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爬山準備裝備的角度寫徒步的帳蓬文,
若你預期住宿跟紮營的比例跟我不同可以略過。
帳蓬的選擇取決於你住水泥地跟草地的比例,還有煮食的比例來決定。
我走的路線是秋冬走北中南橫加新中橫。
於是全程帳篷且遇到硬地(涼亭、室內、路邊水泥鋪面地板)跟草地約一半一半。
以我自己為例,原有帳篷是2人登山用的雙門自立帳,
是跟當時的女友一起走,女友回去工作後我自己走換成單人帳。
如果你是單人或是不想跟人share脫鞋後&身上的的汗味/騷味,那就一人一頂。
想了一下寫個索引表
單人(非自立單人帳) - 在意內部空間的人,常常煮食。
例如犀牛的U-700這種類型的,總重1.7kg, 打包體積大約4-6公升。
內部空間都很夠把整個背包放入,甚至可以坐在帳篷內寫東西,
前庭夠大可以放鞋子、煮食。
我自己的是類似的款式,後來內外帳根本就沒有在拆開,拆帳時就是從側邊
拿出營柱即可。
架帳時直接一甩只拉前後兩條繩子就可以把主帳架起來,大約2分鐘多一些,
其他打營釘在慢慢打。
於是前後兩條繩子最重要,準備前後各三米不為過。沒辦法打營釘就是找柱子來綁。
單人(非自立單人帳,露宿帳形式) - 在意體積重量的人,不太煮食。
例如犀牛U-1這種類型 ~總重1.1kg,打包體積~2-4公升。
內部空間:沒有、能放入背包就好,沒有前庭放鞋(放帳蓬下),在下雨時要自己
撐傘煮食。
有個香港女生"看途~雪故事"就是用這款環島。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linginsuetingstories/posts/954083771406617
天幕 - 別懷疑,用天幕也可以
我的一位朋友正在帶全家(2大2小)在日本徒步,用的就是天幕。
縮網址
https://goo.gl/jGqQpc
全網址(跟上面一樣)
https://www.facebook.com/coopiry/photos/pcb.158591424775389/
158591191442079/?type=3&theater
腳腳覺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coopiry/
單人(自立帳) - 想要上面所有優點又想要在晴天偷懶不拉撐
款式的細節我就不講了,我認為對徒步而言,一款帳蓬的選擇順序應該是:
打包體積 > 重量 > 抗反潮&外帳擋水能力 > 底面積形狀、拉撐範圍
> 前庭面積 > 抗風能力
1. 跟背包總升數、能帶的食物量有關
2. 背包舒適負重內其實差不多。若是徒步非爬山,幾乎沒什麼爬升要考慮,
那跟體積比起來重量比較次要。
3. 徒步旅行動輒就是30-90天的行程,內帳濕了卻沒時間馬上曬乾的味道真的不好。
4. 營地選擇常在馬路邊奇怪的位置,寧願選內部底面積小的、瘦長的。
5. 前庭就是個放鞋子、放水袋、放炊具的地方,夠用就好。
6. 如果是爬山,抗風能力大概會是擋水能力前後,若是徒步就放最後即可。
用 Best Backpacking Tents of 2018 可以看到很多評比標準,
但我想有時間徒步環島的人通常買不起這些帳蓬。
同時我是正版的支持者 (無論是軟體或音樂),認為消費是會改變世界的,
那些高仿產品就不要出現在下面推文,謝。
如果想要明確的款式,請直接找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