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陳佳利 著
博物館如何成為促進「社會平權」的場域?
博物館是否強化了不同社會階層在文化資本上的不平等?
抑或可以賦權弱勢與邊緣團體,使其成為文化再現與展示的主體?
長久以來,博物館被視為是服務文化菁英的殿堂。但在當代,博物館的社會
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討論:博物館應如何關懷邊緣團體,進而成為促進
「社會平權」(Social Inclusion)的場域?博物館應怎樣帶領社會反思制
度的不合理?博物館又如何能突破有形的建築環境與無形文化認知所造成的
隔閡?
本書是作者研究這些重要議題的最新成果。書中以英國的社會平權文化政策
為主軸,爬梳二十一世紀以來博物館界積極關懷邊緣與弱勢團體的文化參與
權情況。「文化參與」,不只是邊緣與弱勢團體參與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活動
與服務,而是進一歩賦權他們本身就是文化「再現」的主體。書中收錄了英
國、澳洲與臺灣的博物館教育與展覽案例,透過觀察、訪談與觀眾研究,深
入了解身心障礙團體的博物館需求,並分析展示邊緣弱勢團體的策展議題與
倫理,讓被隱藏的聲音和歷史得以再現,受到重視,從而改變社會的歧視與
污名。
更多書籍介紹請見──
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