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609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2-06-09 22:24:10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d6fRAiCNg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病例:72,921 例
境外移入:46 例
死亡個案:211 例
縣市分佈:
臺北市五千一百二十九例、新北市一萬零二百零一例、桃園市六千二百九十八例、臺中市
一萬零五百七十例、臺南市六千三百五十五例、高雄市一萬零八百二十二例、基隆市九百
八十三例、新竹縣一千七百八十三例、新竹市一千五百二十五例、苗栗縣一千七百一十二
例、彰化縣五千二百六十六例、南投縣一千四百八十例、雲林縣一千七百一十七例、嘉義
縣一千四百零五例、嘉義市九百三十七例、屏東縣三千一百三十例、宜蘭縣一千二百八十
五例、花蓮縣一千一百二十七例、臺東縣七百九十二例、澎湖縣二百五十例、金門縣一百
四十九例、連江縣五例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ti9gWdd.jpg
https://i.imgur.com/0hKTBM5.jpg
https://i.imgur.com/E9i75PW.jpg
https://i.imgur.com/h1Gm1B4.jpg
本日新增五百七十五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三百八十四例中症、一百九十一例重症,輕症、
無症狀比例是百分之九十九點六七。在二百一十一例死亡個案中,一百九十七例具有慢性
病史、一百三十七例沒有打滿三劑疫苗(八十三例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一百二十六
例為年齡超過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分佈介於十多歲至九十多歲。
青少年重症死亡個案:
 ・十七歲男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兩劑疫苗(五月才施打第二劑)。於五月
        三十日開始出現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嗜睡、意識不清等症狀,送至
        急診後發現血氧、血壓偏低,檢測PCR陽性、確診新冠,因呼吸困難
        而插管使用呼吸器,收治於加護病房。經診斷有肺炎併呼吸窘迫,使用
        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因併發敗血性休克及多
        重器官損傷,不幸於六月一日過世。
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目前累計四例,包括肺炎三例、心肌炎一例;其中兩例死亡。
兒童重症個案:
 ・五歲男童:為來自北部、經媒體報導的國內第二例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個案,本身
       沒有慢性病史。
       ◆四月三十日:出現發燒、腹痛和嘔吐症狀後,確診新冠病毒;不過已經
              順利康復解隔離。
       ◆五月廿六日:再度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以及結
              膜發紅的情形,到診所就醫後服用退燒藥,但仍持續高燒
              七天,每日體溫可達四十度。
       ◆六月二日 :再赴醫院就醫,經檢查發現結膜充血、腹痛等足以令醫師
              懷疑為MIS-C 併發症的症狀,且更確認到發炎指數升高,
              超音波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擴大,因此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
              等藥物治療。
       ◆六月七日 :因為病情好轉,已順利出院。
https://i.imgur.com/UrGeENt.jpg
該小朋友合乎確診後第四週時出現一些持續發燒的症狀,而且發燒大大概七天左右,事實
上是很久的;同時以合併的症狀來講,他具有腹痛、腹瀉、嘔吐及眼睛充血的情形。以目
前來講,該些症狀在初期可以先行辨認,如果確診後的小朋友在康復解隔之後發生該症狀
,要高度懷疑可能出現的MIS-C 併發症。再次重申,黃瑽寧醫師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曾提
醒,只要接種至少一劑的疫苗,就可以降低MIS-C 的發生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文獻
是百分之九十一、有的百分之九十四、有的百分之九十七,各國的報告差不多是說疫苗可
以有效降低MIS-C 的發生率達九成以上。
該案例也等於在提醒MIS-C 可能產生的併發問題,該例有特別看到影響心臟的部分,所以
在診斷要件中提到心臟,可能包括像是心包膜炎、瓣膜炎,也包括冠狀動脈異常,而該案
確實是有在超音波的時候發現有冠狀動脈擴大的情形,不過經過醫師診治後,已順利好轉
康復,所以即時辨認、即時就醫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特別提醒家長要注意小朋友在確診
後六週內的症狀;還沒有確診的小朋友,則是建議盡快帶去打疫苗,在符合接種疫苗的年
齡內,五歲以上都可以接種 COVID-19 疫苗,以降低確診時出現的嚴重MIS-C 風險。
三、口服藥使用情形
https://i.imgur.com/2mm683L.jpg
整體使用量稍微少一點,但還是相當有效率,倍拉維九千三百三十五份、莫納皮拉韋一千
七百四十三份,共一萬一千零七十八人份,佔率維持在單日確診數的百分之十以上。
四、COVID-19 醫療資源統計表
┌───┬────────────┬──────┬──────┬──────┐
│ 編號 │ 類型 │ 全國總床數 │ 空床數 │ 空床率 │
├───┼──────┬─────┼──────┼──────┼──────┤
│ 一 │ 病床(專責 │ 全國 │ 14,636 │ 6,625 │ 45.3% │
│ │ +負壓) │ (209 家) │ │ │ │
│ │ ├─────┼──────┼──────┼──────┤
│ │ │ 臺北區 │ 5,433 │ 2,587 │ 47.6% │
│ │ │ (56 家) │ │ │ │
│ │ ├─────┼──────┼──────┼──────┤
│ │ │ 北區 │ 2,040 │ 1,030 │ 50.5% │
│ │ │ (28 家) │ │ │ │
│ │ ├─────┼──────┼──────┼──────┤
│ │ │ 中區 │ 2,415 │ 1,000 │ 41.4% │
│ │ │ (40 家) │ │ │ │
│ │ ├─────┼──────┼──────┼──────┤
│ │ │ 南區 │ 1,703 │ 515 │ 30.2% │
│ │ │ (30 家) │ │ │ │
│ │ ├─────┼──────┼──────┼──────┤
│ │ │ 高屏區 │ 2,601 │ 1,247 │ 47.9% │
│ │ │ (42 家) │ │ │ │
│ │ ├─────┼──────┼──────┼──────┤
│ │ │ 東區 │ 447 │ 246 │ 55.0% │
│ │ │ (13 家) │ │ │ │
├───┼──────┴─────┼──────┼──────┼──────┤
│ 二 │ 中央集中檢疫所 (53 家) │ 7,778 │ 4,321 │ 55.6% │
├───┼────────────┼──────┼──────┼──────┤
│ 三 │ 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 │ 4,661 │ 2,350 │ 50.4% │
│ │ (49 家) │ │ │ │
└───┴────────────┴──────┴──────┴──────┘
*資料截止時間:2022/06/09 07:00
南區一直在增開病床,雖然空床率稍微高了一點,仍將持續要求增開、並繼續監控。
五、本土病例趨勢
https://i.imgur.com/JBK1GZo.jpg
目前累計確診率是百分之十一點四,前一段時間在高原期,如今從七日移動平均值的整體
趨勢來看,約略在稍微往下降。連假期間的確診數是六萬多、五萬多,到後來變八萬多,
本日七萬多,大概近七天平均下來差不多是七萬,因此扣掉連假的因素,還是在七萬徘徊
、沒有明顯的提高。
https://i.imgur.com/Q1S7wX6.jpg
進一步以六都來看,臺北市、新北市的確診數開始下降,看起來較為明顯,台北市確診率
已達百分之十一點九八、新北百分之十七點四三,桃園市百分之十四點九六,涵蓋率都比
較高,而台中市百分之九點三七、台南市百分之八點三八、高雄市百分之九點七,則在百
分之十以下、有點在高原徘徊,但過了端午節之後,直至本日並沒有看到大規模病例反彈
,雖然連假效應通報慢數天,卻沒有因為人潮流動而增加很多案例,至少目前尚未看到,
預期端午連假對疫情影響應該很低。不過近兩日的死亡人數增加,值得密切注意,目前對
於案例分析沒有發現異常情況,通常以高齡、未打疫苗、長期慢性病者居多,會加強醫院
診治,希望盡量努力挽救生命。
六、疫苗施打統計
昨日接種劑量:83,841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0.66%
第二劑:82.19%
基礎加強劑:0.90%
追加劑:67.15%
問與答
東森:
一、有醫師說「長新冠沒有診斷碼,所以數字難以統計」,請問會否給予?是否有打算明
確告訴國人可能是需要就診的長新冠症狀?
二、某學者認為「流行高峰過後的致死率,計算方式常常會有謬誤,因為作為分母的『確
診個案通報數』可能會下降,變小後導致致死率偏高」,所以覺得不應繼續算下去,
請問看法?
陳部長:
一、衛福部已委託健保署,開設長新冠的整合醫療計畫,以免復原者在需要照顧的時候,
要跑多個門診、增加困難度。總共一百零五家申請承作,但不是每家都有收到病人、
高高低低都有,目前共有四十一家醫院收治七百八十七位病人,其中台北市四百二十
人、新北二百零一人,其餘縣市相對較少。
羅副組長:
一、去年十二月一日時,健保署已公布國際通用的染疫診斷碼U09.9 (Post-COVID Condi-
tions),可以讓醫師使用來進行通報,但由於不是法定傳染病,因此沒有通報義務,
只是讓醫師在進行內部或外部的統計時使用。就一般的就醫過程來講,確診解隔的病
人可能會容易出現呼吸道、皮膚、神經認知功能相關症狀,例如掉髮、紅疹、憂鬱、
焦慮、失眠、腦霧、心悸等,都是在康復者門診的常見症狀,將由胸腔科、復健科等
醫師組成整合照護團隊,讓康復者掛門診後有一站式服務進行檢查和治療。
陳部長:
二、在本波疫情剛開始起來時,致死率可能會低估,當時用確診案例,因發病、不治的時
間還沒到,導致死亡個案相對較少;接著發展到一段時間,則會轉為持平,換句話說
在確診數和發病日趨於一致的時候,致死率變得相對的一致;再待至疫情往下降時,
由於確診數較少,會導致致死率變高。有人建議可用死亡率、每百萬人多少死亡等數
據來看,可是卻沒有辦法反映到當下情況;也有人說用發病日或確診日來看死亡,可
是這又是校正回歸,因此要看接近一點,就用七日移動平均值來看,確診數拉得較廣
,與真正情況更貼近,但數字都有侷限性,瞭解來由與算法後,才能瞭解所代表的意
義。
台視:
一、某國內專家分析,「台灣的染疫死亡數平均十三天即翻倍,高居全球第二塊」,請問
和國際的數據相比,死亡的攀升是否很快?
二、日本近期開放旅遊、團進團出,同時密切接觸者經判定後不能以篩代隔、還是需要隔
離,請問未來在開放旅客入台的時候,是否有可能參考他們的作法?
陳部長:
一、增加上有時間落差,因為這是一、兩天而已,很難用一天的情況來判定說所有。死亡
數增加印象中應該是香港快得很驚訝,如果說現在台灣比他們還快,還要比對一下。
目前台灣致死率約千分之一點零五,意即萬分之十點五。
二、還沒有定案,不過基本上規矩會儘量一致,免得在混亂之中弄得不知如何遵守,反而
會讓制度陷入混亂。
中視:(沒開麥克風)
一、美國莫德納公司宣布,已成功研發出二價的「mRNA-1273.214 」疫苗,請問台灣還有
多少的莫德納沒到貨、之後來的是否均為次世代疫苗?
二、疫情是否仍如原先的預估,可望於六月十日反轉?
陳部長:
一、大概還剩下一千多萬,印象中第一批是五百萬、之後也進貨四百多萬。合約本來包含
次世代疫苗的選擇權,但尚未看到技術性資料,只是有該額度可讓台灣選擇,同時也
可以選用既有的疫苗。
二、端午節對疫情並未造成很大突發狀況,還是穩定的狀態,故仍以原來估算看待疫情。
ETtoday:
一、如果說還有約一千多萬劑疫苗沒有到貨,現在國內剩餘的莫德納還有多少?到時是否
均改採次世代疫苗?
二、針對機組員檢疫改為「零加七」一案,簽核進度如何?該制度是否有可能自六月二十
日起實施?
三、長新冠就診的數據統計是截至何時?
陳部長:
一、未來的邊境規定,目前還沒定案。
三、是到一一一年六月八日。
莊發言人:
二、目前還有三百七十一萬劑疫苗庫存,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的出貨時間還不知道,美國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六月底才會審查,台灣方面會請公司儘快提供資料,以供食藥署
參考,同時還要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作成討論、莫德納公司提出次世代疫苗
的供貨時間表,中間存在著一些未定期程,供貨前還有一些人要打,將視施打狀況來
決定原本的疫苗與次世代疫苗之分配方式。
TVBS:
代黨政組提問:
一、國民黨立委在上午指控並質疑,「在恩恩的延遲就診原因中,提到一九二二當時管不
到一一九,所以一九二二確實有責任」,請問對於責任歸屬問題的看法?
二、目前的例行記者會是否有規劃在什麼情況或標準下減少召開次數?有無計畫六月底之
後停開?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開記者會是報明牌」,請問看法?
陳部長:
一、每個制度設計都有目的和侷限性,而一九二二事實上只是一個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的
中心,自民國九十三年起成立,為發包委託民間經營的單位、不具有公權力,係透過
招標、承辦,提供民間一定的教育訓練,並有操作指引作為參考,在招標文件、公開
評選說明書中都寫得很清楚。一九二二人員會進到電腦,面對各種問題,有範例來回
答,如果涉及不同單位的業務,像是金管會、勞動部等,無法回答的問題會轉到該單
位回報。如果一時之間忙線無法回覆,會錄下音檔、於二十四小時內回電。這段時間
對每項制度都會檢討,也樂意於精進制度,一步步把每項做得更好,但是要談到責任
範圍,一九二二僅負責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且由民間經營。
二、對於記者會,有人覺得有需要、有人覺得沒需要,有一段時間開記者會的需要性很高
,這是政府對於政策和訊息向大家說明的平台;至於形容成報明牌,這樣有點不太好
。每個政府單位都有它的功能,「我們的功能很清楚,大家有問題,我們用記者會來
回答;有重要政策,用平台來宣布。」開記者會建立了一定的公信力,傳播政策效率
也很高。
華視:
美國預計將於本週批准Novavax 疫苗在全美分發,某專家基於考量本土疫情維持在高原期
,而呼籲加速審查EUA。請問目前的進度如何?
周署長:
目前技術資料已經寄給食藥署,應該已經審查一段時間了,也許很快就會召開會議,不過
這部分由該署依據他們的審查進度決定。
寰宇:
一、斯洛伐克來台參訪團的團長和副團長確診,而他們曾經和總統及蘇揆有過接觸,請問
是否有掌握接觸者的健康狀況?
二、目前快篩試劑的庫存非常多,何時會考慮取消單雙號的領取分流?
陳部長:
一、據悉確診個案五日入境、隔天PCR檢驗結果陰性,八日再採檢時變為陽性,目前身
體狀況應還算穩定,醫療機構部分會盡最大能力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居家隔離部分
,目前僅有同住者才有規定,如果有症狀,可先進行快篩;沒有的話,原則上平常把
口罩儘量戴好即可。
二、將會好好研究。
中視:
一、國外某研究發現,如果同時感染新冠和流感,重症和死亡的機率都會提高,因此台大
的陳秀熙老師建議「要超前部署流感疫苗和藥物」,請問現階段是否有規劃?
二、國人什麼時候有機會出團到國外旅遊?是否有可能在九月?
周署長:
一、流感相關防治疫苗、藥物準備都從未鬆懈過,今年預計買六百三十萬劑,包括代其他
政府機構買;抗病毒藥物的庫存也充裕,有三百八十七萬人份的藥物儲備,應該足夠
國內所用。
二、不敢講說一定有,只是照現在的情況發展、各國國門開放的情況,可能性應該是有。
民視:
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的家屬反映「法醫相驗的時候,CT已經不具有傳染力,但還是在二
十四小時內被火化」,因此不太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作法不太一致之情況下,到底要聽誰
的?
陳部長:
因為現行規定是在確診死亡後二十四小時內要報告,所以如果完成了需要做的事情,還是
以儘速火化為原則。
中視:
行政院說「儘量讓民眾可以瞻仰遺容」,請問是否有規劃執行方式、開始時間?
陳部長:
從一開始公告就說明這個病例二十四小時之內需報告,對屍體的處理是原則上要火化,如
果要深埋、要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核准。而遺體要包覆兩層屍袋使用消毒液,關起來之後
就不能再打開,所以瞻仰遺容有其困難性,包含屍袋打開可能有殘餘氣體,沒放冰櫃要瞻
仰也有困難度,事實上處理遺體的人會更瞭解。不過沒有關係,後續會請處理殯儀的業者
或民政單位,針對大體入殮提出意見後再一起討論。
年代:
是否有最新死亡率的統計?國際間死亡率的排行中,台灣是否正在超前?
周署長:
差不多是千分之一,出頭一點點的樣子。
陳部長:
是千分之一點零五。
TVBS:
一、一般旅客還不打算開放縮短檢疫天數,請問是因為擔心 BA.4、BA.5 等其他變種株進
到台灣,還是有其他的考量因素?
二、有民眾要用電子居隔下載系統申請保險,但卻被保險公司以「不能使用電子的」為由
而拒絕,可是先前指揮中心曾表示「不得拒絕」,對此會否有罰則?
陳部長:
二、恐怕要向金管會確認,因為基本上整個保險是從合約衍生而來,所以需要瞭解法律義
務,不過電子證明都是有效的。
ETtoday:
去年在新冠方面採取「全死因統計」,但今年似乎排除了總共六百零三例的新冠死亡,請
問修改的原因為何?被排除的個案主要是什麼情況?
周署長:
因為後來檢討發現有些死因與新冠連結困難,經過專家諮詢後才進行調整,包含自殺、意
外、本身有明顯其他死因經專家判定等與新冠無太大關係原因死亡排除、不列入統計,以
更能反映 COVID-19 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並更貼近事實。
陳部長:
死因統計是因為有了傳染病才會較為敏感,但事實上也是一件複雜的學問,主要須看各類
死因的分配比例與背景值的不同之處,如果全都歸因到單一傳染病,會讓其他死因被忽略
掉。
ETtoday:
是否可以說明該六百零三例的細節?
周署長:
至六月八日為止的統計中,看到有五百五十三例被排除,其中:
①死亡證明隻字未提新冠肺炎:227 例
②死因列在「其他」:271 例
最直接(明確)的死因會寫在甲欄,而甲的先行原因(潛在病因)則會寫在乙、丙、丁
欄,除此之外還有另一欄為「其他」,屬於對於死亡有影響的疾病或身體狀況,但與引
起死亡疾病或傷害無直接關係。
③意外、自殺:39 例
④經專家研判疾病與 COVID-19 不屬同一個病程:16 例
中視:
請問指揮中心是否有打算授權地方政府,以自行規劃確診往生者的殯葬指引?
陳部長:
只要符合公共衛生的感控措施,也要看內政部對於民政管理上的要求,如果有需要,將樂
於配合討論。
台視:
一、有家長反映其小孩康復解隔後,被老師擅自公開快篩結果,請問該部分是否算在法律
保障的健康資訊範圍內?
二、有老師覺得家長協助快篩結果可能不是很精準,希望可以自己幫小孩篩,請問是有這
等權限嗎?
莊發言人:
一、《傳染病防治法》闡明,病人的資訊不得洩漏,但如果已經康復,事實上會認為生病
事實上是個人隱私,尤其在康復之後並沒有傳染力,不太清楚該老師公布快篩陽性的
用途。目前經醫師確認快篩結果後得算作確診,事實上這也是重要的資訊。
陳部長:
一、教育不是指揮中心的專業,但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尤其在學校的場域,任
意在大庭廣眾講病人的個人資料,事實上是不好的、且沒有達到任何教育上所必要的
意義。
二、如果家長和學生都同意,當然沒有什麼好反對的。如果覺得懷疑性非常的高,也許建
議給醫生、讓專業的來判斷。學校是一個教育的場合,對於學生身心靈的照顧,相信
應該要得到等同的重視才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