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第八代標準電壓的筆電已經上市一段時間了,
目前各家廠商都有推出搭載八代標壓處理器+GTX顯示卡的電競筆電,
然而就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機種,幾乎都是使用現有模具搭配八代處理器,
這樣的搭配在7代以前或許差異不大,但八代標準電壓的處理器卻跟以往完全不同,
除了核心數增加,在帳面上雖然與前幾代都是一樣45W的TDP設定,
但是在R15測試中,以主流I7-8750H來看,要跑到全核心3.9G,功耗會將近85W,
而前一代I7-7700HQ跑滿全核心3.4G卻只要50W出頭而已,
在效能與功耗皆大幅成長的情況,廠商使用各種功耗牆與溫度牆的手段也就見怪不怪了,
畢竟在各廠皆追求CostDown降低成本下,又要迎合市場上主流規格,
這樣的方式也是最省成本的做法了。
但對於小弟這樣的效能追求者來說,花了錢買了規格,
但卻享受不到該有的效能,實在會覺得心裡頭有些疙瘩在,
最近在看了許多評測文章後,將一些資訊簡單分享給版友們,
文章內如有錯誤還請各位大大指正~
正文開始
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電競規格就是I7-8750H搭上GTX1050/1050Ti/1060的顯卡了,
而以電競較為出名的微星和華碩都有推出不同產品,
其中微星以GE/GP/GL/GV為這級距的產品,而華碩則是GL703/GL503/FX504系列,
其餘還有ACER的Nitro、戴爾的G5、HP的Pavilion Gaming,以上這些都有個共通處,
就是都是延用現有模具,或是經過再修改而推出的,然而沿用同樣的散熱模組,
在應付八代主流電競等級的配置時,測試結果卻截然不同……
https://imgur.com/a/TGMVLsD
MSI GV/PE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gWIvZTo
MSI GL/GP/GE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MSvOBpa
ASUS FX504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1QmLLG1
ASUS FX504(1060版本)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iNjpQgm
ASUS GL503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i1Rscvd
ASUS GL703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7mid29F
Acer Nitro5 系列散熱模組
https://imgur.com/a/CUM6qYa
DELL G5 拆機圖
https://imgur.com/a/XVeyB1u
HP Pavilion Gaming系列散熱模組
可以看到除了微星以外,其餘幾乎都採用非分離式導管的設計,
而FX504看起來就是從GL503系列閹割而來的,而各家相比較起來,
確實可以感覺到微星在散熱部份下了不少功夫,縱使是沿用現有的模具,
但在散熱器部份看起來就是比較豪華,而在先前不少的媒體測試中,
卻仍然看到大部分品牌機型在燒機溫度都有不錯的表現,
原因就如同前面所講的,廠商透過功耗牆與溫度牆,
去讓散熱相對不足的機器也能有看似正常的溫度表現,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大多數媒體在測試文章中是會刻意隱藏功耗數據的,
至於說在測試軟體中,看起來分數表現似乎都差異不大,這時利用XTU就能看出端倪了!
正常情況來說,I7-8750H在PL1的設定上應該要是45W,而PL2應該要在90W,
真男人時間28秒,而大多數測試CPU軟體測試程序都會在28秒以內完成,
目前就看到的評測部份,微星大多數機型PL1都是45W、PL2為78W,
ASUS FX系列為PL1為28W/35W跟45W透過風扇模式切換、PL2為70W。
在雙燒測試下,就能夠看出一台機器真正的實力,
在微星部份在因為散熱部份規格較豪華且採用分離式導管設計,
在雙燒下CPU幾乎都能夠維持45W的功耗設定,
在ASUS FX504有看到雙燒下CPU功耗只剩下不到26W,
而DELL G5雙燒下CPU功耗32W,
HP的Pavilion Gaming15的I5版本在雙燒下CPU功耗只剩25W,更別說I7版本了……
6/13新增FX504(1060版本)
剛好看到對岸有1060版本上市了,就順便加進來做分析,1060版本相比其他版本,
除了顯卡升級,散熱鰭片換成全銅,在CPU部份也把導管多加一支上去了,
但是在對岸的測試中,燒機測試下CPU功號剩下32W,頻率2.29G,
測試結果還是不盡理想,只能說是這個模具真的壓不住八代標壓處理器.....
所以說在目前市售一線品牌中,不難看出在搭配8代標壓處理器的機器中,
散熱設計對於效能發揮的重要性,而目前看過的測試中,
微星大多數機種都能夠在長時間的高負載中穩定維持45W的功耗設定,
這也要歸功於良好的散熱設計,而ASUS的FX系列則是我看過閹割最多的一款機型,
測試中也證實在長時間的測試下,CPU的功耗都在慘不忍睹,甚至只能夠維持在默認頻率,
其餘大多數機型看測試也維持不了45W的功耗,當然後天透過更換散熱膏,
或是使用液態金屬,抑或是使用XTU降壓調教能夠改善,
但不得不說先天的散熱設計還是最重要的,對於追求效能的人來說(像是我這樣的人XD),
一台好的機器,重要的就是穩定高效能的輸出,
也希望各位版友都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筆電!
以上小弟的一些小小心得,與版友分享,
因為懶的寫很多很專業的術語及貼太複雜測試數據,還請各位大大海涵,
有機會的話在分享一篇輕薄電競筆電的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