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但講到日本人,似乎每個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特定的樣貌
。究竟為什麼各式各樣的日本人,還是會有異中求同的地方呢?日英混血的導演山崎艾瑪
也很好奇,所以在疫情期間近距離觀察一所公立小學的師生,揭露養成一名「日本人」的
過程。
觀察孩子們如何學習成為日本社會一分子時所具備的特質,更藉此窺見日本的未來。
假如說幼稚園是孩子自在玩樂的校園,那小學就絕對是正式開始社會化的場域。《日本人
的養成》片中,呈現出不少日本人認為要將孩子塑造成一位得體的「大人」,並進入中學
就讀,所需的一切特質。其中,競爭與求勝的態度,形塑日本人某種不服輸的心態。不論
是在運動會的短跑比賽失利而悶悶不樂,甚至興起什麼都要勝過好朋友的心,還是樂團選
拔,一個項目不行,下個項目再來的不屈不撓,都讓人佩服日本人從小透過競賽培養的挫
折忍耐力。
其中,綾芽這位對選進樂團情有獨鍾的小妹妹,在其他活動與鏡頭內看起來非常害羞且愛
哭,但一聽到樂團徵選就雙眼發光,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要參加,也為此進行排練。可惜可
能是個性使然,第一次的徵選由於緊張導致無法正常發揮而落選,第二次成功選上後又被
樂團指導老師質疑缺乏練習,熟練度不夠,而再次落下委屈的眼淚。又如不擅跳繩的六年
級學生,為了不拖累校慶全年級的表演,而強迫自己一定要練習到完美才行。這些「齊頭
式」的標準要求,或許是世界各國對日本品質的看法,但對人民來說可能也是種壓抑,也
因此很多日本人一出國就會不守規矩,為的就是丟掉平時的包袱,放寬心做自己。
日本有「根回し」的文化,也就是「會前會」。為了讓正式的會議能夠順利進行,日本人
會先行討論與溝通,以達到共識決。擁有這種特殊的文化,表示日本人真的極為喜歡「做
好準備」。重大典禮本來就都會彩排,但在《日本人的養成》裡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畢業
典禮彩排不單是為了走位,就連答禮、敬禮都必須要到位。
另外,疫情期間最讓全球老師措手不及的就是突然必須適應線上教學。不過,日本人果然
是日本人,在尚未宣布全國戒備之前,老師們就會聚集起來進行科技研討,以確保大家都
有遠距教學的能力。看著片中校園的科技設備,讓人以為觀察的對象是某間私立貴族小學
,但其實東京塚戶小學是一所公立小學,看到教室裡的多媒體設備與學生人手一台學校發
的平板,還是讓人很羨慕啊。但是,全片最可愛的事前準備,莫過於電影一開始,一位媽
媽在孩子開學前訓練他在家裡端著餐盤走過長廊,畢竟學校空間很大,需要打飯到自己的
位子上用餐的話,拿不穩就糟囉。
除了做好準備之外,負責任也是日本人相當重視的特質。在國小階段,老師安排每個孩子
都有職位,所以在學校生活的進行裡,不是「只有」班級幹部有責任,因為每位同學都是
幹部,只是權責不同而已。片中一次選幹部的班會,加藤同學競選圖書股長失利,對於其
他職位又絲毫不感興趣,女同學柳川居然表示能夠交換。從這些責任分配與承擔,老師們
也可以觀察出每位同學的特質與個性。就連剛入學的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會由於老師
賦予「風紀股長」的職責,而成為規則與秩序的表率。
講到規矩,日本人的守序有時候嚴格到讓人覺得是不知變通或死板的程度。就像台灣的國
小有秩序比賽與整潔比賽,日本也不例外,負責的同學會在固定的時間到鞋櫃區,根據每
位同學鞋子的擺放進行評分。如果要為一絲不苟下個註解,那肯定就是日本人的平均水準
,就連畢業旅行同學進入宴席室用餐,鞋子明明擺放得還算整齊,老師居然數落他們丟得
「亂七八糟」。更有趣的是,學生即便提早到校,校門也並非閉鎖,大家還是會乖乖待在
門口,等到鐘聲響起,才一窩蜂地一起衝進校園,也就不難想像為何日本人對於規則總是
嚴格地遵守。
《日本人的養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溫馨可愛的喜劇,但在最後突然風格匹變,轉往催淚
路線。紀錄片從小一生懵懵懂懂地開學開始,在小六生的畢業結束。全片呈現出不同老師
的風格,有的搞笑搞怪,有的溫暖溫柔,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十分愛護自己的孩子,因此等
到離別的時刻到來,不管是哪種風格的老師,都抵擋不住淚腺的攻勢,紛紛說不出話。尤
其是溫柔呵護小一同學的老師,本學年結束後正好必須調到別校,開學後校長宣布各年級
老師陣容時,升上二年級的孩子露出難過又震驚的表情,正是一名好老師在學生的人格養
成扮演重要地位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