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偽造數據?俄羅斯新冠疫苗被質疑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9-20 16:57:19
完整標題:偽造數據?俄羅斯新冠疫苗被質疑
發稿單位:德國之聲
發稿時間:20.09.2020
撰 稿 者:Alexander Freund
原文連結:https://p.dw.com/p/3igXu
國際專家認為,研究中數據樣本完全一樣的血液和T細胞抗體水準不是巧合。此外,最終
測試階段直接被跳過了。
(德國之聲中文網)
新冠疫苗的標準非常明確:有效、安全、負擔得起、能快速取得。這些基本條件是每位疫
苗開發人員的目標,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承受著巨大壓力在找尋適合的藥物。
8月中旬,俄羅斯以緊急程序向全球發布了疫苗「衛星-V」(Sputnik V)作為世界上第一
個新冠疫苗。但是該藥物幾乎沒有經過臨床研究測試,最重要的安全測試也被省略了,引
起了國際震驚。
不同患者之間有著相同數據?
現在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疫苗數據被拙劣的動過手腳。來自歐洲、美國、加拿大以及俄
羅斯本身,約40名研究人員在一封公開信中質疑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於9月初發布的
數據真實性。
公開信中專家標出了明顯重復的數據樣本,儘管每位受試者接受的疫苗形式相當不同,他
們在不同天當中,血液裡的抗體水準卻完全一樣,專家認為這非常奇怪。
此外能對抗新冠病毒的T細胞數據也相同,專家認為這不可能又是巧合。從統計學的角度
來看,可說是極不可能發生。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恩裡科‧布奇(Enrico Bucci)認為,這
種研究結果顯然是被偽造的。布奇對《莫斯科時報》表示:「這就像擲骰子,然後每次都
獲得完全一樣的排列數字。」
我們對俄羅斯疫苗的瞭解有多少?
在「衛星-V」中使用的Gam-COVID-Vac Lyo是由莫斯科加馬利亞流行病研究所開發的載體
疫苗。這種載體疫苗會從病毒中除去危險的致病基因,只留下一種病毒運輸工具,醫學稱
作為「病毒載體」。然後,這些無害的載體保留著病毒的遺傳物質,也就是說,新冠疫苗
會保留著新冠病毒的基因。接種者的身體會將遺傳物質識別為異物,形成針對該抗原的抗
體和特異性T細胞。因此,疫苗抗原是由接種者自身的細胞產生的。
使用先前已知的載體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因為安全性已經通過測試。然而若是免疫系統攻
擊載體,接種疫苗會導致副作用。
衛星-V是什麼意思?
終於又是第一名:早在8月中旬,即新冠病毒爆發後六個月,俄羅斯總統普丁自豪的介紹
了這款領先全球的新冠疫苗。
俄羅斯是第一個發布新冠疫苗的國家,也因此疫苗被命名為「衛星-V」,旨在刻意提醒有
史以來第一顆進入軌道的衛星。1957年,前蘇聯向全世界展示了這顆令人震驚的人造衛星。
為了強調新開發疫苗的可信度,除38名受試者之外,許多官員都進行了疫苗接種,包括普
丁的一個女兒。
巧合還是偽造?
這些數據樣本到底是巧合還是經過偽造,只能通過研究的原始數據來說明了。但是到目前
為止,俄羅斯國有的加馬利亞流行病研究所都還沒公開「衛星-V」的原始數據。
因此,研究小組寫了一封公開信給《柳葉刀》,他們在信中要求公開原始數據。在科學界
,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關注事項」(Note of Concern)來表示對研究的嚴重關注。
早在5月底,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就遭到了嚴厲批評,因為羥氯喹研究中的測試程
序失敗,還被發現故意偽造基礎數據。曾被譽為奇跡療法的羥氯喹不僅在許多患者中被證
明對新冠病毒無效,甚至抗瘧藥的治療導致了一些人死亡。
預計年底大規模接種
儘管跳過了最後的測試階段III,並且對研究數據的懷疑正在增加,首次大規模疫苗接種
將在12月進行。與疫情密切相關的專業人士應該優先接種疫苗,例如醫務人員或教師。
為了消除對俄羅斯疫苗的強烈懷疑,必須由獨立專家對原始數據進行仔細的檢查。
因此,研究在出版之前,醫學雜誌《柳葉刀》有沒有在同行評審過程中檢視原始數據也非
常令人懷疑。無論如何,《柳葉刀》已要求作者作出回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