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尋找台日共通電影語言 青春18x2製片專訪

作者: esuang (浪漫的逃亡)   2024-03-24 21:53:25
看到這篇青春18x2製片黃江豐的新聞專訪覺得很棒,才發現台日合拍要克服的細節如此之

還有能得到日本JR線同意拍攝有多困難!
文長,但值得細品
https://bit.ly/3vpc06U
從臺灣到日本,尋找共通的電影語言──專訪《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製片黃江豐
、導演藤井道人
採訪/韋晢 蔡曉松
文/韋晢 2024-03-23
10 年前,一篇名為〈《青春.18 x 2》日本慢車流浪記〉的網路遊記在「背包客棧」論
壇上發表,當時已憑《總舖師》(2013)拿下出色票房成績的製片黃江豐買下了文章版權
,著手改編成電影;10 年後,經過多位臺灣導演及編劇發展未果,這篇遊記輾轉來到日
本導演藤井道人手上,進而吸引日本投資方加入,在與 10 年前截然不同的產業條件下,
促成難得一見的國際合製電影,終於在前日順利推出上映。
10 年來,臺灣電影產業工作者對於國際合製的想像與企圖,有了很大的轉變,
而《青春18x2通往有你的旅程》(下稱《青春18x2》)在迂迴如慢車旅行的製作過程中,
彷彿也見證到了一個新的合作模式與思維的誕生。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催生本片的兩大
關鍵人物
——製片黃江豐與導演藤井道人——前者一面向外拓展製作規模、一面挖掘故事核心,後
者的加入則為製作案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刺激與轉向。從創作面的改編方向、場景選擇、懷
舊元素,到製作面的劇組人員組成、國際合製思維,兩位由一導一製的視角,帶我們回顧
這段漫長而曲折的旅行。
※※
18x2,36 歲的共鳴 促成合作契機
「我老婆推薦我看這篇遊記的時候,我其實以為是什麼芭樂的東西」,黃江豐笑說,「但
看完是吸引我的,它用比較成熟的狀態去檢視這個過程。」談起對原著遊記的第一印象,
比起純愛外殼,時已接近半百的黃江豐更被主角回望青春的 36 歲視角所吸引,於是買下
電影改編版權,希望能找到合適的導演開發故事。
然而,改編的過程並不順利。黃江豐陸續與多位臺灣導演與編劇發展劇本,卻始終沒有「
發展到想要去的地方」,反而「寫著寫著,就寫成另外一個東西」,背離當初投入故事的
初衷。經歷了四、五個版本的劇本,與數度重新找人、重新開始,最後竟因緣際會,遇上
以《新聞記者》(The Journalist,2019)來臺參加高雄電影節的藤井道人導演。
藤井道人與臺灣本來就有所淵源。祖父是臺灣人的他,於 2015 年時來臺學過中文,也曾
拍攝過歌手 Hush 的 MV,對來臺拍攝電影有高度興趣。又因為對《艋舺》(2010)的喜
愛,促成了在 2019 年和黃江豐的會面。和故事主角同樣處於 36 歲的藤井道人,在閱讀
文章後,迅速理解黃江豐受到吸引的原因,年齡上的共鳴加上朝國際發展的企圖,讓兩人
取得共識,藤井道人便開始著手改編。
「我自己舉了一個比較嚴肅的想像,36 歲的那一段我想要拍成熟一點,有點像《游牧人
生》,」黃江豐談起他與藤井道人的初步共識,「但我又想要 18 歲的時候可以拍得很單
純、很青春,是很值得回憶的。」而藤井道人則將此故事理解為「一顆曾經碎掉的心的旅
程」,故事的核心和方向自此確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
製作與創作面的協商,加入觀光與懷舊元素
《青春18x2》作為一部關於旅行的電影,自然少不了日本與臺灣的景點呈現,原著中大量
對於日本 JR 鐵路路線的描述,更是故事的重要元素。但是,過去 JR 公司鮮少有核准電
影拍攝的案例,例如侯孝賢《珈琲時光》(2003)即以偷拍方式完成火車場景,黃江豐一
開始在與臺灣導演合作開發劇本時,甚至也考量過偷拍,否則獨自向 JR 公司提出申請,
在時間、金錢、風險成本上都難以負荷。
藤井道人的加入,卻讓與 JR 東日本鐵路公司的合作得以可能。「當初其實沒有想到可以
這樣拍,最後我相信是導演在日本的人際關係與知名度,使得 JR 甚至變成我們日本的投
資方。」黃江豐解釋道。開始接洽後,JR 東日本先是在由東京出發、途中經過雪景的路
線中,提供了數條允許拍攝的支線,藤井道人再親自前往場勘、感受,才在製作面與創作
面的相互協調下,選擇出符合故事情境與拍攝可行性的火車路線。
除了拍攝許可與路線選擇外,JR 東日本甚至提供包車拍攝與車廂出借等協助。「像 Jimm
y 在雪地遇到幸次的那場戲,那個隧道其實很短,根本拍攝不完,所以後來他們借了一個
車廂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在攝影棚裡面,把剩下的戲拍完。」藤井道人補充。黃江豐也認
為,與 JR 的合作過程「非常正面跟健康」,而這段驚喜的合作機會,就算「在日本都非
常難得。」
日本鐵道旅行之外,18 歲的 Jimmy 也騎著機車帶 Ami 遊歷臺南。在原著中,兩人其實
是在嘉義的 KTV 相遇。如此設定調整,起源自當時劇組與導演前往嘉義勘景,順道經過
藤井道人的祖父曾居住過的臺南,這場順帶發生的尋根之旅,反而讓藤井道人對臺南的人
文和視覺元素印象深刻。回到角色身上,藤井道人也開始思考,對於一個 2006 年來臺觀
光的日本旅客來說,在臺南停留似乎更為合理,而臺南的古城風情,對於愛畫畫的 Ami
而言,也更有吸引力,於是才在機緣和創作考量下,改以臺南作為故事發生地。
不只是觀光景點,電影也利用 18 年前的時空背景,置入了不少引起觀眾共鳴的懷舊元素
,例如五月天的《知足》、漫畫《灌籃高手》、電影《情書》(Love Letter,1995)等
等,同樣體現黃江豐與藤井道人延續自故事核心關懷的「壯年」視角。「一開始我就希望
這個片子不只是拍給年輕人,年紀大一點的人也能在裡面找到共鳴」,黃江豐補充道。因
此,劇組開始思考加入 2006 年臺灣人的共同回憶,甚至在使用五月天音樂後,聯想到活
躍時間跨度類似的「日本五月天」Mr. Children,遂透過日方前往聯繫、邀約,進而促成
了主題曲的誕生。
藤井道人為了讓故事更貼近自己的經驗,在改編劇本時將原著的時間點順延 10 年後至
「2006 年-今日」(原著時間設定為「1996-2014 年」),甚至要求臺灣與日本的劇組
人員都盡量邀請 36 歲左右的創作者,以便「一起創造出一個屬於我們共同世代的故事。
」於是,年齡相近、有著共同成長經歷的美術、妝髮、造型,得以一齊打造更符合當時生
活的視覺元素,小至耳機的款式與顏色都經過一番回憶與討論,才得以重現當年的氛圍。
從「出日本外景的臺灣電影」,到兩地各半的劇組組成
與藤井道人的合作不僅促成了許多和日方合作的拍攝機會,也讓黃江豐對於電影的製作有
了不同的想像。「這部 IP 是在我手上,所以,一開始我只是想拍一個臺灣的電影,然後
去日本出外景。找到藤井道人後,我想說導演在日本的知名度這麼高,如果電影也能找到
日本的投資方,那在日本上映的機會一定更大,所以就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黃江豐說

不過,不只是資金來源,最後電影的劇組人員也幾乎有著臺灣與日本各半的比例,而美術
、造型等主創人員,則同時有著一位臺灣人與一位日本人。黃江豐解釋,最一開始是規劃
讓藤井道人與純臺灣劇組合作,但日本的投資方加入,藤井道人的工作滿檔,也難以在臺
灣與日本間來回監督後製,才選擇讓兩地的拍攝分別由當地的劇組和主創負責,而後期則
主要交由長期與藤井道人合作的日本團隊處理。攝影方面,一開始預計加入的攝影師張誌
騰,碰到老婆生產而退出,於是才找上與藤井道人多次合作的今村圭祐擔任攝影。
起初,黃江豐其實有點擔心,「這樣會不會變成一部日本片?」但是,一方面考量現實面
的預算和檔期問題,另一方面則反問自己,「難道變成一個日本片的 Look 不好嗎?臺灣
人對日本動畫、電視劇其實並不陌生。」有趣的是,也因為故事本就是在過去的臺灣與現
在的日本間切換,而使得兩地的劇組得以各自發揮所長、區隔差異,比較不會有風格整合
上的問題。藤井道人也與今村圭佑在開拍前確認所有場次的色溫、鏡頭,以臺灣的橘色調
性對比日本的冷系藍色調,區隔出兩個時空。另外,他在切換兩條時間線時設計了連戲構
圖加以銜接,以避免太過反覆的淡入、淡出手法,好讓觀眾「感受到它的對比,又會覺得
有趣、不會看膩。」
不過,面對兩組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工作者,不只得花上兩倍的溝通成本,也需要協調不
同的工作文化。黃江豐舉例,臺灣的電影產業,近年來對於劇組工時上限有不少討論與改
進,但日本的工作環境則宛如數年前的臺灣,使得日本的工作人員來臺時不僅感到衝擊,
也羨慕臺灣的拍攝條件。「臺灣在這塊還是比較有人情味,這幾年這個部分進步蠻多的,
所以你就可以感覺到那個落差。」黃江豐說道。
藤井道人則認為,儘管有語言上的隔閡,但因為雙方共享著「電影的語言」,而使得語言
的差異反而成為耐心傾聽與溝通的動力。「我們語言不通,反而會更願意聽別人在說什麼
、更願意了解對方。一直以來在日本拍攝,可能因為長期合作的關係,常常會覺得『做到
這裡就好了。』但在這次的合作狀態下,我們更不容易與自己或別人妥協,都會希望把事
情做到更符合對方的要求,或更符合自己的標準。」藤井道人解釋道。
為什麼要國際合製?臺灣和國際市場的推力與拉力
既然要面對語言與文化隔閡所造成的溝通成本,為什麼黃江豐仍嘗試走出國際合製的先路
?不只是《青春18x2》,剛落幕的柏林影展,也有兩部入選電影《香巴拉》(Shambahala
,2024)和《睡覺時眼睛睜開》(Sleep With Your Eyes Open,2024)是由他和製片王
思靜協作。黃江豐認為「這必須要面對跟要走的一條路」,因為臺灣的市場太小,如果「
不走出去,可能就會坐以待斃」,在艱困的條件下,必須去思考國際市場與資源的可能。
而在市場規模的推力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拓展產業的思維,如果僅將視野放在臺灣
,那麼會大大地侷限了創作框架。「一旦有了(國際合作的)訓練基礎,才會知道原來這
個可以這樣做、才會嘗試新的可能,而不會永遠在想臺灣紅什麼、臺灣想看什麼、臺灣找
誰拿資源,我覺得這個改變是重要的。」
相比之下,這次的合製經驗即讓黃江豐體會到日本電影產業的封閉性。因為日本國內的市
場就有足夠規模,使得產業人員鮮少去思考與其他國家合作、進軍國際市場的可能性。「
他們基本上在日本就可以賺錢、就可以活下去了,所以他們在想這個案子的時候,所有的
東西都是站在他們日本國內的角度去判斷。」相反,黃江豐的製片思維則是去思考電影如
何在日本、臺灣,甚至在韓國、香港等亞洲市場都能取得成功。
例如,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明星」就是一個製作考量上的關鍵元素。黃江豐認為,一個
演員的知名度其實對於電影本身的影響不大,例如過去爆紅的臺灣電影往往都使用素人演
員,然而在製作面上,有沒有明星、明星是誰,對於投資方來說就是判斷製作風險的關鍵
。而《青春18x2》的許光漢,在臺灣與韓國都有極高的知名度,黃江豐則希望透過電影在
日本的上映,能夠拓展許光漢在亞洲市場的人氣,甚至可能催生未來的更多合作機會。
不過,黃江豐也還在思考什麼樣的題材更適合進行國際合製。《青春18x2》的原著遊記本
身就提供了臺灣與日本的男女主角、兩地的景點描述,而讓電影的劇組分工、海外投資方
的加入更為可行,顯然是特例,而非能直接複製的路徑。回顧 10 年前遊記推出之時,許
多臺灣電影工組者都在嘗試開發合拍片,但為了同時兼顧兩地市場,其故事往往變得尷尬
,最後也不見得取得預期的成功。「那我覺得這個片子還好,到現在不是那麼尷尬,但是
下一部片子還要再做國際合製的話,還是得回到題材,不然硬寫的話還是會很尷尬。所以
接下來還是會面臨題材的問題,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順理成章地進行國際合作。」黃江豐說
道。
當然,電影創作與製作總是世事難料,《青春18x2》10 年來經歷了藤井道人的加入、黃
江豐的製作思維轉換,成品已經與當初想像的樣貌截然不同。黃江豐認為,與其說有什麼
關鍵促成了今日的成果,不如說是「緣分」推進了這段漫長的旅程。「我覺得緣分好像就
推著這個片子走到了這條路,很多東西不是我們想要就會有,也不是我們設計就會變那樣
,這東西真的是慢慢地長成現在的樣子」。■
謝謝台日雙方的付出
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國際合作的電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