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bloodpiece : 一樓這麼生氣是影評人嗎 XD 01/31 11:29
→ bloodpiece : 還真的是 XDDDD 有夠玻璃 01/31 11:31
→ bloodpiece : 發文不就是要看看大家不同聲音嗎 01/31 11:33
推 yuzu0925 : 竟然還真的有在吹捧一樓的XDD 同溫層喔 01/31 12:31
推 jidytri815 : 急了.jpg 01/31 12:58
推 vince4687 : 桑妮的文章是有品質的 要是這一百多個裡面都有鄭老 01/31 14:02
→ vince4687 : 師跟桑妮的水準就好XDDD 01/31 14:02
→ bloodpiece : 桑妮文章不錯啊 但就這個影評制度跟標準在哪 01/31 15:04
因為被點名到,也是受邀者,好像不回應一下有點不負責任。而且既然要身分審查(這是
沒差,我立場上也偏向某種程度的資格論),雖然我沒經營專頁,但寫稿至今都是有稿費
的媒體外稿,要看稿一一審,釀電影跟放映週報歡迎各位:
https://filmaholic.tw/columns/8341284a/
https://funscreen.tfai.org.tw/author/37763
實體紙本刊物也有十幾篇稿子,從釀電影、週刊編輯(現在改名叫編輯者新聞)、FA電影欣
賞我都寫過,這些因為引文格式我懶得貼,但google應該隨便都有。年觀影量300起跳,
金馬每年固定買三十到七十場。我是沒留票根的習慣啦,但去年的都會留著到隔年再丟掉
。
如果這樣審還沒過,或者覺得那些文章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那就回去再努力了。
老實說前面的回應中,我覺得只有龍魚(qpr322)有碰觸到問題核心。如果要採取世界各
大影評人團體的「標準」,誰都知道這個活動不可能符合;但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
所有受邀者收到的信應該一開始就把事情說得很明白了。若有人覺得前面那些證據只是
我個人的credit不夠採信,那資格審審看其他人,單子上是沒有那些過去的老大人(其實
我相信他們一定有邀這些人,但邀了可不見得要回),但電影節的選片人、國家電影機構
的職員、在線的編劇還有跑國際影展的工作人都有。很多人在抱怨沒有許多過去的媒體老
人出現在名單上時,好像也沒意識到不少貢獻片單給活動的人也不真的是路邊的123。我
覺得鄉民要資格審查也沒什麼,很多電影節邀評審團都要審,但我認真問,萬一這當中的
人審得過,你要怎辦?(還是要繼續「只有焦雄屏等人會去三大影展」的白痴神話?認真
問,還在推崇焦雄屏的人要不要好好追蹤一下她這幾年到底產出了什麼啊)
我不介意,也預設很多人不介意這個調查,是因為接到邀請時,光看條件就知道它的TA可
能就是相對普羅的mass audience而已(很多人拿國外的一些有著傳統傳媒金援的影評協
會當例子,但那個哪可能找來這麼多人?案例一開始就不對稱)。團隊並沒有遮蓋這點,
所以它就是一個勉強抓公約數的市場普查,而不是目標明確的評議大會(而奧斯卡就真的
是人多勢眾的評議大會)。至少從一個受邀者,我是看不出這有什麼難以接受的成分。
我知道對於很多鄉民來說,問題會是「你上你行,但為啥不也來資格把關」,但和很多人
想像的不一樣,我寫了7年,得到的結論就是台灣真的沒有影評團體這種東西(至少,不
是龍魚所點名的那種)。就算有些人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嘗試,最後交集都僅限於每年交換
意見與片單而已。要有影評團體的前提是有夠強大的媒體平台和人脈做行政規劃。那是過
去三大報時代的遺物,甚至會涉及到報媒本身的政治站隊文化,但這不適用現在的自媒體
時代。至少站在半個從業人的立場,我覺得這個團隊也知道「影評人」現在就不是一個太
有門檻的身分,要說當中有魚目混珠、欺世盜名之輩固然是事實,但與此同時,外界「把
關」的量能沒有動起來不也是一個相關連的裙帶現象?
我甚至看到許多人拿膝關節當「優秀前輩」的案例,但會認真把膝關節這樣的公關寵物和
聞天祥這些比較知名的產文者放在一塊,我只能說那肯定是瘋了。但這就是台灣目前寫電
影文章的媒體現實;要努力的人早就接受了要在自己有限的門戶裡面自己操作跟努力,有
的願意抓緊風向扶流直上,有的就是自己深耕求緣。過去那種可以依附在特定大媒體之下
結盟的時代來得太晚也太短,也不是現況......很多人拿影評人協會當例子,但影評人協
會(當年還鬧過組織名稱的法律爭議)除了每年公開一張單子之外有做啥嗎?大家不也仍
是自己各做各的事情。很多人把問題帶到這個活動是不是能促進影評公關,我只能說對於
那當中潔身自好的人恐怕都不是,而是大家都知道影評人確實「不怎麼樣」,但這個「
不怎麼樣」當中也有很多現實苦澀的成分,所以不會拒絕做這種電影偏好的普查。
至於台中影迷粉專的回應,我倒覺得該問的是這張單子的人有誰會特別在意院線、誰又不
會。我的意思是,這活動看來一開始就是針對每個「個體戶」而不是一個嚴密的集體
(group)做約束跟品評的行動。按照這個前提,責怪當中一些人「不在乎院線觀眾」,我
覺得反倒是錯失目標。我隨便舉個例子好了,有些電影是連公開上映的機會都沒有,而是
金穗或學生畢製;所以我才會問「請問以觀影個體戶做評選標準的一張單,這有啥問題嗎?
」。不在乎院線不代表它不在乎其它跟電影有關的事情;當中有不少人選的片子,其實是
連上院線或公開放映都難的紀錄片或實驗電影,又或者有些人根本不認為長片的體例可以
照當前的形式做劃分。這些電影甚至光是存在就是跟院線放映有商業矛盾。是不是孤芳自
賞不談,每個看片人所在的產業位置就不一樣,能看到的東西就有差,這跟歧視誰又有什
麼關係嗎?
它確實是一張「不太重要」的單子,我的意思是,你把它當一個粗略的統計圖看待,事情
大概就不太一樣。但當中的個體品味如何,這個總不需要你去看統計圖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