盡力的公
平,對於孩子的成績多半盡力就好,不逼過頭,也是我身邊常看到的現代樣貌。
2.不吝嗇的關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確實讓我們面對暴力或不平,選擇明哲
保身為上策。但沉默又是無形的幫兇與暴力,在不傷及自己時伸出適時的援手,或許一句
簡單的「還好嗎?」就可以讓一個將要熄滅的生命重新再燃起。
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童星黃梓樂在電影中的演出很扣人,水汪汪的可愛模
樣讓人印象深刻,整部戲的表演能讓觀眾投入他所飾演角色的處境中而感同身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