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非逐字稿,僅作意思摘要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4J_jLL88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DkEW_UiMg
出席名單:
張上淳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莊人祥 社區防疫組副組長
陳時中 指揮官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陳宗彥 副指揮官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敦睦:0
本土:0
境外:0
確診429人,311解隔離。
湖北定點航班
460名乘客,三人就醫,兩人陪同,其餘在集中檢疫所。
磐石艦
掌握接觸者1996人,585居家隔離
採檢461人,386陰性,其餘檢驗中
醫師11人自主健康管理。
二、響應口罩捐贈
截至昨晚26萬多。
QA
工商時報:教育部四月十號宣布全中運延後,目前疫情趨緩是否可以重新考慮辦理時間?
之前立法院質詢提到五一勞動節是個試金石,那是否連假21天後都沒有本土
案例就可以開始考慮振興方案?
答:這樣講基本上沒有錯,不過監控上還要更精密一點。
還是要提醒,並不是勞動節就大解放,可以輕鬆一點但不要鬆懈,個人該做的防護
還是要做。
年代:100天來各位長官都非常辛苦,可以分享一下心聲嗎?
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4J_jLL88o#t=6m19s
民視:高雄衛生局海報宣傳請大家放假宅在家,台南市長則歡迎大家到台南觀光
兩者不同調讓民眾不知所措,請問指揮中心的看法?
上午質詢時提到是今後狀況放寬管制,想請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
答:不論在家還是出門,心情都要放輕鬆。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都還是要維持。
放寬的部分,昨天說明過現在防疫的現況,我們要把防線慢慢退到個人的部分。
之前有些國家封城,有些是封區域,有些比較小規模,我們希望把防線退到個人生活
規範。如果生活規範這條線能嚴守,當有疾病的傳播發生時,傳播鏈會在人與人之間
切斷,不至於大規模傳播。零星的發生我們都有心理準備,醫療的量能也有準備。
這樣生活就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
不想定外部指標,幾天零確診什麼的,值得高興但在現在來講意義不是很大,不見得
沒有傳播源了。
所以要看個人的生活習慣是否能謹守的好,這樣就越敢開放,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
們可以因應很多突發的情況沒有問題。
問:中研院研究提出全球病毒已經變異成六大類,並且變異率越高致死率也越高,這是否
代表台灣這裡的病毒變異率不算高。初期至今在台灣的病毒有沒有很大差異?
之前酒店停業的禁令是否考慮解除?
張上淳:到台灣的病毒因為多是境外移入,從世界各處帶進來的,相對變異率高,可是
我們致死率不高。
是否因為變異導致毒性變高是有這樣的可能性,但臨床的觀點,有一點很重要
的因素,是醫療量能是否能提供很好的照顧。之前指揮官提到我們量能充足能
提供病人很好的照顧,這樣死亡率當然就會偏低。
歐美有些國家是醫療量能不堪負荷,這樣當然就會提高死亡率。
一方面是病毒的毒性,另一方面是醫療量能是否能提供好的照護模式。
陳宗彥:謝謝各縣市地方政府與酒店對政策的配合。
會持續觀察台灣社會自主管理的部分,但現階段還是要請這些業者辛苦一點再撐
一下。
聯合報:PCR有很多種,是如何得出昨天簡報上的敏感性特異性的數據?
莊人祥:收集文獻和實驗室人員,先設一個基本值來做分析。
並不是說這個值就不能變,在分析過程中是可以變的。
東森新聞:可不可以把之前沒有捐的買回來?
能否指定捐到哪個國家?
答:捐口罩是捐心意,要把心意收回來這樣也不太好,他是個心意,代表我國對於援外
意願有多強。讓大家感受到我們一方面在撙節使用,在國際社會一份子要協助我們
也願意。是這樣的出發點。
沒有精細到要到哪一國,就是整體的心意,政府知道大家心意的範圍,就在這個範
圍做使用。
信傳媒:日本有報導指出有武漢肺炎患者使用哮喘藥治療效果很好?
張上淳:報導歸報導,是個參考。但還是要看科學文獻。
台灣目前沒有因為新冠肺炎使用這類藥物。
TVBS:為何疫情趨緩了卻反而增加了上百個人潮警示點?
台南市長說人潮數量的偵測器一定要準確,指揮中心看法?
答:不是警示點,是熱門的景區,代表以前大家都喜歡去。
讓大家多知道哪裡有人流車流,給大家參考。
同意這些參數要盡可能準確,這個我們隨時可以改進。
華視:德國有一份統計說,病程嚴重者腎臟有受到影響,插管的人幾乎都有急性腎衰竭,
台灣確診者有這樣的情況嗎?
張上淳:新冠病毒會侵犯人體很多器官,要進到人體要通過ACE2,許多器官都有這個受體
原則上腎臟可能會受到影響。
台灣的狀況,重症者確實有腎臟受到傷害的狀況。
不過在腎臟受到傷害有幾個因素,除了病毒以外,重症時容易全身有發炎反應也
影響腎臟功能,甚至出現敗血症、敗血性休克更會影響。
鳳凰衛視:目前還有112名住院隔離,能否說明這些患者現在的狀況?
張上淳:有一部份近期診斷的,還要花一段時間才會解隔離。
七個個案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當中有三例使用葉克膜。
這幾個個案目前狀況還算穩定。
今周刊:目前產量與庫存是否達到預期?
是否超過某個標準廠商可以對外出口口罩?
關於把防線退到個人生活習慣上,是否有更明確指引?
是否等到疫苗出現後可以恢復到不用戴口罩的常態?
答:我指的常態是把戴口罩變常態,把個人防線做好。再慢慢把對外的社交、場所的限制
放鬆。
除了戴口罩,其他好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可以培養起來,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都有
幫助。
每天生產1700萬片口罩。
四月九號時連三天藥局都配送1200萬片
第二個禮拜量就變少,平均下來每天900萬片 (成人的)
2.0兩個禮拜出去300萬人次 一天約200萬片
小孩子大約一百三、一百二
共約1235萬片
加上醫療用的201萬片
工商、經濟用的110萬片
國防部1X萬片
加起來全部1700萬片,所以生產量剛好平衡。
戰備6000萬片,郵局配送、超商提前兩周配發有個周轉量。
問:磐石艦二採是否完成?
因為血清抗體偽陽性,是否其他兩艘艦船上也有抗體陽性的狀況?
三採陰轉陽有重新隔離接觸者,是否有採檢抗體研究傳染力?
答:今天早上本來要開血清檢測結果的會議,不過還要一點時間。
現在三艘船人員都是進檢疫所先採檢,滿十四天再採檢一次。
陽性送醫院,剩下的會多留一天再採一次,才放掉。
問:藥局反應讀卡機不斷使用有耗損要自費購買,中央沒有補助。
雖然回報沒有缺藥,但實際上藥局慢籤用藥扣在藥廠要不到貨,還是只能去醫院拿藥
新冠病毒變成終生潛藏、帶原的可能性?
是否有國內外的制式指標會解散指揮中心回到日常生活?
張上淳:全新的病毒,還有很多要研究的。
雖然說全身都有ACE2的受體但並不是每個患者全身都受到感染。
臨床表現受很多因素影響,除非病毒進到血液,否則病毒從眼口鼻進來沒有感染
其他器官的機會。
和其他專家討論過,在血液中要檢測到病毒機會很小。
至於會不會變成終生帶病毒,呼吸道病毒變成這樣的機會很小。但確實有PCR
長時間陽性或陰轉陽的現象,需要更多研究了解。
答:缺藥的問題,機制上有處理,配藥不要超過三個月,每一次進的時候一個月的量不能
超過百分之十。
結構上的管制有了,個別的藥品有缺貨的話可以直接向食藥署反應。
讀卡機的損壞,立法院有委員在關心這樣的狀況,不會讓他們吃虧。
中視:內湖區有口罩的耳掛有瑕疵,有什麼管道可以處理?
未來口罩有瑕疵會如何處理?
國內有多少患者出現需要洗腎的狀況?
答:口罩如果不堪用會請廠商做替換。
張上淳:沒有完整的統計資料,不過就我所詢問到的都是重症患者偶爾會要洗腎的程度
有一個個案是本來就慢性腎衰竭,病好了還是會繼續洗腎。
台視:美國列出新冠肺炎六種症狀,台灣會跟進把發冷發抖列入嗎?台灣患者是否有前例
馬爾地夫有台灣人受困希望能得到幫助,是否有新的進度?
張上淳:因為頭痛很少單獨出現,通報症狀不會單列頭痛。
目前沒有看到有患者表現發冷發抖。
因為喉嚨痛頭痛常伴隨其他症狀,所以沒有列入。
因為確實出現有些個案只有嗅覺味覺失常症狀,所以後來列入了。
陳宗彥:馬爾地夫那24位,主要要解決的是馬爾地夫到德里這段航程,這段的飛機
外交部還在處理當中,沒有新的進度。
前面提問,全中運的部分,三月份時全中運主委有做出決定,當指揮中心宣布
疫情結束的兩個月後,恢復舉辦全中運。
台灣醒報:有人回報最近口罩故障率提高,如果被捐到國外很丟臉,想請問指揮中心負責
的單位是哪個?有發現這個狀況嗎?
答:有聽到這個消息。
因為出貨很快沒辦法每批都查,只能提高檢查頻率確保檢查的品質。
中天:五一連假是試金石,指揮中心看法?
捐口罩系統顯示有些人捐0片,是什麼狀況?
海軍確診者的女友都零確診,指揮中心看法?
答:有些親密接觸者比較年輕,海軍中確診者輕症居多,是不是跟這樣的狀況有關係
要持續觀察。
五一連假是一個人群移動風險增高的情況,觀察整個社區的變化。
三立:目前持續零確診,高雄持續進行兵推,周六還有一場,指揮中心看法?
答:不反對。太大規模就不贊成,但基本演練沒有問題。
這樣的狀況下要做那種很實際大規模的就沒有必要。
中時:針對昨天指揮中心說有些民眾篩檢過後就不會戴口罩所以不要擴大篩檢的說法,
現況是有些人擔心被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所以戴口罩,即使擴大篩檢因為不知道
旁邊誰篩檢過,所以還是會戴口罩,這麼一來不該擴大篩檢的理由是不合理的。
之後若要鬆綁營業場所經濟管制相關規範,是否會先進行社區抽樣?
答:答案是不會。
篩完就安心、就不戴口罩,事實上沒有因果關係。
你擔心別人傳給你所以戴口罩
因為昨天大家篩完都陰性不會傳染給你所以你不用戴口罩,
或者你仍然戴口罩,那麼要問那樣篩檢的意義是什麼?
再舉一個例子
一個有名的人到醫院去沒有戴口罩,理由是他很重要常常被檢驗都是陰性。
可實際上這樣也不代表他就是陰性,可能檢驗後被感染。
但就是這樣有權力的人都會認為因為我檢驗是陰性我可以不用戴口罩去醫院。
他可能不會傳給別人但別人可能傳染給他。
這就是個很清楚的例子。
再來就是說,篩完社區後有偽陽性要再做檢測,然後隔了一個禮拜又有無症狀感染
者,整個又要再做一次,就沒完沒了。
不是說六百九十億國家花不起,只是說花了那麼多要帶來什麼樣的社會效益。
昨天提過,縱使在極大值的情況下,我們社會中有三萬多個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
結果是什麼?就十個未知感染源的病患,然後十七個因為這樣受影響的。
那是不是要花那麼多錢找不到那十個,事實上可能花再多的錢也還是找不到。
那還是讓這十個人有症狀時把他救好,做疫調把他框好,一步步來。
戰略上要把防線拉回個人的保護,是這樣的道理。
篩檢一定會有誤差,我們現在就是對有症狀的做篩檢,有問題的隔離開。
有些國家因為太厲害了,檢驗的誤差值遠小於實際的發生值,所以檢驗有意義。
台灣最大的盛行率,千分之1.8,沒有一個方法做大規模的檢驗誤差會比這個還
要低。
換句話說大規模篩檢誤差比盛行率要高。
所以做大規模篩檢不會帶來意義,唯一的意義是對整個社會的情況有一些了解,但
對於狀況,什麼都沒改變。
問:有什麼明確指標指揮中心會解散?
答:個人行為的遵從度,我們用這個當做放寬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