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板來插個花好了。
雖然一切的購買要素都是建立在"需求"與"預算"上。
需求是個人使用期望的理想化。
預算是個人面對現實的極限值。
但是NB還得多一些,就是它的"造型、顏色與大小輕重"。
這不像桌機換個殼就沒事了,這些相當程度的決定購買時的衝動。
要挑美型、順眼、耐看、好帶,這是天生的宿命。
這邊借改dh版主的一段話
「你買的是需求,不是價格,買之前請想清楚」
個人的見解則是
「你買的是需求,但是要花荷包裡的錢,買之前請想清楚,是要買100%滿足需求的產品,
還是去買自己能調適,而買到需求、外型跟金錢付出都能力所及的產品。」
1.已不懂規格的新手購買者來說。
a.個人會建議以"預算>外型>需求"去作漸進式選擇。
若預算超過三萬以上,則可先以外型、需求為選擇即可。
b.分辨價格區間帶的指標以CPU為主軸,再者是SSD、記憶體跟獨顯。
一種變化上下一階約差1500-2000,若兩三種變化則以3000、5000為一個預算調整門檻。
至於UB(Ultrabook)或筆電平板是另外的狀況,需要直接考慮預算影響的層面並不大。
c.但為何需求反而放比較後面呢?原因是在於如果不對自己需求很明白的人。
通常需求都是一種模糊狀態,想轉檔、想玩遊戲、想快、想輕薄等等欲望種種下來。
不一一分辨清楚,則會整個一團迷霧,那還不如直接買最頂級。
先設定預算,則可以在預算價格帶中,先了解有哪些機型可選擇,再篩選下來之後。
剩下的機型則就看預算跟需要是否貼切即可。不足就是調整預算。
既不會因為最後的外型又打翻想購買的購買決心。
也比較能說服自己的需要是否要打點折扣來作妥協。
2.對懂規格的中老手來說,需求放首要這個就正常。要挑選機型自然有定見。
其次是預算、外型能不能滿足需要。
3.當選擇產品剩下一到三種機型。就表示預算、外觀、需求三者已經相當滿足。
選擇不同的通路作比較的購買,才會讓你想買的東西可以略低價入手。
購物金折抵、分期0利率優惠、刷卡回饋、現金購買或其他方法來去找低價。
省下的錢再作其它考慮也不遲。
4.最後個人跟dh版主的差別,是用不同的挑選方法來釐清自己需要的筆電機型。
個人藉明確的預算去挑選範圍內的產品,得知需求不夠時再調整預算去增添。
dh版主則是以先釐清自己的核心需求,再從需求挑選的機型作預算的調整。
均是為了便利購買時,挑選過程能先減少產品的種類,再去從其中去挑選適合的產品。
買筆電不是這麼的困難,找條自己方便篩選的方法也就是了。
※ 引述《dhzzzj (寫不完~)》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很感謝版友願意分享挑選筆電的心得與經驗給大家
: 雖然有些內容有些爭議,不過對於新手來講還是有幫助的
: 而版上也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
: 會回覆這篇其實我想要談得還是老話題
: 「你買的是需求,不是價格,買之前請想清楚」
: 其實ptt這個環境基本來講,他不是一個大市場
: 而組成的成員大多數都以學生,或者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為主
: 當然透過app的協助,ptt儼然成為了台灣話題的資訊分享中心
: 好這是題外話
: 但通常這樣的成員所挑選筆電或者其他相關3c類別的產品時
: 往往都會找出最CP的產品
: 因為學生最多的就是時間,而大家的集思廣益,你就可以找到最便宜的地方跟買法
: 好,這是正面的,但負面的就是在挑產品的時候往往都往「低價」
: 去找
: 這也不是壞事,但往往讓大家更難挑選
: 回歸到主題
: 其實我過去就不斷的有說
: 筆電的挑選
: 請清楚你自己需求的拍阿若體
: 到底什麼是你最核心的需求
: 這比你先瞭解規格為何?價格為何?更來的重要
: 為什麼?
: 當你不知道你的需求時,根本挑不出機器
: 更容易陷入價格的泥沼
: 當你清楚你的需求的時候,再來看你所需要的對應規格
: 再來盤算你的預算到底符不符合?
: 才是挑選的主要關鍵
: 詳細的細節我明天應該也會發一些文章說明
: 今天頗累
: 又趕回新竹返鄉
: 各位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