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標題:香港醫院驚現爆發袁國勇疑中港邊境免檢疫造成漏洞
發稿單位:法廣 RFI
發稿時間:15/07/2020 - 10:51
撰 稿 者:香港特約記者 甄樹基
原文連結:https://is.gd/5J96WM
武漢首發的新冠狀病毒在香港的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演變成醫院爆發,伊利沙伯醫院
(簡稱伊院)內科A6病房前日發現首名確診的九旬婦,至14日共發現多兩名同病格病人染
疫,院方初步調查發現首名患者雖有氣促及咳嗽,但同時有心臟問題及肺積水,沒即檢測
,患者可能除口罩咳嗽或走動而播毒;而第二名確診者曾返老人院,又去過佛教醫院。
港大專家袁國勇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指出,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或因早前政府放寬邊
境措施,容許特定人士豁免檢疫而造成漏洞,直言“這些漏洞並非沒有人講過,但講過(
政府)都沒有做好”。
身兼港府抗疫顧問小組成員的袁國勇認為,有醫院爆發疫情,建議醫管局為有心臟病、肚
瀉病徵者,尤其長者、接觸慈雲山的人檢測,以減醫院爆發。袁國勇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
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均認為,邊境豁免檢疫措施或為第三波疫情元兇,政府未有填
補漏洞。袁國勇更相信這一波疫情的“零號病人”很可能是的士司機,或在機場接載感染
者後,將病毒透過食肆傳染其他人,造成社區大爆發。
香港14日增48宗確診,40宗屬本地個案,累計升至1569宗確診及1宗疑似個案,另有10多
宗初步陽性,源頭不明本地個案達25宗,香港迄今一直有8人因感染病毒而死亡。
伊院A6內科病房首名確診的92歲老婦因長期病,7月12日凌晨入住近走廊的第二張病床,
同日夜晚驗出陽性。同病格共有10人,根據伊院,在窗邊病床的77歲婦14日確診,在首名
確診者對面床的64歲癌症女病人前晚發燒,14日驗出陽性。
該77歲老婦6月28日因跌傷入伊院,7月2日出院後在院舍逗留半日,同晚因高血壓再入院
,12日轉送佛教醫院,首次對檢測呈陰性。院方得悉有人確診後,即安排她返伊院,其檢
測呈陽性,沒病徵。據悉,首名確診者病毒數值(ct value)介乎10至20之間,病毒量相
當高;其餘兩人ct value超過30,其中一人接近40,相信很大可能處於感染初期。
曾在14日探訪伊院的袁國勇教授認為,最大問題是社區爆發“很厲害”,部分病徵不明顯
的病人入院,尤其長者免疫反應較慢,未必即發燒。他說首名確診者有心臟病、肺積水、
氣促及咳,未即時安排病毒檢測,令她有可能接觸同房病人。他說老婦或因氣促而除口罩
,咳嗽時將飛沫染到床邊、床欄、桌子,她亦可撐拐杖走動,走到廁所,觸摸其他病人的
床欄、桌子,或傳染他人。
袁國勇在接受電視訪問中同時估計,零號個案很可能是的士司機,並可能在機場接載過新
冠病毒肺炎患者而感染,“的士司機其中接客的地方是機場,很可能(患者)坐的士,的
士司機惹到(病毒),他們去了不同食肆,將病毒傳給員工,員工再傳給顧客,於是社區
大爆發,因為經其他交通工具去到各區”。
許樹昌亦指,第三波爆發與早前放寬邊境措施,容許特定人士豁免檢疫有關,“機組人員
同海員,或者公務、商務人士,以往這些人在香港都不需要留樣本,而他們很可能將病毒
帶入社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14日於疫情簡報會上未有正面回應的士司機是否
零號病人,但指船公司有派代理接船員到酒店,一般不是“隨隨便便”乘坐的士。
林鄭政府防疫工作左支右絀,豁免檢疫的漏洞處處,現時最少32類人士獲豁免抵港後強制
隔離14日,也毋須於口岸強製做病毒測試。截至今年5月,約有20.9萬獲豁免檢疫人士入
境。衞生防護中心6月底公布,有9名曾短暫留港的海員,抵達大陸寧波後確診,其後類似
確診個案增加。
在多名專家批評之下,政府本月7日收緊措施,所有機組人員及船員在機場入境時,強制
留下深喉唾液樣本做測試。不過,措施仍有漏洞,到內地出席股東會的上市公司董事、在
廣東省設有生產線的公司僱員、與履行與政府相關運作的政府人員和符合相關條件的仲裁
員等仍獲豁免接受病毒測試,未能杜絕相關輸入個案風險。再者,政府上月未有諮詢專家
意見下,自行撤銷食肆每枱限制人數,近日食肆群組大爆發,政府才公布半桶水措施,食
肆最多六成滿,每枱最多八人。據悉,上周六特首林鄭月娥與專家開會,四名專家都認為
需收緊限制人流措施。疫情失控,政府再規定今日起下午6時至凌晨5時所有食肆禁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