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624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2-06-25 23:59:41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3X7pFjStM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病例:45,678 例
境外移入:89 例
死亡個案:152 例
縣市分佈:
臺北市三千一百八十九例、新北市五千八百零八例、桃園市四千零二十例、臺中市六千六
百六十七例、臺南市四千三百四十七例、高雄市六千四百一十三例、基隆市五百五十八例
、新竹縣九百九十九例、新竹市八百六十六例、苗栗縣一千零三十三例、彰化縣三千三百
一十八例、南投縣一千一百三十四例、雲林縣一千四百零六例、嘉義縣八百八十五例、嘉
義市五百九十例、屏東縣二千一百三十六例、宜蘭縣七百八十三例、花蓮縣六百六十九例
、臺東縣四百六十一例、澎湖縣二百零九例、金門縣一百五十一例、連江縣三十六例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VMAk5Le.jpg
https://i.imgur.com/spN0Sc2.jpg
https://i.imgur.com/8L8g8Iu.jpg
https://i.imgur.com/B4MuHnX.jpg
本日新增三百七十二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二百四十三例為中症、一百二十九例為重症,輕
症、無症狀的比例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五九。大部分死亡個案仍是具慢性病、沒有打滿三劑
疫苗者,年齡超過八十歲的個案目前也是超過一半,年齡層介於十多歲至九十多歲。
兒童死亡個案:
 ・十二歲男童:本身有先天性肌肉系統疾病,六月廿一日早上出現頭痛,如期到學校上
        課,中午後出現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搏過速,但沒有發燒、胸痛、
        咳嗽、流鼻水等,半小時後在學校昏倒,緊急送醫但到院前沒有生命徵
        象,經醫院急診急救無效而不幸過世,檢驗出新冠肺炎陽性,死因為心
        肺衰竭及新冠病毒確診。確切死因目前還未判定,因為沒出現急性感染
        新冠之上呼吸道症狀,也沒出現胸痛、嘔吐、腹瀉等類似MIS-C 症狀,
        新冠肺炎是否為直接或間接死因尚無法確定,暫時先歸入「到院前死亡
        」個案,和「家中死亡」同列。
目前兒童重症累計六十八例,其中死亡數增至二十例。
年輕死亡個案:
 ・十九歲男性:本身有氣喘病史,曾接種兩劑BNT疫苗,五月開始逐漸四肢無力、疲
        倦、肌肉痠痛,五月底、六月初開始走路會喘,因連續兩天呼吸困難的
        症狀加劇,六月五日到急診就醫,當時檢驗PCR陽性確診,檢查發現
        肝指數、肌肉酵素異常,懷疑是有橫紋肌溶解症及急性肝炎,住院經過
        治療後一度好轉。然而六月十八日該個案突然意識改變及休克,緊急轉
        加護病房並插管治療,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隔日還使用葉克膜,雖
        積極救治仍無法恢復血壓,六月二十日不幸過世,死因為急性肝炎、橫
        紋肌溶解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也有新冠病毒感染但並非主要死因。在
        住院過程中,不管是免疫系統、細菌病毒感染或抗原檢驗等,該案都沒
        有找到有其他感染或免疫系統方面的病徵,目前死因有待進一步釐清。
        雖然死亡診斷有提及新冠感染,但也不能排除可能是急性病毒感染,導
        致橫紋肌溶解或肝炎。
三、陳部長雜談
隔了將近兩個星期未見面,不過相信署長與兩位副署長都能把疫情報告得很清楚,也相信
整體社會對現在的疫情情況應該也是很瞭解。解隔後僅有一天在居家辦公,其餘都是在疾
管署辦公,只是要避開公開見面的場合或者使用視訊,現在都好了、有人也一直在關心,
因為可能會想有時可能會近距離碰到不特定的人,因此為了減少擔憂,才每日例行進行一
次快篩,至本日上午終於出現「清清楚楚一條線」。大致上只要戴好口罩,就算面對面接
觸,也不會造成太大威脅,請放心。
四、部分地區急救責任醫院調整專責病房開設比例
施行日期:六月廿四日(即刻開始)
考量北部地區 COVID-19 疫情趨緩,為利病床之妥善運用、避免輕症病人排擠到一般需要
看病者並造成壓力,自即日起,臺北區及北區急救責任醫院得彈性調整專責病床開設比例
(原為百分之三十):
◆急性一般病床五百床以上者,專責病床開設比例得為百分之十至十五
◆二百至四百四十九床者,專責病床開設比例為百分之五至十
另臺北區及北區之(準)醫學中心專責ICU開設數調整為十五至二十床,惟仍須依傳染
病防治網網區指揮官指示調整,執行基本增減的調控。
五、調整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探)病措施
在現行原措施上,北北基桃、高花禁止探視,今重新開放。
施行日期:六月廿四日(即刻開始)
探病管理原則:
 ‧有條件放寬全國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
  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
  探病
  *如果長期不開放看病,對身心健康也許會有妨害
 ‧探病時段仍為每日固定一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兩名訪客為原則
  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
  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十四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
  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十五天(含)以上至三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醫院陪病者:
 ‧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一人為限;病人為兒童(十二歲以下)、老人(六十
  五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
  等),陪病人數上限為兩人
 ‧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兩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
  於入院陪病前篩檢。陪病者以公費篩檢及免定期篩檢之條件,調整為完成疫苗追加劑
  接種達十四天(含)以上者
六、調整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訪客/陪伴者/陪住者管制措施
施行日期:六月廿四日(即刻開始)
放寬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管制措施:
 ‧調整為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
 ‧訪客應出具探視當日 COVID-19 抗原快篩(含家用抗原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
  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十四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
  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十五天(含)以上至三個月內」,得免除篩檢
調整陪伴者/陪住者免除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
 ‧考量第三劑的施打比例將近七成,免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改為完成 COVID-19 疫苗
  追加劑達十四天(含)以上
 ‧曾確診 COVID-19 者,解除隔離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十五天以
  上至三個月內,可免除篩檢
 ‧陪伴者如果尚未完成 COVID-19 疫苗追加劑達十四天(含)以上,即應出具探視當日
  COVID-19 抗原快篩(含家用抗原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現有陪住者若無法替換,則應每七天進行一次自費篩檢(含家用抗原快篩)
對於打兩劑未滿三個月者之處理:
原則上仍可視為完整接種,同樣符合免篩條件。請住宿機構、醫院再看公文內容,當中有
較完整的說明。
七、接種優惠期間延長
在廣泛疫情的情況下,打疫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在長者方面,對於重症跟避免
生命傷害都非常有幫助。為鼓勵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儘速前往接種 COVID-19 疫苗,接種任
一劑者,各地方政府提供五百元(含)以下衛教品及每人兩劑快篩試劑之措施延長至二零
二二年七月卅一日止。
八、指揮中心提供社區式機構定期公費快篩措施說明
施行期間:六月廿七日起至七月卅一日止
服務對象定期快篩措施:
◆每週定期快篩二次
 ‧二至十八歲則每週一次,未滿二歲免篩。
 ‧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未滿二歲有症狀則採PCR。
◆篩出陽性個案,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視訊診療,提供個案/家屬正確衛教及領藥資訊,
並協助服務對象依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
工作人員定期快篩措施:
◆每週定期快篩至少1次,有症狀時進彳亍快篩。
★服務對象及工徹員確診三個月內免篩檢
★社區式機構類型包含:社區式長照機構(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附設於各類住宿
式機構之日間照顧服務、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身心障礙社區式服務單位、早期療育機
構以及托嬰中心等
*近日內將再調查,並持續發放公費快篩試劑。希望能夠及早在偵測到陽性病人的時候,
請地方衛生局聯絡醫療機構、分派案件,並執行領藥、分流就醫的措施
九、第三輪家用快篩實名制
現在大概已經不用排隊了,但有人用的快、有人用的慢,因此宣佈如下:
施行日期:七月一日
┌──────┬────────────────────────────┐
│ 販售模式 │ 口罩實名制一點零藥局通路販售 │
├──────┼────────────────────────────┤
│ 販售地點 │ 全國四千七百五十三家健保特約藥局和七十九個偏鄕衛生所 │
├──────┼────────────────────────────┤
│ 販售對象 │ 無年齡限制,每人均可購買;須持有健保卡/居留證 │
├──────┼────────────────────────────┤
│ 購買份數、 │ 每身分證字號僅能購買一次(可代購),一份五劑,每劑一百 │
│ 販售價格 │ 元,共五百元 │
├──────┼────────────────────────────┤
│ 販售資訊 │ 健保署、食藥署、藥師公會官網 │
│ 查詢方式 │ │
└──────┴────────────────────────────┘
*無需單雙號分流
十、口服藥使用情形
https://i.imgur.com/XP17xyv.jpg
大概也很規律性,現在使用上算是相當的順暢。廿三日共開立七千二百五十一人份,其中
倍拉維五千七百九十九人份、莫納皮拉韋一千四百五十二人份。
針對某些單位持續質疑藥物使用速度一事,要澄清絕對沒有慢。以各國的情況比較:
┌────┬─────┬──────┬──────┬──────┐
│ 國家 │ 總採購量 │ COVID-19 │ 口服藥使用 │ 確診個案 │
│ │ (萬) │ 確診個案數 │ 量(人份) │ 藥物使用率 │
│ │ │ (萬) │ │ │
├────┼─────┼──────┼──────┼──────┤
│ 臺灣 │ 102.7 │ 327.6 │ 251,252 │ 7.67% │
│ │ │ 2022.01.29-│ 2022.01.29-│ │
│ │ │ 2022.06.18 │ 2022.06.18 │ │
├────┼─────┼──────┼──────┼──────┤
│ 美國 │ 2,310.0 │ 3,470.7 │ 1,659,708 │ 4.78% │
│ │ │ 2021.12.17-│ 2021.12.17-│ │
│ │ │ 2022.06.12 │ 2022.06.12 │ │
├────┼─────┼──────┼──────┼──────┤
│ 日本 │ 360.0 │ 712.0 │ 199,783 │ 2.81% │
│ │ │ 2022.01- │ 2022.01- │ │
│ │ │ 2022.05.31 │ 2022.05.31 │ │
├────┼─────┼──────┼──────┼──────┤
│ 香港 │ 150.0 │ 116.0 │ 27,799 │ 2.34% │
│ │ │ 2022.02.01-│ 2022.02.01-│ │
│ │ │ 2022.05.01 │ 2022.05.01 │ │
├────┼─────┼──────┼──────┼──────┤
│ 韓國 │ 207.1 │ 1,409.9 │ 187,115 │ 1.33% │
│ │ │ 2022.01.14-│ 2022.01.14-│ │
│ │ │ 2022.04.07 │ 2022.04.07 │ │
├────┼─────┼──────┼──────┼──────┤
│ 英國 │ 498.0 │ 1,110.3 │ 23,842 │ 0.21% │
│ │ │ 2021.12.19-│ 2021.12.19-│ │
│ │ │ 2022.06.12 │ 2022.06.12 │ │
├────┼─────┼──────┼──────┼──────┤
│ 新加坡 │ 10.0 │ 108.5 │ 未對外公布 │ 未對外公布 │
│ │ │ 2022.01.01-│ │ │
│ │ │ 2022.06.18 │ │ │
└────┴─────┴──────┴──────┴──────┘
註:各國/地區確診數資料來源為各國政府官網、OWID、WHO與JHU網站,惟各
國公告數値可能因後續流病資料修正、通報與計算定義、數値增補更新或傳檔等許多
因素,使資料來源之確診數値不一定完全相符。
台灣的用藥量已為確診人數的約略百分之八,只是把時間再調整來了,仍是用得最多、最
快的,由該數據可見使用藥物的效率是高的。
https://i.imgur.com/1p4E0F6.jpg
對於長照機構的使用也非常快,達到確診時可以投藥,比例已從四月中旬的百分之五十六
來到六月下旬的百分之八十九,比例都是非常高的。某些單位稱「使用藥物的速度太慢」
、「對長照機構的投藥已經晚了一年」等語,該知道現在的口服藥物都是今年才有的新藥
,去年不會有未來藥,請在講法上先把資料查清楚。
十一、疫苗施打統計
昨日接種劑量:132,715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1.26%
第二劑:82.89%
基礎加強劑:0.89%
追加劑:69.77%
問與答
TVBS:
一、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今年至今已有三萬餘人染疫,其中六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新增一百
三十八位住民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二點二。想請問的是,相較於其他國家,該數據是
否很高?能怎樣改善?
二、高雄有小朋友隔了三十二天,打第二劑的莫德納疫苗之後出現心肌炎,醫師也診斷屬
於打完疫苗出現的反應,家長很難過、懷疑指揮中心的「隔四週打沒問題」論,請問
會否覺得兒童莫德納的兩劑間隔還是太近?
羅副組長:
一、按照其他國家的長照機構染疫致死率,英國估計是百分之五點五、香港百分之六點九
,但由於疫情發生的時間點比台灣早,當時投藥和疫苗接種情形和現在不同,比較基
礎上有不同,僅能作為參考,表明同樣是在Omicron 的疫情之下,其他國家的染疫致
死率大概是百分之五至七之間的偏高。
https://i.imgur.com/Yc1vLjh.jpg
從八十多歲的年齡層來看,國人的八十多歲染疫致死率是百分之二點四七,和長照機
構的百分之二點二、平均八十多歲的死亡年齡事實上是相當的。當然如果和全年齡層
的百分之零點一五比較,當然是偏高,不過因為機構住民本來以高齡長者為絕大多數
,統計顯示機構內八十歲以上長者的死亡個案佔該年齡層整體的百分之五十八,所以
事實上不太適合用全年齡層來相比,尤其全國染疫人口集中在二十至五十多歲,可能
沒有慢性病等高風險因子,死亡可能性低很多,各年齡層致死率以七十歲以上的族群
佔大多數。
陳部長:
一、按照英國和香港的情況來看,台灣的百分之二點多不算高,現在也希望透過長照機構
的例行性快篩,一般型的機構也好,住宿型機構、日照機構都好,透過這類不斷週期
性的措施,及早把病人找出來、及早給藥,希望能夠再把可能的重症及對於死亡的風
險繼續降低。但要強調,要做任何的比較之前,有數個特別的風險一定要考慮,比如
在 COVID-19 高疫情的情況下,從世界各國的統計中可見,年齡是一個最主要的風險
因素,因此比較時須按群體進行年齡的校正,否則比較的意義將變得低了一點。
莊發言人:
二、美國研究指出,mRNA疫苗在青少年引發心肌炎的機率,以男性較高,比率為百萬分之
二;台灣第一劑發生心肌炎的通報個案目前有兩例,比率約為百萬分之一點八,但第
二劑則到本日才有第一次通報。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會議上也曾針對該議題
討論,該名高雄男童個案目前也已康復出院,事實上心肌炎都有討論到,但目前看起
來都是屬於輕症。疫苗仍能避免重症及死亡機率,尤其目前還處於社區流行的階段,
專家、委員認為還是利大於弊。
鏡電視:
在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後,國內是否也要啟動採購天花疫苗、抗病毒藥物的計畫
?預計國人最快什麼時候可以打到疫苗、哪些族群可以優先施打?
陳部長:
疫苗大概不會是普遍性的,而是針對特別的人或情況。
周署長:
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大量施打對抗猴痘的疫苗,一般而言只會針對照顧猴痘病人的醫護、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或者跟病人在短時間內密切接觸的人,使用對象是很有限的。指揮中心
正在和疫苗公司接洽當中,以商談供應的問題。
民視:
一、部長本人隔離了十二天,近日很多人關心身體狀況,請問除了因為年紀及慢性病的影
響之外,是否認為抽菸也導致狀況受到影響,讓呼吸道症狀更嚴重?隔離過程當中是
否有抽菸、會否想再挑戰一次戒菸?
二、報載清冠一號打算從七月一日起,十三歲至六十四歲確診者改為自費,請問中央目前
對該政策的規劃考量為何?
陳部長:
一、謝謝關心。看起來確診同仁的情況各有不同,症狀普遍都是中等到輕微,持續大概三
天,染疫後發燒也幾乎沒有到三十八度以上,骨頭痠痛不到爬不起來,只是咳嗽時會
感覺骨頭痠。很高興地報告,戒菸相當成功,有兩位可以替他證明,一位是太太,另
一位是機要秘書。也許隔離不抽菸對復原有所幫助,因此順勢與有抽菸的人推廣,疫
情之下對呼吸道的攻擊較多,如果能及時戒菸,對身體的幫助也很好。至於「隔離期
間是否要用清冠一號」的提問,自己因為用了西藥而未使用;不過每個藥都是藥、不
是補品,在台灣更定位為處方藥,藥物都有適應症和對象,也有不傷害原則的倫理,
且應顧及公共利益。是故,公費使用的對象還需要與專家討論,中醫藥司、中藥師公
會全國聯合會正在討論中,從醫學專業研判對病人的最佳處置。
中視:
國內已經開出多少份清冠一號?改成十三歲至六十四歲確診者自費的話,預計會佔全體染
疫人口的多少比例?
陳部長:
目前在討論中,尚未定案。至於數量,大概是一億二千萬份。
ETtoday:
關於猴痘疫苗,現在洽購的是否屬於第三代的疫苗?第一代的疫苗是否會拿出來用,或將
進行什麼規劃?
周署長:
目前接洽的是「第三代」疫苗,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而因為建議上
是盡可能使用新疫苗,所以現階段不考慮拿來使用。
自由時報:
一、猴痘疫苗的第一代、第三代之間,差別在哪裡?病毒株是否不同?
二、本日公布的全國各區病床統計中,北部專責病房的縮減是否包含兒童專責病床?會否
影響兒童中重症收治量能?
周署長:
一、「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
;「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
更正:
第三代的疫苗是是活的病毒,打進去之後在體內不會再繁殖;至於第一代、第二代,
活的病毒有可能在打進去之後,於體內還會再增殖。提到的都是在研發中、尚未核准
的疫苗,而現正在洽談的是減毒疫苗,打進去之後在身體裡面不會再繁殖,但會誘發
免疫反應。
羅副組長:
┌───┬────────────┬──────┬──────┬──────┐
│ 編號 │ 類型 │ 全國總床數 │ 空床數 │ 空床率 │
├───┼──────┬─────┼──────┼──────┼──────┤
│ 一 │ 病床(專責 │ 全國 │ 14,031 │ 6,853 │ 48.8% │
│ │ +負壓) │ (226 家) │ │ │ │
│ │ ├─────┼──────┼──────┼──────┤
│ │ │ 臺北區 │ 4,025 │ 2,091 │ 52.0% │
│ │ │ (59 家) │ │ │ │
│ │ ├─────┼──────┼──────┼──────┤
│ │ │ 北區 │ 1,798 │ 1,009 │ 56.1% │
│ │ │ (28 家) │ │ │ │
│ │ ├─────┼──────┼──────┼──────┤
│ │ │ 中區 │ 3,052 │ 1,321 │ 43.3% │
│ │ │ (46 家) │ │ │ │
│ │ ├─────┼──────┼──────┼──────┤
│ │ │ 南區 │ 1,863 │ 646 │ 34.7% │
│ │ │ (32 家) │ │ │ │
│ │ ├─────┼──────┼──────┼──────┤
│ │ │ 高屏區 │ 2,909 │ 1,536 │ 52.8% │
│ │ │ (48 家) │ │ │ │
│ │ ├─────┼──────┼──────┼──────┤
│ │ │ 東區 │ 387 │ 250 │ 64.6% │
│ │ │ (13 家) │ │ │ │
├───┼──────┴─────┼──────┼──────┼──────┤
│ 二 │ 中央集中檢疫所 (55 家) │ 8,131 │ 5,168 │ 63.6% │
├───┼────────────┼──────┼──────┼──────┤
│ 三 │ 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 │ 4,533 │ 2,121 │ 46.8% │
│ │ (48 家) │ │ │ │
└───┴────────────┴──────┴──────┴──────┘
*資料截止時間:2022/06/24 07:00
二、北區和台北區空床率超過一半的趨勢已經維持大概一週以上,所以本日才會宣布繼續
把台北區和北區的急救責任醫院病床的開設數再往下調,讓空床能夠更有效的運用,
尤其提供給急診候床的非 COVID-19 民眾住院使用。兒童部分,按截至六月廿二日下
午三時的統計,在一百三十個張兒童專責病床中,有五十三張空床,空床率是百分之
四十點八;以各區來看,台北區的空床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北區百分之五十四、中
南部均低於五成,因此針對台北區和北區的部分,醫事司將會和兒童醫院及有開設兒
童專責病房的醫院再溝通,依照每個醫院、甚至不同區域的收治情形,決定是否要再
行調整量能,目前暫時還沒作出調整。
東森:
一、第三代天花疫苗目前是否有一個確切的施打時程,以及對年齡層的規劃?
二、民眾很關心七、八月的邊境開放議題,現在初步是否有討論層面,如開放出國旅遊、
探親等,或是順序可先提供瞭解?
周署長:
一、已經說了,因為不建議大量接種,所以當然不會從年齡層的角度進行施打的規劃,就
算要接種也應是主要照顧該病患的醫護人員、在實驗室檢驗的人員及接觸後的短時間
之內來得及施打的密切接觸者。
二、經過兩年多來的疫情,有時候變化很多也很快,以目前世界疫情情況,放寬、放鬆是
必然的一條路,只是速度的快慢要看台灣的情形,作最好的調配。
三立:
某專家建議「面對 BA.4、BA.5 的威脅,要讓五至十一歲的幼童打三劑」,請問看法?五
歲以下的小童疫苗是否有確切的到貨時程,是否有可能趕在七月上旬開打?
周署長:
國外有些人提出,專家這部分的看法,這部分會隨著新的知識、證據及施打後的調查結果
,提供該資訊給專家為進一步的討論,需要施打時將再安排。
TVBS:
在染疫的過程當中,很多醫師認為部長屬於高危險群,染疫當時是否會有點擔心?在本波
疫情已經獲得控制之後才染疫,會覺得防疫前功盡棄,還是認為此時確診比在疫情嚴峻的
時候確診還要來得好?
陳部長:
當下只覺得「終於染疫了」,如同指揮中心長期努力的方向一樣,希望國人是在整體病毒
致死率相對低,準備好藥物和疫苗,且輕重分流順暢之下染疫,對社會傷害較小。自己剛
好在此時染疫,希望在病毒對民生傷害最低的時候,稍微多一點人感染,形成自然的屏障
,加上非藥物介入措施及疫苗、醫療等準備,讓台灣安然度過本波疫情。
中時:
針對本日公布展開的快篩實名制第三輪,因為第二輪的銷售數字比第一輪少了很多,藥師
公會曾提到建議可以在七月的時候,讓實名制功成身退,請問是否有該類規劃?
陳部長:
目前沒有,因為希望是能加快輪流速度、讓大家能及時能買到,才能把價格控制在一定範
圍,目前 7-11 的快篩價格仍介於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元,與實名制快篩的一百元還是有
差,接下來的方向會走向更多的公費提供,以便在想做的時候,能更方便地來做。
中視:
某專家預估「七月底跌破萬例以下」,請問看法?目前是否有在討論將新冠法定的傳染病
分類從第五類降到第四類、可能會落在何時?
莊發言人:
目前香港、韓國疫情數都在持續下降,台灣的上升及下降速度,相較兩國有比較緩慢,達
到萬例以下的確診數,因此七月是有希望的,但疫情方面都需要民眾配合,包括在公共場
合或聚餐時人流人數不要太多。至於未來疫情狀況,也是有可能在社區流行到一定程度後
起起伏伏,民眾還是要特別注意。
───────────────────────────────────────
六月廿五日資訊
https://i.imgur.com/MovA1Z2.jpg https://i.imgur.com/eYe4BhV.jpg
https://i.imgur.com/2nQzlfF.jpg https://i.imgur.com/k7NpLAK.jpg
https://i.imgur.com/OeEAOfO.jpg https://i.imgur.com/H2xsYCo.jpg
https://i.imgur.com/AT97CLD.jpg
死亡個案統計:
 ・具重大疾病史:佔百分之九十三
 ・未打滿三劑疫苗:佔百分之六十四
 ・年層超過八十歲:佔百分之五十三
年輕死亡個案:
 ・三十多歲女性:
  本身有乳癌病轉移病史,未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六月四日PCR採檢陽性,六月五日
  通報確診並收治住院,六月十二日往生。
疫苗施打統計:
昨日接種劑量:111,645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1.24%
第二劑:82.98%
追加劑:69.90%
六月廿六日資訊
https://i.imgur.com/vU1EDvr.jpg https://i.imgur.com/zutFDPj.jpg
https://i.imgur.com/dAUW7Bu.jpg https://i.imgur.com/Kz4NZms.jpg
https://i.imgur.com/jXcbYqt.jpg https://i.imgur.com/4fekDo0.jpg
https://i.imgur.com/lxwHLb3.jpg
死亡個案統計:
 ・具重大疾病史:佔百分之九十五
 ・未打滿三劑疫苗:佔百分之六十
 ・年層超過八十歲:佔百分之五十六
年輕死亡個案:
 ・三十多歲女性:
  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六月十三日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使用口
  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六月二十日突然血氧下降、呼吸困難且發燒,收治於醫院使用
  瑞德西韋,但病況仍不佳,家屬簽立DNR後於同日晚間在院內死亡。
特殊重症個案:
 ・十一歲女童:
  本身於五月廿一日曾接種一劑疫苗,五月三十日發燒就醫,快篩陽性確診,隔日退燒
  但全身起紅疹。六月四日再度高燒四十點一度,且有畏寒、頭痛、頭暈、咳嗽、喉嚨
  痛等感冒症狀,曾就醫服藥但症狀未緩解。六月六日因腹痛、嘔吐、食慾活力降低前
  往急診,檢測發現血壓降低、發炎指數升高懷,疑是MIS-C 而收治於加護病房。所幸
  病況好轉,已於六月十日轉出加護病房,並於十四日出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