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25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2-10-25 23:59:46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xdquHipQE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病例數
本土感染:39,148 例
境外移入:55 例
死亡個案:42 例
縣市分佈:
臺北市三千七百二十三例、新北市六千五百八十二例、桃園市三千四百零三例、臺中市五
千三百一十七例、臺南市三千六百七十例、高雄市四千八百一十一例、基隆市四百三十八
例、新竹縣九百零九例、新竹市七百七十例、苗栗縣九百零四例、彰化縣二千二百六十六
例、南投縣七百八十三例、雲林縣九百七十三例、嘉義縣八百八十八例、嘉義市五百七十
九例、屏東縣一千四百三十八例、宜蘭縣六百八十四例、花蓮縣四百三十四例、臺東縣二
百三十四例、澎湖縣一百零八例、金門縣二百一十六例、連江縣十八例
*每次週二、週三都是當週個案數較高的時候,和上週二相比減少五千六百九十八例(百
分之十二點七),除了金門之外都有下降;六都中除了台中、台南的降幅不到百分之十
外,餘者均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看來全國都有往下的趨勢。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SMmNnNT.jpg
https://i.imgur.com/pm5mIcO.jpg
死亡個案的年齡都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多歲,絕大部分是有慢性疾病的,且沒有接種滿三
劑疫苗。
兒童重症個案:
 ・九歲男童:本身曾接種兩劑新冠疫苗,過去也沒有慢性病史,於十月十三日出現發燒
       、咳嗽及喉嚨痛症狀,當天帶到診所快篩陰性;兩日後突然呼吸困難,且
       四肢和嘴唇都有發紫的現象,緊急送往急診快篩檢查從陰轉陽,並發現到
       缺氧和意識變差的情形,加上醫師體檢診斷為氣喘發作及新冠病毒感染,
       復因具呼吸窘迫的現象而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同時轉入加護病房,開始
       給予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瑞德西韋、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期間複驗新
       冠PCR確實呈現陽性、CT值十五,並從尿液檢出肺炎鏈球菌抗原陽性
       ,故認定為疑似雙重感染。經過呼吸器、藥物治療後,病況快速好轉,已
       於十月十六日拔管移除呼吸器、二十日出院,目前繼續在氣喘過敏風溼科
       回診追蹤。
三、口服藥領用情形
https://i.imgur.com/LZBVIvf.jpg
本日公布的領用數是八千三百一十五人份,和過去三週相比都是下降的,顯示由於疫情處
於下降的趨勢,導致開藥、領藥人數不會同等的多。倍拉維目前庫存還有二十一點三萬人
份,預估有七週的安全使用量,十二月底前將有二十萬人份到貨,以因應年底可能的開藥
需求;莫納皮拉韋則還有六點三萬人份,大概等同九週的安全庫存量,預定將有五萬人份
陸續到貨。藥物的儲備、供應都是無虞的,請民眾不用擔心。
四、住宿式服務機構通報情形
https://i.imgur.com/ZIeP9sW.jpg
篩檢陽性率:
┌─────┬───────┬───────┐
│ 類別 │ 上週 │ 本週 │
├─────┼───────┼───────┤
│ 工作人員 │ 百分之一點一 │ 百分之零點九 │
├─────┼───────┼───────┤
│ 住民 │ 百分至一點二 │ 百分之一點三 │
└─────┴───────┴───────┘
雖然住民部分有百分之一的差距,但波動事實上並不是很大,將會持續觀察。這大概主要
反映上週仍處於高原期,導致確診人數稍微增加;然而從工作人員陽性率的下降來看,預
期住民的陽性率在下週可望呈現下降。為了保全機構住民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定期快
篩將持續實施至十一月底,如果陽性率開始明顯下降、疫情亦有趨緩,將會檢討篩檢頻率
和對象。
https://i.imgur.com/hMS76mK.jpg
上週新增四百三十九例工作人員和一千二百八十三例住民確診,另有一百零一例中重症送
醫及十二例死亡,趨勢上沒有特別明顯增加的情形。
https://i.imgur.com/swp6CNV.jpg
各大住宿機構的投藥率均達九成三以上,且在確診當天即能投藥,因此六十多歲、七十多
歲及八十多歲的致死率都有下降;同時也歸功於在機構的篩檢,讓重症、死亡的機率得以
有效降低。
五、疫苗施打統計
幼兒疫苗:
昨日接種劑量:1,690 劑
第一劑:683 劑
第二劑:1,007 劑
疫苗覆蓋率:
第一劑:42.7%
第二劑:14.9%
總體:
昨日接種劑量:44,317 劑
*其中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接種 37,674 人次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3.8%
第二劑:88.2%
追加劑:73.8%
第二次追加劑:14.6%
       (六十五歲以上:41.5%)
問與答
代華視:
距離大選剩下一個月,其他國家規劃允許確診者投票,如日本的郵遞投票、韓國的延長時
間及分流投票等,除了研擬縮短確診者的前七天隔離之外,是否有其他配套措施?
莊發言人:
指揮中心會邀請專家,針對確診者隔離時間進行討論;依據國內《傳染病防治法》,只要
能出門就可以投票,其他國家針對確診者,不論是否有強制,都是在家隔離,這樣的措施
是在保護其他健康者。
中視:
十一月七日防疫鬆綁後,如果在雙鐵、客運移除量體溫的機器,將無法得知發燒的乘客,
在密閉的車廂中是否會造成群聚的機率容易變大?如果乘客被發現發燒,大眾運輸工具是
否能拒載?
莊發言人:
量體溫措施自當日起不強制,針對雙鐵等各類交通工具,則由交通部提出指引,決定是否
繼續用體溫量測,或採其他方式,以及量出來是發燒後的措施。由於冬天有相當多病毒,
感染後都有可能造成發燒,所以建議有發燒或其他不舒服的狀況時,民眾最好在家休息或
盡快就醫。畢竟已知 COVID-19 多數個案幾乎不發燒、有其他症狀,即使進行體溫檢測,
也難以驗出個案的存在。
ETtoday:
一、針對兼顧健康權和投票權,台大黃立民教授在受訪的時候,提到「如果確診者不和其
他人接觸、投完票快速回家,風險就不會很高」,因此除了縮短天數外,確診者快篩
陰性時,是否可以出門投票、完成後趕快回家?
二、針對高端的交件狀況,日前是說有部分交件,請問如今是否交齊了?或是說補件進展
如何?
莊發言人:
一、確診者縮短隔離天數和外出等措施,都會交由專家會議討論,專家可以在會議中提出
本身的看法。
二、至十月底前還可以再補交。
中央社:
在本波 BA.5 疫情中,六十歲至八十歲長者的致死率較上一波疫情有下降的狀況,請問是
否能提供參考數據?
羅副組長:
從八月中開始計算,六十歲以上年齡層都出現下降,其中最明顯的是八十歲以上。
寰宇:
請中選會人員到場講解,是指考慮的作法,還是確診投票的腹案?如果能出門即可投票,
會否造成乾脆不通報確診、令疫情的黑數出現,進而使風險增加?
莊發言人:
不管有沒有大選,外界都認為有黑數。但相信台灣民眾都相當遵守防疫規定,這部分只是
少數。至於講解內容,有問題儘管問嘛。
ETtoday:
針對BNT和莫德納的 BA.5 雙價疫苗,日前表示在本星期召開EUA會議,請問安排審
查的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如果真的通過,到貨、進貨時間預期需要多久?
莊發言人:
注意到食藥署吳秀梅署長的說明,最快十月廿六日後審查EUA,通過的話會開ACIP
會議,以討論接種建議。至於雙價疫苗進貨時間,由於需要準備文件傳給廠商,至少也要
兩個星期後。
ETtoday:
過程至少要一、兩週的話,最快到貨是否要等到十一月中下旬了?
莊發言人:
將儘量安排。
寰宇:
高端日前表示「可以提供赴日民眾免費PCR」,請問只到今年年底是考量到什麼原因?
外界呼籲「應該延長到拿到國際認證」,請問看法?
莊發言人:
確切原因還是要問高端,但可能的原因看來在於全球對於邊境的開放,很多國家沒有限制
疫苗的廠牌和劑數,像台灣也沒有限制,韓國對台灣也沒有限制,歐洲大部分國家也都沒
有,未來到年底之前一切限制都有可能移除,相信可能是此等因素,至於高端是否有可能
在年底得到認證,這也是另一種可能。
中視:
在防疫鬆綁後,醫院、長照機構是否有權力禁止發燒的陪病探病者進入?對於下一階段的
鬆綁,專家黃立民認為「建議確診隔離五天、後兩天有條件外出」,請問看法?
羅副組長:
宣佈的是自十一月七日起,進入公共場所、營業場域時得不量體溫,但書則闡明「各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可視場域的特性,在指引中指定更詳細的規範」,而經醫療應變組討論後,
由於認為在長照機構的是相對脆弱的民眾,如慢性病、年紀大等,因此在本波中不會把醫
院、年紀較長納入。在入口量體溫的措施雖然不改變,只是作法上可以自動化、不需派人
辦理,以增進出的健康監測。而在醫院內部管理指引中,亦詳列在陪探病的規定中,必須
要進行陪探病人員的健康監測,目前針對陪探病公費或自發篩檢的規定,不會在十一月七
日這一波有所調整。
ETtoday:
按照某臨床醫師觀察到情況,呼吸道融合病毒個案有很多,請問近期的個案通報狀況?
莊發言人:
如果用從實驗室通報系統的趨勢來看,社區主要流行病毒,第一名是新冠病毒,第二多的
是流感病毒,共通報一百零九人;第一名是肺炎鏈球菌;最後是副流感病毒原本上升又開
始下降;不過呼吸道融合病毒上升速度最快。副流感病毒則有上升、下降,但因為冬天期
間會有未知病毒株的傳播,所以建議符合公費、自費資格者趕快行動,疫苗包括COVID-19
、流感、肺炎鏈球菌等,除外也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公視:
邊境鬆綁已有一段時間,指揮官亦說「疫情下降的趨勢是明顯的」,因此何時能全面解禁
每週來台的人數限制?
莊發言人:
其實現在每天進來的人數不到一萬或剛好一萬,算下來每週僅七萬人左右,還不到十五萬
人的上限,如果達到了該數字,將會再盡量的開放。
寰宇:
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各自流行期間,是否會重疊?某醫師稱「近三個月內如果
控制不了疫情,可能會爆發多重感染」,請問看法?
莊發言人:
細菌、病毒都在重疊的過程當中,尤其去年沒有類似的流行,但前年冬天時則可見呼吸道
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病毒感染量上升。目前最大流行還是 COVID-19 病毒,其餘都算是
少數,醫院內若有新冠肺炎同時感染流感,都會符合公費對象條件,可直接開立口服抗病
毒藥物,不會有太大問題。門診部分若符合新冠公費對象,也可以提供口服病毒藥物,不
用通過檢驗、只要醫師憑症狀診斷即可給藥,相信醫師能提供對應的諮詢服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