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班在公司對面的三位數牛肉麵吃水餃,
聽到隔壁桌一位先生理直氣壯地對太太和孩子說
「我的認知是這樣啦,
如果醫院真的吼,跟時鐘說的一樣一切都照防疫流程,
但還是有醫護感染了,不就代表這個流程是有問題的嗎?」
小弟一時好奇流程是不是真「有問題」,
決定動手算算台灣防疫的成效。
台灣平均一名護理師照顧4-5床病患,
一週21班(3*7),依勞基法工時上限至少5名護理師才能輪班照顧5床病人
住院醫師通常每個月固定一組人輪值防疫病房
依每月8班上限,每月至少4名住院醫師才能cover一間醫院的防疫病房
台灣在去年4月接受治療人數達最高峰,
依衛福部公佈資料,4/7已有376人確診,61人解除隔離,
共315人同時於隔離病房接受治療
台灣有23間醫學中心、3間準醫學中心及76間區域醫院
我們假設這315床病人分佈在60間醫院好了,
至少240位住院醫師才能照顧所有確診病人。
因此截至目前照顧確診個案的醫護感染率為
1/(315+240)=0.18%,加上案839也才0.36%
如果採用醫護確診/總確診數,2/839=0.24%
那麼0.18%或0.24%這個數據到底是不是「有問題」呢?
根據BMJ去年發表的系統性回顧,全球醫護感染率3.9% (Soham et al., 2020)
這個數據還包含幾個國家未統計確診個案中有幾個是醫護人員,
因此3.9%絕對是被低估的。
在PAHO的數據中,美國共有超過13500000確診個案,其中有570000是醫護人員,
計算後的感染率也有4.2%。
在某些國家,甚至於一間醫院有高達10.6%的醫護人員感染(Jameela et al., 2020)
相比之下,0.18%還是忽略可能接觸病患體液的醫檢師、
需要近距離幫確診病患作影像檢查的醫放師、
頻繁進出各病房的傳送人員、
清理確診個案移動路徑與隔離病房的清潔人員、
支援插管的麻醉醫師、
在急診作篩檢的急診醫師、
照顧確診個案的主治醫師,
並且忽略住院醫師和護理師會輪值不同病房後計算出來的。
世上沒有100%成功的手術、
沒有100%準確的篩檢、
沒有100%抽不到的樂透、
當然也沒有100%有效的防疫規格,
呃好吧,可能有這種抽不到的樂透。
另外,完成上述這些估算不需要美國公共衛生博士學位,
你只要熟悉小學五年級的四則運算就能做到。
by 北部某住院醫師
Redmi Not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