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806 CECC指揮中心臨時記者會

作者: jerejesse (淡嵐)   2020-08-07 01:38:13
聲明:非逐字稿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pfFbEkxfA&feature=youtu.be
出席名單:
疾病管制署 楊靖慧 組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李秉穎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境外:1
#477 6X台灣男,自南非返國,與#460#461 07/24一起搭車去南非的機場,07/25同時入境台
灣,#477入境時無症狀,沒有採檢直接到防疫旅館居家檢疫,因為#460#461確診而改為居家
隔離,08/03出現腹瀉、肌肉痠痛、全身倦怠,今日確診。
無其他接觸者。
二、關於入境篩檢政策(李秉穎)
媒體上出現過很多建議,在專家委員會都討論過。
這裡以我自己的立場跟大家解釋這些政策執行的必要性。
現行入境旅客之邊境與社區管理機制
全世界都列入流行地區,外籍人士入境需檢附三日內核酸陰性報告,
入境旅客要進行健康評估,
有症狀,檢驗並隔離
無症狀,居家檢疫14天,再7天自主管理
防疫政策建議
1.全民普篩
2.入境時全部採檢
3.居家檢疫結束後全部採檢(找無症狀感染者)
成本效益分析
要比較成本與效益是否相符。
以封城來說,對減緩擴散來說絕對有效,之前台灣出現不明感染源時就有人提出這個建議
,還有封城演習。但現在回頭去看,那些建議都是不必要的,社區只有兩三個人感染何必
封城,加強民眾的自覺,加強防疫措施,擴大篩檢對象(ex醫護)就可以了。
全民普篩的成本效益
抗體檢測$$$
只能偵測過去感染
假設篩檢兩千人找到一個陽性,那個人和確診者接觸過,知道了對制定防疫政策也沒有
影響。
得到這樣的結果沒有用,只是白花錢。
只有在以後想回溯當初有多少人感染才會做,對於急性期疫情控制沒有幫助。
核酸檢測$$$$$$
只能偵測最近感染
很昂貴,在沒有社區感染的情況不會有陽性,不可能對全民普篩。
所以只有可能在有社區感染的情況對附近社區採檢。
入境時篩檢的成本效益
成本:每日420萬元
效益:
入境陰性者可縮短檢疫時間?
潛伏期平均五天,99%小於十四天。
新冠病毒潛伏期就是14天,如果他在入境前感染,入境時因為潛伏期沒有驗到,提早結
束檢疫和人接觸,反而造成防疫漏洞。
這是我百分之兩百反對的建議。
不縮短檢疫時間只是提早檢出確診患者?
確診個案於入境時篩檢有35%無法檢出。
居家檢疫結束前篩檢的成本效益
成本:每日420萬元
效益:
無法增加阻斷傳播的能力
美國CDC的研究,發病9天後無法分離出活病毒。因此他們規定只要隔離十天。
我們核酸檢驗持續幾個月的現象,實際上是病毒的屍體被我們身體排出的現象,並不是活
的病毒。
台灣是採取比較嚴格的標準,二採陰才能解隔離。
入境檢疫十四天是很足夠的,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十天後也沒有傳染力。
換句話說每天花420萬元,但都已經隔離十四天了,不管有沒有檢測出來都沒有傳染力。
唯一的好處是可以減少沒有被確診的病患,比如最近我們的旅客到國外被確診,在國外感
染來台灣待一陣子然後到國外被確診,這是有點困擾。會讓人以為他是台灣本土感染,但
我們知道台灣是沒有社區感染,那些旅客不太可能是在台灣感染的。
重申一遍,每天420萬元,抓到一些來台灣的無症狀感染者,而他們來台灣已經超過十天了
,所以他沒有感染力。每天花420萬,是不是有必要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新冠病毒防疫投入經費
檢驗費
居家隔離/檢疫
警政人力
刺激消費、振興經濟
基本醫療費用
抗病毒藥物
疫苗
花這些經費一定要他們有可預期的效果,
入境時篩檢、居家隔離結束前篩檢花出去的錢是很多的,但沒得到什麼效益,用在上面列
出的事情上更實在。
三、新聞稿(楊靖慧)
我們都有審慎評估所有該做的篩檢政策。
之前因為菲律賓境外移入很多,07/26起啟動入境篩檢,篩了幾百人後結果
有症狀者篩出10%陽性,無症狀者篩出兩人,其中一人是接觸者,另外也有無症狀一開始
篩檢是陰性後來確診。
這些例子很明顯地告訴我們,入境篩檢沒辦法提供防疫上的好處。
至於14天後篩檢,問題在於個案已經在旅館、家中,需要動用所有縣市衛生局、地方力量
把個案送去醫院採檢,但其實已經超過十天幾乎沒有傳染性。
耗費這麼多人力送個案去醫院,每個醫師穿上全套PT衣,送到檢驗室檢驗師也穿PT衣,所
以除了檢驗本身的成本,還有防護用具與醫護人力的耗費,卻沒有得到什麼效果,無法增
加阻斷感染的能力。
我們有試行在檢疫期滿時篩檢,先針對越南印尼等入境的看護移工,考慮到他們要照護病
弱者,目前檢驗兩百多人,都是陰性。
目前的結論,入境篩檢和檢疫期滿後篩檢,無法增加很大的效益,卻會耗費很大的成本,
我們認為這個政策並不合適。
更何況現行檢疫14天再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模式,台灣並沒有社區感染,在全世界來
看我們的防疫成果都很好。在這個時間卻要去學一些控制比較不好的國家採用入境篩檢,
並沒有什麼意義。
QA
問:#477和#460#461的關係?#477也是從杜拜轉機嗎?
莊人祥:
#477的兒子開車載#477#460#461從南非家中到機場,車程約40分鐘,不確定車上有無戴口
罩。
轉機部分之後請同仁回答。
(記者太小聲聽不到)
對。
問:這幾天外籍人士入境確診新的疫調進度?
莊人祥:
#469,接觸者採檢461人,PCR410人陰性,51人檢驗中,血清抗體235檢體陰性,226人檢驗
中。
日籍這位,接觸者85人,採檢77人,PCR71個陰性,6人檢驗中,血清抗體65人陰性,12人
檢驗中。
07/27本國籍女性入境香港,07/27採檢07/28告知是陰性,後來從居家檢疫的地方跑掉,
08/02採檢08/04告知是陽性,香港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昨天有拿到他的一些基本資料,
會再查他的接觸史。
問:大眾運輸工具、雙鐵強制戴口罩,有一週勸導期,之後罰則是一萬五千嗎?
莊人祥:
3000到一萬五。交通部四月公告大眾運輸系統上不戴口罩的罰則,六月鬆綁時其實並沒有
撤銷公告,現在只是重新把公告拿來實施。
問:今日的案例07/25一起搭機,08/03才出現症狀,感染源會是在哪邊?雙鐵考慮若維持
社交距離可以不用戴口罩,指揮中心看法?
李秉穎:
從發病時間來看,跟另兩個接觸病例差六七天,確實都有可能。還在離開南非的十四天潛
伏期內,無法排除是在南非感染,也可能是和同機旅客密切接觸而感染,都無法排除。
要看他和同機旅客的互動狀況,若是和同機旅客有比較親密的接觸,在機上感染的機會可
能比較高一點。
楊靖慧:
根據交通部06/07最新的公告,進到車站、捷運等都要戴口罩,若能確定保持社交距離才可
以脫下口罩,目前還是這樣的建議。
至於是否要全程戴口罩,若你能夠全程保持社交距離,確實可以不用戴口罩,在沒有辦法
確保的情況下就應該戴口罩。
至於高鐵台鐵是否實施更嚴格措施,他們目前的公告就是如果不能保持距離就要戴。
目前指揮中心的原則仍然是,不能維持社交距離就要戴口罩。
莊人祥:
#460#461是母子,與#477在南非是隔兩條街的鄰居,。
問:想再次確認#469的檢驗數字,剛剛報的數字和昨天的數字好像有些出入?
莊人祥:
這樣嗎?我們請同仁再確認一下數字。
問:香港這例去香港的目的?他是否在居家檢疫期間想要跑回台灣,在機場被攔截?
最近這些返回他們國家後確診的個案,請他們再次進行篩檢是否可行?
莊人祥:
去香港目的和疫調無關,沒有問。從報紙上有看到這樣的消息,但他在香港的行為並非我
們關心的疫調,就不回應。我們關心的是他是不是有可能在台灣感染,他在台灣的接觸者
有沒有症狀。
楊靖慧:
關於出境篩檢,建議有需要可以自費篩檢。有些國家會要求出具三天內陰性證明。
我不知道你的問題是要強迫所有出境的人都必須先自費篩檢,陰性才能上飛機?目前我們
沒有這方面的討論,第一個如果他堅持不願意自費篩檢,政府也沒有權力阻止他上飛機,
除非航空公司用合約來確認。若為了自己好,願意篩檢陰性再出去我們也很鼓勵,但這應
該不是政策上的問題。
問:昨天在香港確診的這位在台灣待了多久?目前有排除在台灣感染的可能性嗎?
網路上傳08/15要恢復全面徵用口罩,想確認這個消息的正確性。
莊人祥:
沒有,目前都只有徵用800萬片。
個案06/20~07/27在台灣,先前在其他國家。
問:香港這名個案是否會繼續匡列接觸者,還是他入境陰性就不再追了?
莊人祥:
他一採是陰性,08/02再採是陽性,在香港或是台灣感染都有可能,所以會針對接觸者進行
調查、採檢,了解他們有沒有症狀,看能否排除在台灣感染的可能。
問:想釐清一下,香港的個案是06/20~07/27從其他國家到台灣,那他入境香港的時間是
07/17?
莊人祥:
七月二十七號。
問:他是轉機?
莊人祥:
沒有。他是06/27~07/27在台灣,07/27去香港。
問:昨天境外生開放來台政策改變,陸委會說是否開放中生來台由指揮中心決定,現在的
態度是?
莊人祥:
昨天早上陸委會這樣說?
有關陸生的部分,根據防疫旅館跟集中檢疫所的量能是否足夠,目前為止只有八位陸生進
來。只要在防疫旅館待滿14天就達到我們防疫的需求。
問:香港那位目前初步匡列人數?他是台灣北中南東哪地區的人?
莊人祥:
北部。接觸者數據還沒有,早上剛開始調查。目前只有三頁的基本資料。
記者會結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