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廠有個隱形規則
新導演第一次賣不好
幾乎就沒有下一次機會
名導也就是兩次的機會
這個指的是拍片的機會
例如李安是名導
但是他在少年PI之後票房上連續失手兩次了
所以現在他的新片李小龍傳就找不到資金
強如李安也得被好萊塢隱形規則懲罰
好萊塢就是這樣淘汰導演的
這樣才能維持競爭力
國片一大問題是沒有對於導演票房失利的懲罰機制
這又要回溯到台灣在中影不拍電影之後
根本沒有大型製作公司
台灣的影視製作環境就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手工作坊
所以常看到導演、編劇、製作人自己開一間自己的公司
自己當老闆
你在大成、統一、新東陽、味全等食品大廠當員工當然就需要對公司負責
自己開雞排攤你只需要對自己負責甚至是根本不負責
這就是台灣沒有大製片廠之後
每個導演都是雞排攤老闆
雞排做得好吃不好吃、油有沒有換、切片大小有沒有統一
全憑雞排攤老闆自己的手工
就算不如人意又如何
他自己就老闆阿
沒人買又怎樣
有政府補助他可以過活就好啊
雞排攤老闆雖然賺不了大錢但是也餓不死
只要他不要像隔壁大鼻孔雞排彭老闆一樣拿房子抵押、跟錢莊高利貸來展店就好
既然政府補助、輔導金是現在台灣拍片的一大資金來源
那麼這也應該是國片導演唯一能被懲罰的所在
輔導金以及各種補助
事後應該要有檢討機制
例如張作驥
作為一名文藝片導演拿了補助
事後就應該要檢討他的電影在國際影展、金馬獎、影評上的成績如何
作為他下一部電影可以申請補助的額度上限
張作驥已經連續兩部電影在獎項上顆粒無收了
我認為文化部完全可以不用再補助張作驥的任何電影了
鍾孟宏這次餘燼也是票房口碑雙輸大慘敗
下次就不能讓鍾孟宏能再拿這麼多錢
你拍片失敗就要付出代價
相反的要是你成功了
下次補助可以提高讓你有更多預算拍片
例如柯孟融的咒、程偉豪的鬼家人
要讓柯程兩人下次有更多補助更多預算拍電影
假設哪個文藝片新導演入圍三大影展主競賽
也該給予提高補助額度來做為獎勵
其實大家很多對國片的不滿也在於這些導演失敗後都不用付出代價
就像對裕隆反感
也是因為一直做不出好車卻也皮皮的讓你對它無可奈何
台灣人不是不能接受投資失敗
但是失敗後要有懲罰
要被批判、檢討
相反的成功後台灣人也不會吝於給掌聲
下次再給你更多的資源
所以建議文化部針對影視補助
要有事後檢討機制
好的就給予正回饋下次給更多資源
不好的就砍資源
下次能拿到的補助就降低
行業建立起優勝劣敗的機制
淘汰掉一直失敗卻一直拍的爛導演跟爛公司
我想這樣納稅人也才不會這麼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