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標題:返泰COVID-19檢驗陽性移工之189名同公司接觸者,檢驗結果皆為陰性
發稿單位:疾病管制署
發稿時間:2020-07-29
撰 稿 者:指揮中心
原文連結:http://at.cdc.tw/55oKu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今日無新增 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國內
截至目前累計81,16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0,105例排除),其中467例確診,
分別為37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41人解除
隔離、19人住院隔離中。有關7月27日泰國官方公布自台返泰之武漢肺炎檢驗陽性個案,
其189位同公司接觸者檢體之核酸及血清抗體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此代表該公司目前未發
現有傳播風險,其他可能感染源仍持續調查中,現正比對個案在台行程。
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累計16,701,684例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
美國4,436,478例、巴西2,483,191例、印度1,483,156例、俄羅斯823,515例及南非
459,761例為多;病例中659,892例死亡,以美國151,449例、巴西88,539例、英國45,878
例、墨西哥44,022例及義大利35,123例為多。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近1週增加11%,單日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其中仍以美國及中南
美洲疫情最為嚴峻,南亞疫情快速上升,歐洲及西太平洋多國疫情亦有回升的趨勢。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外出若無法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
請全程佩戴口罩。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
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
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
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防疫添利器!新冠病毒治療性抗體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SWnP6upl9BNj7XKEtGG3Bw?typeid=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
究所(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共同合作,以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
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投入新冠病毒治療性抗體的開發工作。研究團隊運用治療性
抗體來治療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經動物試驗的結果發現,倉鼠的體重、活動力不會因此
降低,肺部病毒量卻大幅下降,其對抗新冠病毒的治療效果令人振奮。
先前研究團隊已成功鑑定出,具備中和SARS病毒能力的抗體,其辨識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胺基酸序列與新冠病毒棘蛋白胺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研究團隊為了驗證該抗體在
COVID-19的治療潛力,先透過新冠病毒來感染細胞的試驗,發現該抗體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的能力相當顯著。此外,研究團隊已展開動物試驗的階段,在倉鼠的感染模型中,以
新冠病毒感染倉鼠(每組5隻)後,再分別以Mab-X或Mab-Y抗體進行治療。實驗結果發現,
未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明顯減輕,活動力也跟著下降;而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
與活動力則無明顯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原本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肺臟的病毒量非常高
,而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肺臟病毒量竟然降低了100倍之譜,效果相當驚人。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到,Mab-X及Mab-Y抗體具有治療COVID-19的潛力,值得一提的是,這也
是全球少數已透過動物試驗來證明其治療COVID-19效果的抗體藥物。
為延續上述重要的研究成果,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將徵求具備抗體研發生產製造相
關經驗之上下游廠商,協助進行後續的技術移轉、商品化開發及臨床試驗等階段,期盼新
型冠狀病毒治療性抗體能夠及早量產上市,不但嘉惠新冠病毒的患者,也同時為政府的防
疫工作再添利器。
https://i.imgur.com/XQvB04T.jpg
───────────────────────────────────────
台灣疫情現況與國際不同,尚無普篩之必要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ebWEahxJPCbo0YbdmUNplQ?typeid=9
有關近期部分學者認為應針對所有入境台灣的旅客進行普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9)日表示,普篩或許可以發現無症狀者,但目前自國外入境者都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措
施,無症狀者檢疫期滿後仍要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已可有效防堵。至於國外發生無症狀
者導致社區疫情蔓延,係因無落實14天的檢疫措施,或並未針對確診個案接觸者採取14天
居家隔離措施等,與台灣現況不同。
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國內通報個案一旦確診後,不論是否有群聚,衛生單位皆會主動找
出符合流行病學條件接觸者(含疑似無症狀或症狀前期感染者),並含括納入COVID-19分生
檢驗,該防疫作為符合世界多數先進國家之檢測策略,並非僅是被動採檢。
我國於今(109)年1月15日公告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並持續
視國內外疫情、個案疫調結果及相關文獻資料修訂病例定義及通報條件,另於4月1日起放
寬社區採檢條件,對於具有臨床症狀的病人,只要醫師認為有檢驗的必要,都可通報採檢
,但截至目前國內採檢陽性率約0.6%,遠低於其他國家;如針對無症狀社區民眾進行全面
篩檢,可預期其篩檢陽性率極低,不符合篩檢成效。
依據約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網站所摘錄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5月12日建議各國政
府解封(reopening)的前提是「連續14天COVID-19分生檢驗陽性率(test positive rate)
<=5%」,意指有足夠檢驗量能把所有具感染風險個案(分母足夠)都含括進入檢驗,即檢驗
陽性率夠低,足以有效偵測及發現確診個案。我國與澳洲、韓國等接近,皆為陽性率小於
1%,證實我國可明確偵測確診個案且囊括納入之檢驗條件具合理性。
近期許多研究結果均有共同結論,距離發病日達10天後,或無症狀者距第一次採檢陽性10
天後,幾乎已無傳染力,我國自今年3月19日起,啟動入境旅客全面居家檢疫,對於入境
者全面居家檢疫14天後,即使有極少數症狀前期個案或無症狀者個案未被發現,其傳染力
已大幅降低或幾乎已無傳染力,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