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此文為闡述因疫情生活型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並非染病後身體的後遺症
完整標題: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否有損我們的記憶力
發稿單位:BBC
發稿時間:2021年6月24日
撰 稿 者:克勞迪婭‧漢蒙德(Claudia Hammond)
原文連結: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7563503
英文原文:https://reurl.cc/KAez2g
我在2020年11月寫了一篇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人們變得比較健忘的特寫。我這篇特寫開篇
是引述聽聞,報道有人告訴我,在疫情隔離期間,他們的記憶似乎經常讓他們失望。
在這篇報道中,我採訪了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人類記憶力研究員凱瑟
琳·洛夫迪(Catherine Loveday)。我們討論了疫情可能影響記憶的各種因素,但在那
個時候還沒有任何數據來量化這種記憶受損的感覺有多普遍。
現在,多虧了洛夫迪,我們有了數據。目前她正在凖備出版她的學術研究成果,不過在我
主持的BBC廣播4台的心理學節目中,她讓我事先略知一二。
洛夫迪在她的研究中,使用了「每日記憶問卷調查」(Everyday Memory Questionnaire
),讓受訪者對自己最近的記憶表現進行主觀評分。我們對自已記憶力的認知可能比你想
象的要好。
問卷會問這樣的問題:曾忘記把重要的事告訴他人嗎?
你是否曾打算閲讀某個讀物,但翻開書卻發現你已讀過?
有關這項新冠病毒大流行時代人們記憶力的研究,對每一個問題,問卷調查會問被訪者,
他們認為自己的記憶在疫情期間是改善了、保持不變還是變差了。調查獲得的數據似乎確
實符合我上次報道的傳聞證據。
只有很少數的幸運兒認為他們的記憶力有所改善,但參與實驗的80%的人說他們的記憶力
至少在某個方面惡化,這一比例比我們通常預期的要高得多。
我們必須記住,其中一些受訪者早已在社交媒體上響應過填寫問卷回答疫情期間自己記憶
是否出現問題的調查呼籲。換句話說,這類受訪者是自我選擇的樣本,他們可能是出於這
個原因才參加洛夫迪的問卷調查。但並不是所有的參與者都是這樣招募而來,而且無論他
們是如何參與進來,結果都相似。
最常見的記憶變化是忘記某件事或某個事件發生的時間,受訪者中有55%的人說這樣的事
曾發生在他們身上。這表明,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影響了我們的時間觀念,這不足為奇。
在我的著作《時間扭曲》中查閲關於時間感知的文獻發現,很明顯,我們某些記憶會帶有
所謂的時間戳印。如果一段記憶獨特生動,並且親身參與,此後成為我們不斷重覆講述的
故事,我們就能夠在我們的生命時間軸上精確地定位那段記憶發生在哪個時刻。
但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事件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凖確地定位在時間軸上。
這一問題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許多方面尤其如此。當然,你可能還記得第一次聽說需要居
家隔離的時候,或者(如果你夠幸運的話)你接種了疫苗的時候。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
,並沒有發生太多生動特別,或其他令人感興趣的事。
這一年多, 我們的活動範圍非常有限,無非是在線上開會、散步、看電視,還有在家吃
一頓飯而已。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覆,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日子過得好像是同一天。
上個星期三感覺就像之前的星期一,甚至很難知道你在哪個月到某個公園散了步,更不用
說記得散步的確切日子。
我很感興趣地發現,受訪者說他們記憶力變差的下一個最常見的類別是話到嘴邊就是說不
出那個正確的單詞。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舌尖現象」。我們都會時不時地經歷這種突然
的神經短路,而舌尖現象在回憶人的名字時則更為常見。通常,對方的名字過一會兒才會
想起來,「哦,對了,他叫湯姆!」 但已經太晚了。
為什麼話到嘴邊說不出的記憶失敗的現象在新冠疫情期間會增加,原因尚不清楚。現只可
能這樣解釋:在過去一年多時間,我們很多人是在家中獨自上班,或在公司上班卻要與同
事保持社交距離,因此與他人交談的機會很少。總而言之,我們缺少社交。
洛夫迪的新數據還揭示了其他常見的記憶退化,如忘記別人告訴你的事情,或者忘記做你
說過要做的事情。此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缺乏外部環境提供的記憶線索。過去我們是外出
工作,可以在辦公室四處走動,或去其他地方開會,經常與人邂逅。而現在有些人卻被局
限在家裏的一個房間上班,每天盯著同一個屏幕,在線上沒完沒了地開會。當人們較多外
出時,他們會經過常開會的房間或者看到有人走過他們的辦公桌,這種外在線索會提醒我
們,是的,我們需要為下次會議做報告或者明天是朋友的生日。
值得注意的是,最獨特的記憶,即那種帶著時間戳印的記憶或者我們傾向於牢記的記憶,
多數涉及的是發生在外面的事件。這可能符合這一假設理論,即我們離家外出時,大腦中
的海馬體變得更為活躍,其功能可能是為了確保我們永遠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徑。相反,如
果我們的生活局限在家,大腦中負責這種自傳式記憶的海馬體活躍度就有可能會減少。
因此,在這項有關居家隔離如何影響記憶力的新研究中,人們對自己記憶好壞的最大預測
指標之一是他們在一天之中走動了多少。那些能夠出門四處走動並進入不同建築者,或者
能夠在幾個房間之間走動者,較少會報告說自己記憶有困難。
另一個重要因素,初看更令人驚訝的是性別之差。女性稱記憶變差的可能性比男性要高。
這是怎麼回事呢?女性在疫情期間記憶下降的可能性更高,似乎是因為她們在工作環境、
人際關係中經歷了更多負面變化,總體壓力也更高。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相吻合,這些研
究表明女性受到居家隔離的打擊比男性要嚴重。
洛夫迪還要求受訪者描述他們在疫情隔離期間的一段難忘回憶。受訪者較多選擇2020年4
月的那段時間,即英國第一次封城的早期,而不是之後的隔離時候。某些受訪者選擇較多
的是身處自然美境的時刻,或人生重要時刻的開始或結束,如開始新工作,孩子出生,離
職和葬禮等。
受訪者也可能描述與朋友或家人相處的一些平常事,但會是一種不尋常的方式。比如一名
受訪者談到了和媽媽一起打乒乓球,但媽媽卻戴著手套和口罩。好消息是,這些所謂的情
景記憶非常詳細。洛夫迪總結道,「我認為這表明我們的記憶系統並沒有『壞掉』,只是
沒有一直保持全速運轉而已。」
這表明,當一切回歸常態,生活再次忙碌,只要我們沒有認知障礙,舊的記憶線索將會一
一浮現,我們有效的記憶力應該會恢復如初。就像這奇怪而悲傷的一年的其他方面,記性
變差問題也將很快從我們的腦海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