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不吐不快的小小心得,我不是念企管的,摸過的筆電也不過
就幾十台,而且也不是所有製造商、品牌都摸過拆過(像是小米、
喜傑獅、日系筆電以及蘋果的我就沒摸過),所以這篇文章一定有
偏頗及虎爛之處,還請版眾不吝指教。
這篇的基礎思路有三:
1.筆電是一種整合性解決方案,設計上必然有需求的消長與取捨考
量。
2.製造商的品牌策略與品牌形塑決定成敗。
3.筆電最重要的是方便、順暢、舒適,以及讓人感覺怎麼樣(或者
用比較有專業fu的說法,就是使用體驗跟品牌的附加價值)。
這三點環環相扣,然而並不好說明,因為這並不是以消費者的角度
來挑筆電,這是用製造商對品牌的經營與形塑來挑筆電,坦白說還
沒有
"預算內硬體規格跟使用需求的契合度"
這個邏輯來得簡單易懂(而且規格熟了其實不容易猜錯,我大多時候
也都是依這個邏輯來推薦)。
然而,這個邏輯會演變成"同樣帳面硬體規格推價格便宜的",所以
會導致"推最會堆規格跟砍價格的製造商"這種與真實世界相悖的謬
論。
是的,這系列文章的主旨其實是:
"預算內品牌跟使用者需求的契合度"。
用一句淺顯的話來比喻,買筆電就跟穿衣服一樣,除了合身好看好
搭配,也要看身處甚麼場合。
下一篇,官方網站最易於使用的製造商,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