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om (小落葉)
2016-06-27 16:28:32本篇補充上文的問題,也更正大家對專業服務的想像,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很多旁觀者聽到家庭/家人問題,會給建議:多溝通、去看醫生、去諮商。
這些機制當然有用,但只有條件符合下才能啟動,那就是病識感+接受協助的意願。
比方說:一個人不覺得他有蛀牙,你就算把他綁到牙醫診所,架在椅子上,他嘴巴就是
不張開,就算是神醫也拿病人無法度。找溝通諮商心理醫師也一樣, 當事人不配合,
專業者也無處下手。前面有人問為什麼通報後社工是輔導自己而不是直接去處理有
問題的母親,原因在此。
會特別提這個,因為本版求救的多半是子女,碰到問題的大半是暗黑父母。
(1) 子女沒有立場能讓父母看到自己問題 (2)子女在溝通對話上發言權相對弱勢
(3) 子女不是個好角色能引導父母的意願,願意去接觸專業心理服務。
想要改變家裡的人/事, 比較有效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模式, 跳脫暗黑父母
的控制;或是運用比父母強勢/有說服力的第三者,像是家暴案中警察的介入,
部份加害人狀況會明顯改善。 以我們做子女微小的發言權,期待照亮暗黑父母,
那怕改變有一些些也好,機會是零。
有沒有例外?有,可是說來有些悲哀。
A. 發生重大事故, 比方家庭某個角色過世. 但這帶來的改變,正負效應都有可能.
B. 就是等, 等父母變老. 權力關係轉移。年齡改變, 在經濟、體能、知識等條件上
,子女開始佔優勢,也就是你翅膀真的硬了,能自己飛, 講話不大聲但有決定權,
父母才會認知到他就要退位享天年了。但這過程不會很平順,也不保證出現你期待
的結果,同時你也已經浪費很多青春在成長和等待上。
Your choice.