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28 指揮中心記者會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2-11-28 23:44:02
政府單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6xPwQMhBz0
出席名單:
指揮中心 羅一鈞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指揮中心 王必勝 指揮官
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一、本日新增病例數
本土感染:10,583 例
境外移入:76 例
死亡個案:41 例
     (近來是差不多的,甚至下降了一點點)
縣市分佈:
臺北市八百八十五例、新北市一千五百八十四例、桃園市一千二百六十九例、臺中市一千
四百四十一例、臺南市八百八十一例、高雄市一千二百五十二例、基隆市一百二十八例、
新竹縣三百八十四例、新竹市二百五十一例、苗栗縣二百八十九例、彰化縣六百六十九例
、南投縣一百九十八例、雲林縣二百五十二例、嘉義縣一百六十九例、嘉義市九十八例、
屏東縣三百四十八例、宜蘭縣一百七十一例、花蓮縣一百七十三例、臺東縣七十例、澎湖
縣二十七例、金門縣四十一例、連江縣三例
*比起上週一,下降的幅度大概是百分之十一。相信都有注意到,近期的比例穩定介於百
分之十至二十左右,當然希望此趨勢能夠持續。
二、本土病例分析・新增死亡個案通報
https://i.imgur.com/MuKyMBs.jpg
https://i.imgur.com/PRqUsjr.jpg
年輕死亡個案:
 ・三十多歲男性:本身患有肝硬化等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十一月廿三日出現上
         腹痛、冒冷汗症狀,至急診就醫時發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同時經
         新冠PCR篩檢陽性確診,因此住到加護病房並開始使用瑞德西韋,
         但過程中仍不幸出現呼吸衰竭和休克的現象,在十一月廿五日過世,
         死因是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
兒童重症個案:
 ・三歲男童:本身沒有確診過新冠病毒感染,於十一月五日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右頸
       腫痛及腹痛症狀,十一日至急診住院,檢查發現心臟有冠狀動脈擴大,且
       檢驗新冠病毒N抗體陽性,因此認定為曾經有無症狀或沒有被發現的新冠
       感染,且因屬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個案,而在診斷後給予免疫球蛋白
       和類固醇藥物治療。由於病況有所好轉,已在廿一日順利出院。
 ・三歲女童:十月十二日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十一月二十日開始出現發燒、腹痛,廿
       一日至急診住院,後因持續發燒、全身皮疹、結膜炎和血壓偏低症狀,被
       懷疑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而在廿三日轉入加護病房,給予免疫球蛋
       白和類固醇藥物治療。目前病況已有稍微好轉。
 ・七歲男童: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臟、肌肉疾病,曾經接種兩劑疫苗,十一月十一日開始
       出現發燒、氧氣濃度下降,至急診PCR陽性確診新冠之後,同時查到有
       肺炎和呼吸窘迫的情形,故於十二日收住加護病房並開始使用瑞德西韋及
       高流量氧氣鼻管治療。在十一月廿五日,因病情改善而轉出加護病房、移
       到一般病房繼續治療。
https://i.imgur.com/UhuffQb.jpg
累計迄今的死亡個案中,九成以上有慢性病史、三分之二沒有打滿三劑疫苗,另有九成以
上屬於六十歲以上的較高齡個案。
三、新增變異株確診個案
https://i.imgur.com/B3obP3d.jpg
┌────┬──────────────────────┐
│ 變異株 │ 今年累計檢出病例數 │
│ ├───┬───┬──────────────┤
│ │ 本土 │ 境外 │ 境外移入國家/地區 │
│ │ │ 移入 │ │
├────┼───┼───┼──────────────┤
│ XBB │ 一 │ 十五 │ 印尼(四例)、馬來西亞(三 │
│ │ │ │ 例)、泰國(三例)、新加坡 │
│ │ │ │ (三例)、印度(一例)、香 │
│ │ │ │ 港(一例) │
├────┼───┼───┼──────────────┤
│ BQ.1 │ 二 │ 九 │ 美國(二例)、加拿大(二例 │
│ │ │ │ )、德國(二例)、瑞典(一 │
│ │ │ │ 例)、荷蘭(一例)、英國( │
│ │ │ │ 一例) │
├────┼───┼───┼──────────────┤
│ BF.7 │ 一 │ 四 │ 美國(二例)、法國(一例) │
│ │ │ │ 、荷蘭(一例) │
└────┴───┴───┴──────────────┘
*上週檢驗出境外五例 XBB、二例 BQ.1
新增之新興變異株個案均為國際關注者,尤其 BQ.1 在全球的佔比已為百分之二十三,且
已成為美國的主流株;XBB 的流行則仍以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為主,同樣具有免疫逃脫的優
勢。
檢出趨勢方面,不管是本土或境外, BA.5 仍然是主流病毒株,其中國內佔百分之九十四
,同時有三例 BA.2.75,雖然已從七月開始流行,但在國內還是首次檢出。該案為一起北
部家庭群聚個案,分別為一位四十多歲女性及兩位十歲上下的小朋友(十多歲女生和小於
十歲的男生),均曾在六月至八月確診,且在十一月九日至十日因為症狀又被檢驗出新冠
陽性,經定序確認後亦認定屬重複感染。
在國際上看來,BA.2.75 的佔比沒有增加太多、仍小於百分之十,因此更要關注的是 XBB
、BQ.1。境外移入方面, BA.5 的佔比趨勢正緩慢減少中,而 XBB、BA.2.75 則有百分之
二十左右, BQ.1 更攀升至百分之九,因此在國際上相互競爭的流行趨勢,是對於未來疫
情發展分析時需關注的。
四、醫院探病規定調整
施行說明:
十二月十日起,全國醫院住院病人有條件開放探病。基本上管理措施沒有改變,主要由原
本的加護病房、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延伸至所有單位,在遵照條件的前提下得開放。
探病注意事項:
 ・不具 COVID-19 相關症狀
 ‧進入醫院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避免將院外的病菌帶入
探病時段及人數:
 ‧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一時段
 ‧每名住院病人限每次至多二名訪客為原則
有以下情形之探病時段及訪客人數則不在此限:
 ◆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屬同意
  書或文件
 ◆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
 ◆病人病情惡化或病危探視
 ◆其他特殊原因,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
探病者條件:
 ‧應出具探視當日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
 ‧免篩檢條件:
  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十五天(含)
  以上、三個月以下
 ◆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探病,但符合指定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出
  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探病,不適用免除篩檢條件。
五、疫苗施打統計
次世代疫苗:
週末接種劑量:14,340 劑
BA.1:666 劑
BA.5:13,674 劑
總體:
週末接種劑量:21,170 劑
疫苗涵蓋率:
第一劑:94.0%
第二劑:88.6%
追加劑:74.2%
第二次追加劑:17.4%
       (六十五歲以上:43.1%)
六、開放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 COVID-19 疫苗追加剤
施行日期:十二月二日起
 ‧莫德納雙價 BA.4/5 次世代疫苗擴及提供已完成接種莫德納或 Pfizer-BNT 基礎劑之
  滿六歲至十一歲兒童作為追加劑接種。
 ‧滿五歲且未滿六歲兒童,提供單價 Pfizer-BNT (兒童劑型)作為追加劑接種。
 ‧追加劑接種間隔為與最後一劑基礎劑至少三個月(十二週、八十四天)以上。
與此同時:
就十二歲至十七歲青少年部分,目前已有十二個縣市規劃於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期間入校
接種;五至十一歲幼兒部分,亦正請教育局和縣市衛生局一起合作規劃中。
七、本土疫情趨勢
https://i.imgur.com/6U4iDCA.jpg
第四十七週的確診數是十萬四千四百五十一例,比起上一週降了百分之十八點六。先前估
計是介於十萬五千至十一萬之間,目前看來和低標差不多。本日的數字已經降到一萬出頭
,初步看來也達到所設定的「社區低度流行」階段。雖然疫情是持續趨緩,但如果已經打
疫苗很久,或是已經感染很久者,疫苗保護力將有所衰退,因此希望符合接種資格的可以
趕快施打 BA.5 次世代疫苗,增強後在未來參加活動、出國或與他人接觸時,能更有保護
效果。
八、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施行日期:十二月一日
調整現行防疫措施如下:
 ‧室外空間、室外場所,取消應全程佩戴口罩之規定。
  ★歲末/跨年大型室外活動之口罩規定,將視近期疫情變化,另行研擬。
 ‧外出於室內空間、室內場所(包括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之內部空間),維持應
  全程戴口罩,但符合例外情形者,得免戴口罩。
 ‧符合以下例外情形者,於室內得免戴口罩:
  ★從事運動、唱歌、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
  ★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 │ 左列場合得免戴口罩,如
  ★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 ├ 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
   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 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
  ★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 ─┘ 時,仍應戴口罩。
   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外出有飮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室內場所或活動,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
   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餐飮場所:取消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之規定
*指揮中心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
 建議戴口罩
本措施實施時,正好是「全面戴口罩」執行的第五百五十五天,相信口罩也戴了很久,希
望藉此能讓呼吸更順暢一點。
九、取消入境人數上限
施行日期:十二月十日 零時起(航班表定抵臺時間)
因為陸續接到旅行業者、航空業者的建議,同時考量國外的疫情持續趨緩,且境外移入個
案也很少,為讓春節、新年假期的航班能夠更順利,將不再設立人數上限,以利航空公司
在航線上的安排,能不影響出境、入境的人潮。
十、記者會召開日調整
因應國內 COVID-19 疫情持續穩定,自即日起,若無特殊疫情變化,指揮中心將固定於每
週一、四召開記者會(主要是因為在政策調整期間,仍須宣佈一些事情),不過防疫工作
將持續進行。
問與答
台視:
口罩規定「在歲末、大型活動上將看情況研擬」,意思是否表示會再公布需要佩戴的室外
場合?是否有開始考慮新冠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和指揮中心降級二事?
王指揮官:
跨年活動可能要再觀察疫情是否持續往下而定,主要指的是跨年晚會之類的活動。不管怎
樣應該會比去年鬆很多,但在觀察一至兩個星期後,視趨勢來決定。在第一階段口罩鬆綁
後,未來工作(鬆綁方向)如下:
一:通報定義調整
  參考國外作法,達高風險或中重症以上時才通報。由於牽涉到作業程序的改變,因此
  將是優先討論的。
二:觀察國內外趨勢後,決定是否從第五類改為第四類
  世衛組織、美國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還在持續當中,因此還要再持續觀察。
至於指揮中心降級或解散,條件則是「疫情流感化」和「工作常態化」,是否有達成要報
予行政院來決定。個人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在疫情已經流感化之後,便可以常態來應
對此事。
TVBS:
針對指揮中心降級開設、傳染病降級為第四類,是否有預估時機點?
王指揮官:
因為要看疫情趨勢,所以沒有辦法提前預估,國外的狀況也是如此。作法都是邊走邊看,
鬆綁的同時也在看著疫情的發展狀況,因此無法給予一個時間,只能說條件到了,自會往
此方向施行。
自由時報:
「室內空間」的定義為何?像是開了一個面的,或是臨時搭建的帳篷、營帳之類的,是否
符合該言辭?
王指揮官:
在開始鬆綁的時候,必然會遇到該類問題。
羅副組長:
在去年提到室內一公尺、室外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規定時,即已對此回應過。目前認為
室內是有天花板、四面有隔板或阻絕物隔開容易影響氣流通暢的建築物內部空間;至於戶
外搭建的帳篷營帳等空間,如果有一面敞開,則不算室內空間。
王指揮官:
定義是一定要有的,但在執行面上,進入自主防疫時,重點在於如果覺得人很多、沒辦法
保持社交距離(擁擠),且空氣不流通,建議把口罩戴上,因為不只是防 COVID-19 ,還
有季節性流感、呼吸道傳染病等。
TVBS:
傳出指揮官年底將接任桃園醫院院長,請問此消息是否屬實?
王指揮官:
謝謝大家關心,套侯市長的金句,「把握當下好好做事」。
民視:
關於確診者的「五加零」隔離天數,什麼時候會往下再調整?
王指揮官:
這是防疫上的核心問題。改到「五加N」之後,是否可縮短當然還可以再討論,但因為都
是確診者,縮短後傳播病毒的機會更大,因此在沒有太多證據之前,可能還不會辦理。查
詢很多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以及一些先進國家,大部分維持確診者隔離的措施,且
很多是五天、七天,更少的就少見了。瞭解國際狀況後,再做進一步的調整。
民視:
預估確診數何時會降到萬例以下?
王指揮官:
以本身的內部模型推估,看來下週會是會到低點(最近的時候),可能有數天會破一萬,
可能一天、兩天、三天,後面可能會回升一些。依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疫情趨勢
,都出現波動起伏,但每次回升的病例數都愈來愈少,因為感染人數愈來愈多,感染過有
免疫力,至於會維持多久還要再觀察,才能作為指揮中心降級或改類別通報定義等調整的
依據。
寰宇:
美國在感恩節之後,讓BQ家族變成主流變異株;而台灣將要面對跨年(大型群聚的場合
),是否可能會掀起一波疫情?以境外的趨勢來看,XBB會否是下一波主流株?
王指揮官:
對於變異株一事,一直都很注意,其實不管是BQ系列、BA.2.75 或XBB,看來都是差
不多的,沒有特別強勢的狀況。監測上以 BA.5 為主,其他變異株則較少。國外的狀況,
將再持續觀察。
公視:
室內排除例外規定可不戴口罩,違規沒戴是否會開罰?
王指揮官:
現階段以自主防疫為主,過去的作法都會沿用,大概不會有改變。執法上以勸導為優先,
如果是刻意或惡意的違規,當然也會查處。
警廣:
針對BA.2.75 北部家庭群聚,他們是否有出國旅遊史?是否可說新的變異株已經在國內有
某種程度的流行?
羅副組長:
他們都沒有出國史,因此判定為社區感染。除了 BA.2.75 之外,XBB 、BQ.1 及 BF.5 在
本土都有零星檢出一、兩例,但都沒有像 BA.5 一樣,檢出數持續累積並上升達一定比例
後,取代 BA.2 成為主流病毒株。在世界各國的觀察上,沒有一株獨大的情形;在國際交
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XBB 和 BQ.1 在境外移入都有增加,但沒有看到「哪一個壓過另外
一株」,國際變異株彼此消長也尚未完全確定,另外也須視感染保護力與疫苗保護力衰退
下,新興變異株何時能影響疫情發展,因此指揮中心現在只能每週監測,無法進行太久以
後的預測。
警廣:
針對中國大陸的疫情,中共衛健委本日公布三十一省總計新增三千八百二十二例有症狀及
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五例無症狀個案。以Omicron 的特性區分,比例大概是一對十左右,是
否會覺得有隱藏或有檢驗量能的問題?
王指揮官:
指揮中心亦關心中國的疫情,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度過難關。世界各國都已經驗過 Omic-
ron ,一旦流行起來便是指數型的上升,在中國的統計方式可能有一些不大一樣,分成有
症狀、無症狀來看,只要陽性即具有傳染力;至於將來的發展,會再持續注意。
警廣:
針對入境人數的放寬,小三通是否有可能恢復正常?會否反而變成是中國大陸的檢驗阻礙
較大一點?
王指揮官:
陸委會一直有在積極準備,中國大陸疫情是否會影響開放時程,也是思考重點,陸委會將
持續嚴密評估相對應的防疫措施,再與指揮中心商量決定。
後記:
還是再次呼籲一下,對全民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施打疫苗,這是保護自己的措施
。 BA.5 次世代疫苗是目前開發出來最先進的、效果最好的,希望民眾能撥時間好好打疫
苗。配送的量也足夠,希望要打的可以與地方政府接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