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1000860-260115
已故水墨畫家溥心畬與張大千齊名,更與黃君璧並稱「渡海三家」,2015年為國立歷史博
物館建館60周年,史博館特別舉辦溥心畬藝術特展「遺民之懷」,為館慶揭開序幕。
溥心畬自幼在清宮接受詩書棋畫的訓練,以「詩書畫三絕」,被稱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後
一筆」。史博館徵集海內外共260件展品,爬梳溥心畬書畫詩文的藝術成果,難得可見他
的漫畫、以及以鍾馗為題的小品系列。
出身清皇室 底子深厚
溥心畬1896年生於北平,1963年病逝台北,享年67。他是書畫家、詩人暨學者,生於恭親
王府,曾祖父是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末代皇帝溥儀是他的堂兄。個性內向沉靜
,自幼在皇宮勤讀詩書,奠定深厚的詩文基礎,受明清書畫影響甚鉅。
溥心畬一生經歷時代跌宕,親王家族的光芒隨著清朝滅亡一去不復返。與國民政府來台後
,溥心畬婉拒各種官職,只接受書畫大家黃君璧聘請在師大美術系任教國畫課程,此外,
謹以設帳授徒及售畫維生,故常以「舊王孫」鈐印自況也自嘲。
一年台灣經歷旱災,溥心畬寫下《關渡天后宮祈雨文》,當中仍以「大清宗室溥儒謹以果
醴禱…」自居,可見其糾結的身分認同。
畫鍾馗避邪 暗喻時局
這次特展展出山水、花鳥、人物、走獸、書法和詩文6大類,策展人蔡耀慶指出,「遺民
之懷」出自溥心畬在台時期寫給朋友的信箋詩稿上的文句,「他的畫中帶有抑鬱之氣,有
人曾評他與八大山人的畫中都有股蕭散的趣味,兩人共通點都是亡國的王室後裔」,此次
展出兩幅溥心畬臨摹八大的山水和花鳥,此外他也常以古松、漁父為題抒發心志,這次也
在展出之列,「漁父象徵隱逸,以及待時而發,是中國畫傳統主題」,蔡耀慶解釋說。
溥心畬以愛畫鍾馗和鬼著稱,除了避邪之用,「也以鍾馗驅鬼暗喻對時局社會的不滿」。
但他筆下的鬼不可怕,反而帶著人的拙趣,如《選美第一名》描繪鏡中映現一隻鬼咧嘴癡
癡笑著,寫著「本年度選美第一名」。他也漫畫一位女孩撐傘被颱風刮得傘開花、鞋掉了
的窘境,「顯示他不只侷限在想像世界裡,而是對環境的變化有所觀察和感覺」,蔡耀慶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