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2018大洪水

作者: jygiant0330 (小禎)   2025-02-22 11:21:09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寶萊塢以歌舞片聞名,不過,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印度代表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
的災難片。印度中生代導演裘德的第三部長片,以2018年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所遭遇的
百年大紅水為題,點出全球暖化之下天災頻仍,以及背後可避免的人禍與隱含的人性光輝

本片改編自位於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真實故事,那裡有豐富的水源、富饒的土地、翠綠
的風景,她被譽為印度的「天堂之州」。這一切來得突然,頓時沒有生機,狼藉一片…。
這場百年來的毀滅性天災,誰也料想不到這場雨是如此急促、湍急,浸濕的衣褲已分不清
是雨水還是淚水。
這場大洪水固然肇因於連續11天的豪雨,片中人物也說每到雨季,淹水是難免的,附近居
民對於夏天需要暫時搬到救難所去居住也早已習以為常,甚至認為能夠就近彼此提供協助
,是非常有人情味的表現,但80多座水壩在附近早已淹水時,才由於滿水位而不得不在暴
雨期間洩洪,絕對是這場天災發生的主要原因。雖說不是電影的重點,著眼篇幅也不算多
,但「水壩」時不時出現貫穿全片,並且從電影一開始就暗示水壩馬上就有洩洪的需求,
在在指向BBC於這場災難後所作的特別報導《為何喀拉拉水災如此致命?》裡所點出的關
鍵。
除了喀拉拉邦的水資源管理工作在全國敬陪末座,導致這場憾事之外,事件過後,全球的
氣候學家也紛紛發出警告,認為全球暖化之下,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未來這種
豪雨將不再是百年一次,若喀拉拉邦不改善防洪措施,將無法避免災難重演。當時的印度
本就正值雨季,又剛好遭遇熱帶性低氣壓,尚未發展成氣旋就已造成如此大的災害。台灣
夏季也常因颱風帶來破紀錄的降雨量而發生水災,觀影時必能感同身受,尤其近年來,光
是梅雨季的短時強降雨,也多次造成市區排水不及,而有小規模的淹水,各種預防措施絕
對值得彼此借鏡。
《2018大洪水》既然作為災難片,免不了會有人員傷亡,而最揪心也最精湛的安排莫過於
男主角阿努的死。全片角色眾多,電影前段在介紹他們出場時,觀眾若對印度各邦的關係
與相對位置不瞭解,一恍神就會搞不清楚誰是誰,但基本上這些主要角色都在這場天災的
救難工作裡發揮重要的功能,所以觀眾不但一再在大銀幕上看到他們,也相信他們都會好
好地活下去。
畢竟經歷過空中救援時器材略為故障的驚險、回家取文件遭遇眼鏡蛇、受困水位不斷升高
的家裡直至溺水、盲人不知情走進家門前的深水都能順利化險為夷,更何況災難片的主角
當然是要成為希望的象徵,但事情不總是這麼順利。阿努代表著每場天災人禍裡難免會失
去的英雄,即便他受過軍事訓練,也在電影裡一一解決大小問題,但終究敵不過大自然的
力量。雖然阿努最終是因為腳掌卡在石縫中無法脫困才送命,但也與消防單位一再重申的
「從背後靠近溺水者」相符,盲眼的巴希好不容易抓住自己活下去的希望,當然說什麼也
要把對方壓下,以換取自己回到水面的機會,卻也讓阿努成為這場災害下犧牲的英雄。
就像《敦克爾克大行動》與《哥吉拉-1.0》,由於漁民們自發協助,最後這場災害的傷亡
才能大幅降低。呈現史實的同時,導演也利用角色間的權力關係揭露該地區與印度的潛規
則。因為每到雨季,當地居民都會需要到救難所去居住一段時間,蓋一幢兩層樓的房子便
是財富的象徵。片中出身漁夫家庭的尼克森有著模特兒夢,與父親、兄長前往女友家提親
,沒想到卻被對方羞辱。但是,言談中也透露出,還有其他人來提親,即使不是女兒的意
中人,只要門當戶對,不認識也會成親。時至今日,印度仍只有不到5%的婚姻是「自由戀
愛」,尼克森與女友的愛情彌足珍貴。當連二樓都被淹沒,本來頤指氣使的丈人對前來救
援的漁夫表達敬意,這門親事大概也十拿九穩。
大型天災發生時,也是考驗人性的時候。當電影逐漸進入尾聲,崩壞的牆倒下壓死老漁夫
,片中角色頓時陷入低氣壓,此時一位絕望的民眾出現指責救難隊。沒人希望自己的親人
受困,但資源有限,真的有所遺憾也沒辦法。剛失去父親的兄弟,聽到受困者是對方的哥
哥,可能覺得他們仍有彼此,便馬上打起精神出發搜救。雖說過程中一度陷入困境,幸好
最後仍舊順利讓那個家庭脫困,電影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拿捏得宜。
片中陷入洪災的喀拉拉邦被稱為「天使之邦」,興建水壩之後,其東部與南部的坦米爾納
都邦則經常受旱災所苦,電影也透過角色對喀拉拉邦人的怨懟塑造出氣候上的對比。這場
暴雨造成喀拉拉邦百年難得一見的水災,另一邊的坦姆爾納都邦,卻終於等到他們朝思暮
想的甘霖。當洪水退去,喀拉拉邦的民眾才正準備重建家園,坦姆爾納都邦的人民正歡欣
鼓舞地取水,當地的植被呈現出許久未見的翠綠。當人類為了追求科技發展,忽視大自然
的需求,或缺乏防洪措施,世界將會以自己的方式獲得應有的滋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