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720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2-07-20 21:12:33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9tWPzKATFU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指揮中心 王必勝 指揮官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案例數
本土病例:26,943 例
     (和前一天的數字差不多,但比上星期三則稍低)
境外移入:253 例
死亡個案:57 例
     (雖然比前一天多了一點,但數字上大概是起起伏伏的,整體趨勢則仍持續往
      下降)
縣市分佈:
臺北市二千七百五十一例、新北市四千六百一十四例、桃園市三千零四例、臺中市三千四
百一十五例、臺南市一千九百七十九例、高雄市二千七百零三例、基隆市四百一十一例、
新竹縣七百五十六例、新竹市六百四十三例、苗栗縣七百六十一例、彰化縣一千二百三十
六例、南投縣四百二十八例、雲林縣六百八十一例、嘉義縣五百一十九例、嘉義市二百九
十五例、屏東縣八百三十三例、宜蘭縣六百六十五例、花蓮縣五百三十六例、臺東縣三百
五十二例、澎湖縣一百四十一例、金門縣一百八十五例、連江縣三十五例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中重症/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NMRjx97.jpg
https://i.imgur.com/cxn2t4M.jpg
https://i.imgur.com/9qZrl6z.jpg
本日新增一百零二例中重症病例,分別為五十三例中症和四十九例重症。死亡病例則有五
十七例,年齡介於四十多歲至九十多歲之間,無新增兒童或青少年的重症、死亡病例。
中年死亡個案:
 ・四十多歲女性:
  本身有慢性風溼免疫系統疾病,正使用免疫抑制劑。按照家屬的描述,個案於七月十
  七日前數天出現咳嗽、呼吸喘,但是沒有就醫;當天被發現在家中昏迷後,緊急送醫
  至急診處,然而到醫院時已無心跳呼吸,經急救無效而同日宣告死亡,新冠檢驗亦為
  陽性確診,死因是肺炎併呼吸衰竭。
三、首例本土 BA.5 社區感染個案接觸者採檢進度
父母目前仍是PCR陽性確診,但因為CT值太高(父親二十九點八、母親三十二點四)
、病毒量太低,所以無法定序成功,但從家庭群聚和流行病學的關係來看,仍高度懷疑是
一起 BA.5 群聚感染,只是由於沒有辦法從基因序列確認證據,因此不會列入 BA.5 本土
新增個案的統計中。
四、疫苗施打統計
昨日接種劑量:32,306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1.50%
第二劑:85.60%
追加劑:71.00%
五、疫苗施打政策調整
甲:第二次追加劑實施範圍擴大
經ACIP同意後,宣佈如下:
施行日期:七月廿二日
原有對象:六十五歲以上、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者、經自行評估的醫事人
     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及社福系統人員
追加對象:五十歲以上成人
行前提醒:
 ・接種間隔與第一次追加劑間隔五個月(一百五十天)以上
 ・確診者建議於確診三個月後再接種,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乙:推動滿六個月至五歲(未滿六歲)嬰幼兒莫德納接種作業
經審視各縣市的施打計畫後,宣佈如下:
共同主管:指揮中心、各地方政府
施行日期:七月廿一日
說明:
 ①注意場地舒適性及方便性
  ・具適當動線、距離,同時防曬、防雨
  ・等候時間不宜過長
  ・視所轄量能安排至幼兒園或托嬰中心接種
 ②應有夜間及假日時段安排
  ・考量家長上班時間,彈性於夜間、假日開設
 ③需中央協助可提出討論
問與答
台視:
一、日前提到「散步也算運動,可以不用戴口罩」,但很多民眾感到困惑,究竟逛街之類
的算不算?是否能以正面表列的方式,明確寫出可以不用戴口罩的場域、情境?
二、騎機車時,載送的如果是非同住家人,是否也要戴口罩?要如何確認?
王指揮官:
一、國民都很守法,針對新制執行難免產生疑問,但得免戴口罩的場合,在指揮中心的說
明中已清楚強調,雖然有些場合可以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且如本身
有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在此原則下,民眾應自己
衡量要不要戴口罩。以散步為例,如果在河濱公園散步時是位於空曠處,當然可以不
用戴,但如果在百貨公司當散步,無法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如此例子很清楚,能否
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是很重要的評量標準。
二、要把口罩戴上。指揮中心訂定很多規定,這二年防疫下來,民眾對防疫規定都很熟悉
,加上國民素質也高,訂立規定是讓大家有個依據,不是要處罰大家,地方執法有困
擾時,建議還是先用勸導的,最希望的是民眾主動去遵守,以該等觀念進行。
公視:
一、針對「疫苗第四劑下修到五十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的宣佈,不曉得ACIP的考量
是什麼?為何設定為五十歲?
二、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和鄭文燦市長日前跑行程時,被發現逐桌敬酒、沒有戴
口罩,衛生局已經表明要開罰,請問「逐桌敬茶酒免戴口罩」會否成為下一波口罩禁
令鬆綁的對象?
莊發言人:
一、主要是參考美國的作法,同樣讓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施打第二次追加劑;其餘國家中有
六十歲、六十五歲不等,韓國近期也要放寬至五十歲。
王指揮官:
二、其實都有在討論,不過餐飲業場所在本波鬆綁新制不會開放,指揮中心會在檢討風險
、認為可以接受後,才會進一步開放。
FOCUS 臺灣:
剛剛提到「在可以保持社交距離的狀況下,散步時才可以不戴口罩」,請問是室內、室外
空間皆適用嗎?
王指揮官:
室內外都可以。
中時:
美國某研究指出,感染 COVID-19 後會增加帶狀皰疹的感染風險,請問是否為長新冠的一
種表現?國內是否有統計?
羅副組長: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是在感染新冠後的三至六個月內發生的各式器官症狀
,經比對後可能與未罹患新冠的人有關。但條件在於要排除其他可解釋的診斷,而帶狀皰
疹本身是經病毒感染復發後引起的病症,所以嚴格來說,不算所謂的長新冠症狀。因帶狀
皰疹本身就是一種特有疾病,如果其發生情形在國外比沒有確診的人高,可能是因罹患新
冠後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關係,帶狀皰疹在壓力大或免疫系統低下的情況下容易發作,這時
可能是該機轉所導致的,因此不太算是長新冠的症狀之一。
中視:
一、如果目的不是運動,但實質上有運動的行為,如趕個公車、捷運等,是否可視作運動
、亦得免戴口罩?
二、某專家提出「到了八月中, BA.5 可能會在社區流行,佔率如果達到百分之五十五,
本土確診將飆破四萬例」,請問該推估是否合理?
王指揮官:
一、運動定義確實有時難界定,但重點是「能否與不特定對象保持良好社交距離?」如果
可以,就不用戴口罩;不行的話,隨時戴上口罩。
二、沒有辦法確定發生時機;至於社區流行時會否飆破四萬例,這當然是有可能的,但要
看實際的狀況,才能印證。
年代:
針對五十歲以上曾確診的民眾,施打第二次追加劑前是否也要和第三劑間隔五個月?
莊發言人:
要同時符合「確診後三個月」、「距前一劑滿五個月」等二個條件。
聯合報:
公衛學院在本日上午的直播中,提到「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第四劑接種率為百分之二十,
而長照機構的住民更低、只有百分之十一」,請問這數字是該族群全人口的接種率,還是
符合資格者的接種率?針對此情形,是否有鼓勵措施?
莊發言人:
研究了陳教授的談話,指的的確是用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計算第二次追加劑的施打率;
至於長照機構的接種率,看來應該是用已接種第一劑的人數作為分母計算。至七月底為止
,六十五歲以上民眾無論打第一劑到第四劑,都可獲得五百元的衛生宣導費用,請民眾多
加利用。
聯合報:
就「還要瞭解數字」部分,這是什麼意思?
莊發言人:
沒有說「再瞭解」,據瞭解長照的數字應該是用第一次的接種人數計算。
聯合報:
是否有符合資格的接種率數據?
莊發言人:
目前沒有,同仁只告知計算方式。
王指揮官:
還是希望符合資格的能儘快、踴躍施打第二次追加劑,以增加自己的保護力。機構方面也
會予以通知,希望能鼓勵其長者完成接種。
中視:
某學者認為台灣六月的超額死亡達到百分之三十,如果再不改善、發生醫療量能緊縮的狀
況,台灣可能沒有辦法回到常態生活。請問是否認同?
王指揮官:
此部分有待瞭解,不過要強調的是,每個國家疫情時間都不一樣,各國家疫情尖峰或盛行
率較高時,死亡相對數字都會較高,所以這類數字建議不要看短期,要看長期。現在來看
,因為本月疫情流行,當然會高。針對醫療量能緊縮的問題,前一段時間確診數較高,醫
療利用率較高、但也沒到緊,指揮中心一直有注意、調控,現在疫情趨緩,希望回到原來
醫療服務,是有彈性隨時可調整機制,以因應疫情變化。
公視:
是否有統計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第四劑接種情況?
莊發言人:
至本日為止,六十五歲以上的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是百分之二十五點一。
警廣:
如今國外疫情基本上是新一波再起,是否有估算罹患疾病人數、醫療量能需求?
王指揮官:
指揮中心一直都有在推估,有各種推估模型,一方面看各國疫情升溫狀況,發現各國狀況
差異大,有些上升區間陡峭、有些還好;因此,指揮中心會觀察與台灣相似的國家,除了
確診數外,死亡、重症比例是更要關注的部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