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珍珠般的光亮清晰—維梅爾展

作者: dreamer43 (dreamer)   2014-01-19 00:07:29
看完展覽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切磋分享~
請多指教
維梅爾是我相當喜歡的畫家,可以排名到前八大我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畫作給我一種安寧詳和的感覺,
這次有機會於正式開展前參觀聯合報系主辦於中正藝廊的維梅爾展試營運,按往例我也寫一篇文章介紹這位好似很低調的藝術家。
不同於當今大家熟悉的其他畫家,維梅爾的身平好似較為神秘,再加上其實維梅爾過世後過了許久時間,他的畫作才受到世人的矚目,中間空白的期間也使追考維梅爾的資訊增添了一些難度~
然而,維梅爾仍與林布蘭和梵谷並稱荷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畫家(亦有另一說法將維梅爾換成結構主義大師蒙德里安),
不過維梅爾留傳至今的畫作卻遠不如林布蘭和梵谷的多產,僅有三十多幅。但能以少量的作品卻在幾百年藝術的洪流中留有一席之地,也是不容易之處。
17世紀的荷蘭於獨立後,因與天主教不再有緊密連結,所以教會也因此不再是畫家的大客戶,教義的主題不再頻繁成為荷蘭畫家的繪畫題材,
反倒是因為荷蘭經濟開始繁榮發展、商業發達,中產階級大量出現,也因此成為畫家的主要客源,平民生活也成為繪畫的主題。
而維梅爾的作品中也大多是民間的風俗畫。
說到以平民為主題的畫作,或許可以聯想到18世紀的寫實主義,不過相較於如庫爾培的底層階級的貧民、或是米勒的農民,呈現璞質的氣息,
維梅爾在畫作中大量置入精緻的物品,如酒杯、瓷器、畫作、地圖等等,
或是精緻的桌巾,突顯出畫面可稱得上高尚的格調,
(我拍了數幅畫中的桌巾,可以發現畫家對桌巾的花紋描繪很仔細,且都不一樣)
因此維梅爾的畫作中總給我一股幸福美滿的氣氛~
仔細觀察,化發現維梅爾對這種畫作的「裝飾品」的描繪相當鉅細靡遺。
(我特寫了一系列的畫中畫,畫作時期依序為由左至又由上到下,感覺他越畫越認真~)
維梅爾所屬的17世紀為巴洛克時期,
但維梅爾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浮誇表現及戲劇化,或是大到人可以在畫作上躺著滾來滾去(而且可以滾很久)的巨型畫作,
他的畫作走「居家風」,大小並不巨大、畫面也相當生活化,
(這福雖是他最小的畫作,跟一旁的告示牌相比可以知道真的很迷你,其他作品雖沒有那麼小,但其實也不大,或許可能與他的客戶源主要是中產階級有關,太大家裡也放不下)
此外,巴洛克繪畫很喜歡玩光影的對比,林布蘭甚至被尊稱為「光影大師」,看他的畫作會覺得人物宛若被舞台的spotlight投射般,與背景的昏暗產生明顯對比,凸顯畫作中的主角。
(林布蘭的代表作「夜警」)
維梅爾的主題大多是室內窗邊人物的情境,他也透過光線來強調畫面中的主角,但他透過柔和的陽光灑入房間,來處理室內的光影對比,也因此光就「自然」許多。
我覺得他的光線運用是讓我對他畫作著迷的原因。
不過大家最熟悉的那幅聘美達文西「蒙娜麗莎」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其實反而與維梅爾多數畫作的風格迥異,人物深厚一片漆黑(卻也是巴洛克時期的「正統」風格~從卡拉瓦喬,到魯本斯、林布蘭的肖像畫style很像)
其實看維梅爾的作品室內主題,會發現幾乎都是公式化的表現,
左邊有窗、窗邊有桌子、桌邊有人、人後有畫、桌上有一大片桌巾佔據右下角,好像都是在同一個攝影棚、只是換不一樣的演員演出而已。
不過這樣的畫面配置其實也是有用意所在,一來可以不作做的用自然光表強調主角,而人物身後的畫或地圖則是用來平衡畫面或是與人物臉上的自然光作對比~
上方我組的這張拼圖,左上第一張和右下最後一張,人物皆是坐姿,因此可能會使畫面底部太重,所以畫家在上方安置了一幅畫或地圖,以上下平衡;
最下面一排的左一和中間那幅,背後的地圖和畫作都是深暗色,窗外照射進來的陽光照射在前方人物的身上,可以更凸顯人物;
至於為何中右那幅沒有畫呢?其實這可能就跟主題人物的動作有關了,畫中人物直立的高度不會讓畫作有「下重上輕」的情況,再加上人物動作是對著陽光比對項鍊,再加上一幅畫反而會使畫面更複雜。不過也因此可以作個比對,因為這幅畫左下的桌巾其實色彩很深、也很大塊,有點把重量往左下腳拉。
說到凸顯主角,維梅爾還有一個很精彩的手法,就是「聚焦」,他運用焦點,如單眼相機聚焦的效果,可以使焦點外的物體模糊、凸顯主角的清晰(這也是為什麼單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會比傻瓜相機漂亮),
(如此畫中左邊的線段就相較於人物而為模糊 )(這幅畫中的南瓜及水壺旁的物品,也是模糊的效果)
其實這是很驚人的表現手法,原因是照相術是距維梅爾的時期兩百年後的十九世紀中才發明的,但維梅爾已經有聚焦的方法。後人認為,維梅爾於繪畫時運用了如同照相機的暗箱,而達到相同的效果。(我記得國小的時候也有玩過,用蠟燭投影。不過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維梅爾不直接以他的雙眼、而會用這麼麻煩的方式捕捉畫面)
維梅爾還有一點在藝術介紹上會提及,就是大量運用透視法,以營造出房間的空間感。
繪畫中的透視法主要是源自文藝復興時期,在畫布平面的畫面中呈現出近大遠小的三度空間,
最具代表性的應可屬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從畫中可以發現天花板和左右兩面牆呈現梯形、向畫面中間延伸,延伸到所謂的「消失點」。
而維梅爾的室內空間也大量的表現出這樣的手法,特別是地板與左邊的牆面。
(這幅畫應是他唯一一幅有畫出天花板的作品)
維梅爾畫中的地板磁磚抑是後人喜愛研究的表現手法,他的室內地板幾乎都是雙色(多是黑與白)方形磁磚,且不同於當今我們一般住家鋪設磁磚習慣與牆面平行(因為比較好鋪),維梅爾的磁磚呈現菱狀,
其實為的就是要在製造出另一個消失點,呈現出房間的空間感,現場有很棒的把畫家的消失點拉出來,
之前看「Painting of Art」的介紹影片,其提及維梅爾為了精準的拉出消失點,會以圖釘釘住棉線,以畫出直線,所以他的許多畫作上都可以找到釘子的痕跡。
這次展覽的展品全是電腦輸出印製,並未有藝術家的真跡展出,不過也完整的呈現藝術家所有的畫作,也對藝術家的背景及繪畫風格介紹,所以此展的教育性質應更甚於藝術欣賞。但如果想要欣賞藝術畫作的朋友,可能真的會有點失望~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出現的,主要是對工業革命及啟蒙運動的反動,不是17世紀,這部份在試營運時的牆面上說明應有出入(展場針對維梅爾的畫中畫是風景畫,表示為浪漫主義的表現),
沒錯,19世紀初的英國畫家泰納及康斯坦伯都是以風景畫為著名的浪漫主義畫家,但是並不是只要畫風景畫就是浪漫主義,17世紀的荷蘭畫家的主題就包括靜物畫、肖像畫、風俗畫、以及風景畫,但是並不代表就和「浪漫主義」有關聯。
我在展覽的建言中有寫、向主辦單位反應,希望展覽正式營運時能更正過來。
展覽資訊就用這張照片說明吧~(超懶...)
圖文版:
http://dreamer43.pixnet.net/blog/post/58224952
作者: pandagiao (邊城)   2014-01-19 10:01:00
感謝分享:)對這個展也很有興趣
作者: pandagiao (邊城)   2014-01-19 10:01:00
感謝分享:)對這個展也很有興趣
作者: rayhung (嘖嘖~不知道~)   2014-01-19 10:08:00
是複製畫還是真跡啊?不好意思沒先仔細看文章~
作者: rayhung (嘖嘖~不知道~)   2014-01-19 10:08:00
是複製畫還是真跡啊?不好意思沒先仔細看文章~
作者: lslhsu (les)   2014-01-20 14:39:00
請補上文章格式的資訊,以便將來網友查詢 謝謝
作者: lslhsu (les)   2014-01-20 14:39:00
請補上文章格式的資訊,以便將來網友查詢 謝謝
作者: BlueClover ( )   2014-01-20 23:14:00
按大T可以改外標題...記得空格......
作者: BlueClover ( )   2014-01-20 23:14:00
按大T可以改外標題...記得空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